第1090章:决战滇池


小说:明末黑太子   作者:牛笔老道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01104/ 为您提供明末黑太子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在热带打仗要比在寒带困难得多,后者只需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就行了,烧柴火取暖并不是多大的难事。
  而在热带地区作战,除了避暑降温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之外,防御各种热带病,譬如疟疾、痢疾、霍乱、黄热病都是相当大的麻烦事。
  水里的寄生虫更是防不胜防,如果不做好防范措施,并进行高强度的执行,大规模出现非战斗减员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尽管大明王师在这方面准备相对充分一些,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部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但在注意饮食,且随军的军医尽职尽责的情况下,当地湿热的气候反而成了王师的头号敌人。
  除此之外,由于降雨持续,在三条主要河流下游都爆发了洪水,沿岸的城池与村寨都泡在了一片汪洋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打过去的话,敌人可能没抓到几个,基本就是去救灾的,可谓得不偿失。
  崇祯不得不让宋纪所部暂时停止继续向北推进,以固守当前业已收复的地盘为主。
  郑成功与张明振两路人马也暂时歇兵,大概得等到十月份以后,当地进入旱季,再大举进攻。
  这些情况都是崇祯之前没有料想到的,可实际又遇到了,没想到收复缅甸居然比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也不知道沐天波的北路军情况如何,应该比南路军要好一些吧。
  望着连天的降雨,崇祯只能慨叹一声,寄希望于沐天波了。
  崇祯皇帝不知道的是,沐天波所指挥的北路军先赢后输,跟缅军偏师打得难解难分。
  沐天波所部有两万,其中一万七千是于前年招募的,好在接受了昊菁皇帝派来的教官的系统化训练。
  另有三千是退役老兵及家丁,他们就算很能打的那一小撮了。
  马士英所部有五千,九成数量都是吃苦耐劳的土司兵。
  余下一万五千左右是边境各地的土司的手下,响应崇祯皇帝的号召,跟着沐天波前去打劫……征讨莽白!
  这样北路军的总兵力达到四万,还装备了不少战象,从数量与军威上看,倒是相当了得。
  按照计划,北路军在集结完毕之后,只要天气状况允许,便可在三月中旬率先发动进攻。
  一来可以出敌不意,二来也能为南路军的登陆吸引莽白的注意力。
  沐天波的计划是从陇川宣抚司的汉龙关出关,避开金沙江,沿阿瓦河东岸一路南下,这样可以与崇祯皇帝的北路军尽快汇合。
  计划虽然很好,但是实际执行起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由于沐天波所部也装备了二十辆坦克,加上诸多迫击炮和不下千支左轮步枪,刚开始的进攻如水银泻地一般顺利。
  缅军完全抵挡不住明军的猛攻,特别是马士英的土司兵表现上佳,作战异常勇猛,很快便攻克了战略重镇木邦。
  跟着沐天波南征的诸多土司见到明军此番如此强悍,又有大量火器助阵,觉得此事可为,便从之前的观望,变成了实打实的跟着喝汤。
