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05119/ 为您提供一碗大肉面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尽管旅途上出现了这么个小插曲,但工作还是要继续。
第二天早上,整装完毕之后,我们继续向下一站开拔,一路上小老师安静了很多,只有当我向他问问题的时候才会回答我,和刚出来的时候你听不听他都一直在说的状态完全不一样。
老魏也怕昨天的事情影响到我开车的情绪,一路上都是他在开车,一直到下高速转到小路上之后,由于我看地图指路得能力太差,老魏才不得不从新让我开车,如果一直让我指路,我们在路上的时间成本会大幅增加。
从下高速开始,我发现这一片和韩国合资的企业比较多,好像是韩系企业的工业园一样。
由于前面有熊二那么一档子事,我现在对韩国人的印象不是太好。所以,也就对接下来的拜访不是特别看好,我甚至考虑放弃这两天的拜访计划,想直接去天津找小贝,让他安排个局,让小老师好好放松放松。
老魏觉得我是典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态。不管是哪国人,都有一本正经地做生意的人本分商人;当然也都会有不肯安守本分,依靠歪门邪道骗吃骗喝的坏人。
我们去的几家工厂基本上都有点韩资背景,虽然产品的质量是都很好,可是价格也确实高出了一大截,普通家庭很难接受这样的价格,但也不排除不差钱的主顾,比如说刘缘的那些亲戚,他们的宗旨就是能有好的就不用差的。
由于产品价格过高,厂房都没有提供免费样品,只提供了产品目录,再我一再的要求下,才自掏腰包买下了几份我认为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小样。
我们出门这几天,由于路上寻路以及其他杂事的影响,和当初计划的行进速度相差甚远,为了能按照原计划10天之内赶回大连,我决定放弃在这片的考察,尽快赶往天津,让小贝带我们去他提前联系好的几家工厂。
在天津周边,特别是河北的范围之内,还是有挺多生产装修建材的企业的。
就在我们开着车赶往高速入口的路上,路边的一个工厂引起了我的兴趣。
离哪里好远的时候,我就看到了两个特大的红字“地暖”。
这个时期的东北,很多城市已经完成了集中供热的改建,让很多家庭告别了冬天挨冻的日子。
由于有了集中供热,很多家庭在装修的时候取消了给无数家庭带来温暖的外装暖气片,而改成了更加舒适的地暖设施。
对于地暖我们并不陌生,最近接的装修案子当众,就有一些客户提出了安装地暖的要求。
但是,那些地暖基本上都是依靠水暖,还是要依附于集中供暖的管网取得热源。
这家和韩国合资的企业的产品不是普通的地暖管材,而是一种全新的地暖技术。
是一种新型的电供暖技术,就是在铺地板和地砖和之前,先铺上一层电缆,配合使用外接温度控制器,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
我只所以对这套系统产生兴趣,主要是因为前面有去上海的经历,这样的采暖方式太适合那边的房屋装修了,如果家里安装一套这样的系统,就可以让一大家人暖暖和和地度过冬天了。
因为碰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产品,我们在这家工厂里停留了好久,详细的向人家询问了产品的特性和安全指数以及安装要求。
经过调查得知,即时是已经装修好的房子,也可以选择他们的产品,他们有一种类似地板革一类的地暖垫,可以买来铺在客厅或者卧室,一样能够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效果。
我觉得这套产品太适合江南地区了,如果不考虑用电成本的话,甚至可以期待北方的供暖体系。
工厂里面的工作人员也非常客气,带着我们参观了整个生产过程,当然了我们看到的都是皮毛,最核心的技术我们并没有看到。
其实,给我们看看也没关系,我们这哥几个还真没有举一反三的创造力。
从这家工厂出来之后,我就一直处于一种发现了宝贝一样的兴奋当中,我觉得这又是一个好机会,如果把这个产品投放到上海的市场,应该