  若是借此机会,能将之前数代人失去的财物都给抢回来,那便是天大的幸事了,于是诸多土司不约而同地让手下四面出击。
  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跟着沐天波的话,明军肯定要拿战利品的大头,而自己找食吃,就可以吃独食了……
  代价就是失去了明军的火力支援,土司们对面的缅军就没那么容易打败,甚至被吃掉了。
  缅军之前并不害怕明军,而且敢在木邦城下列阵与明军交锋。
  由于被各种火器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这才有所收敛。
  毕竟是正规军,即使残部的战斗力也不下于大明这边的边境土司兵。
  利用自己熟悉的地形,屡次打对方的伏击,而且还取得了不少胜利。
  于是土司们向沐天波抱怨,要求调拨一定数量的明军帮助他们作战。
  沐天波虽然不是能征善战的将领,也知道分兵而进的弊端,便直接拒绝了。
  边境土司们嘴上不敢多言,但心里对此回复却很是愤恨,开始对主帅有些貌合神离。
  倒是马士英让手下的土司没有跟着起哄,老老实实地执行既定计划。
  沐天波不管那些边境土司,在跟副帅马士英商量之后,便决定继续沿河推进,进攻更有价值的目标阿瓦城。
  只要攻陷这里,就等于走完了一半的路程,距离跟崇祯皇帝的王师顺利汇合为期不远了。
  在两个月之内,能够取得如此胜利的话,战绩不可谓不辉煌。
  想到这里,沐天波心情不禁转好起来。
  但在距离阿瓦城百里之遥的一片山区,北路军遭到了缅军的伏击。
  由于战时天降暴雨,持续时间超过半个时辰,导致明军很多火器无从发挥。
  除了坦克之外,连手榴弹在点燃之后,都会被瓢泼暴雨给浇灭,让迫击炮开火更是无从谈起。
  面对敌人的伏击,边境土司们无心恋战,直接选择败逃,而两万明军将士以及马士英的五千贵州土司兵则陷入苦战之中。
  万幸有二十辆蒸汽坦克助阵,坦克炮不停地开火,这才没让缅军的上白头战象可以肆虐战场。
  但由于双方展开了白刃战,纵使大规模装备了藤甲的明军的伤亡也不小。
  战后统计阵亡超过八百,受伤高达上万,几乎伤及了北路军的元气。
  缅军倒在战场上的人高达三千以上,是役算是取得了两败俱伤的结果。
  纵使没有那些边境土司的支援,沐天波与马士英两部人马也依然可以进攻阿瓦城。
  考虑到眼下王师急需修整,让大量伤兵们尽快获得救治,这才沿原路折返回去。
  北路军没有选择铁甲的原因很简单,一来是重量太大,二来则是难以补充,三来则是成本太高。
  藤甲最大的好处就是经济实惠,便于大量制造,云南当地的女工就能编织,十套藤甲的价钱才相当于一套铁甲,而且穿脱方便,还很透气。
  坏处就是在实战的时候,藤甲的防御力是逊于铁甲的。
  若是北路军全员装备铁甲,缺少火器的缅军根本就无法取得如此的战果。
  天降暴雨则是另外一个主要因素,该着沐天波倒霉,只能事后诸葛亮地评述今日王师不宜取胜……
  让沐天波痛恨的就是那些墙头草一般的边境土司们,之前还请求朝廷出兵整套莽白。
  如今战事稍遇挫折,一个个跑得比兔子还快。
  大明真出兵了,让其跟着打还不行,非得拿大头。
  就这副德行,还指望在莽白身上找补当年失去的利益?
  都是一群欺软怕硬的货色,做梦去吧!
  等见到崇祯皇帝,沐天波就将之前的遭遇写成奏疏上报。
  云南边境的各司府的确需要好好整饬一番了,省得整天乌烟瘴气!
  为了以防万一,沐天波之前也招募了不少明化后的土著,他们会听说读写缅语,可以充当翻译,如今正好派上用场。
  哪怕没了边境土司们的帮助,沐天波也决心继续南征,直至与南路军汇合。
  不过没到半个月,从边境眼线那里便传来了一个无比惊人的消息。
  土司们带兵返回大明本土之后,决定趁着沐天波主力尚在缅北,昆明兵力空虚之际,发动叛乱。
  在沐天波收到消息时,估计叛乱已经发生了!
  较于南征,本土当然不容有失。
  无奈之下,沐天波只能先行带着主力人马先回师平叛。
  等沐天波率部进入本土之后,得到的消息更加惊人,叛军已经攻入楚雄府。
  若是不迅速回援的话,过不了几天,叛军就要打进昆明所在的云南府了。
  好在楚雄也是一座战略重镇,守军兵力不下千人,而且还配备了大量的火器。
  叛军围攻该城五日未果,土司们对于是继续围攻,还是转进他地,尚存争议。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又试着进攻了一次之后,便决定先围攻昆明,再伺机打回来。
  围攻楚雄让叛军伤亡了上千人之多,为了发泄怒火,叛军便在周边地区大肆烧杀抢掠。
  死于叛军之手的百姓不下万人之多,使得昆明守军也如临大敌,另一边急忙派出飞骑向临近的贵州守军求援。
  贵州倒是有些兵马,尽管被马士英带走了五千人,但出征缅甸的都是土司兵,本地的明军并非被大量调走。
  在贵阳及周边地区,可以驰援昆明的兵马,总计在两千左右。
  看似倒是不多,但足以等同于五六千云南边境的乌合之众了。
  昆明虽然可能会沦为一座孤城,可叛军也不会轻而易举地攻克此地。
  沐天波之前特意将已经告老还乡的老将龙在田搬出来,上奏朝廷,并获得启用的批复。
  龙在田是石屏州人,石屏州隶属于临安府,位于云南府以南。
  让这位老将军镇守昆明,沐天波才能放心率部出征缅甸。
  龙在田是临安府的豪门,此前的战绩更是得到昊菁皇帝的肯定。
  家里出了有人继续入伍当兵之外,也做着新奇商品的生意,算得上是不差钱也不差人。
  特别是龙在田的老家石屏州,只要这位老将军登高一呼,便可募集数千青壮。
  此地跟昆明城一样,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不过叛军打算通过围困石屏州的策略,来逼迫龙在田率部驰援,从而实现围城打援的目的。
  很快,坐镇昆明的龙在田便得到了老家被围的消息。
  对于何去何从,老将军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便放弃了驰援的想法。
  石屏州城池虽然不大,在叛军缺少重炮的情况下,也不容易攻克。
  老家的青壮也不是任人鱼肉之辈,再说此前自己已经知会过当地官吏,将青壮动员起来协助固守,待援军到来,自然可以解围。
  龙在田的顾虑在于沐天波是否知道云南发生大规模叛乱之事,若是知道,何时才能率部回来平叛?
  没有沐天波及马士英所部,光凭云南本地以及少量贵州过来的兵马,尽快平息叛乱似乎不大可能成功。
  可以肯定的是,叛乱持续的越久,对云南各地造成的损失就越大,死伤的百姓也就越多。
  龙在田还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发自云南的叛乱会殃及越来越多的土司,甚至包括贵州与广西两省的土司。
  一旦三省境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叛乱,就等于西南都发生了叛乱,对于南廷,甚至整个大明都是不小的打击。
  此时,参与叛乱的土司们还沉浸在缴获大量战利品的喜悦之中。
  抢明国的比抢缅甸的要容易得多,还死伤不了多少手下。
  早知如此,当初何必跟着沐天波那厮去打缅甸?
  如今看来,起兵反了就对了!
  真若是明军主力来援,大家便互相通气,按照说好的内容来控诉。
  一口咬定是沐天波压榨诸多土司,才导致了这场变故。
  只要朝廷给些银子与商品安抚,大家就当甚子事情都没发生过……
  然而这种美梦并未持续多长时间,二十天之后沐天波与马士英的人马便出现在了楚雄府境内。
  随后,龙在田在得到了消息之后,便于沐天波所部成犄角之势。
  叛军也没有慌乱,而是有意一战定乾坤,双方在滇池附近进行决战。
  若是能够战胜明军,那么控制整个云南就不成问题了。
  然而决战当天尽管乌云密布,不停地打雷,可就是没下雨,这就让叛军失算了。
  不是沐天波参与的每次决战都会这么倒霉,实际上只要不是大暴雨,明军的火器就能顺利发挥作用。
  参战明军约两万五千,叛军数量超过了五万。
  场面却是一边倒,叛军被猛烈的炮火轰得溃不成军。
  在开战伊始就已经呈现溃败的迹象了,在炮火打击之下便全线崩溃。
  从上到下无心恋战,开始全员撒鸭子跑路,完全没了当初的气势。
  明军的三千骑兵就是专门负责跟在后面掩杀,当天阵斩不下三万叛军。
  叛军在慌不择路之际,跳进滇池里逃生的也数不胜数,但很快都被水面的战舰俘获或击毙。
  在获得大胜之后,沐天波并未太过高兴。
  若不是这些混帐在拖自己后腿,此时大军早已攻克阿瓦城了。
  如今在修整之后,王师还得二次出关作战,等于之前三四个月全都白忙活了!
  对于所有参与叛乱的土司及其手下,凡是俘获的,都遣人押送到贵阳去。
  留在本地是个祸害,直接杀掉又便宜了他们。
  主要是马士英建议用这些俘虏作为矿工,向昊菁皇帝换购一批蒸汽坦克。
  因为此物对抗战象实在是太好使了,而且可以不惧暴雨,能全天候作战。
  沐天波觉得此策极好,己部也确实需要置办些坦克,便同意了马士英的提议。
  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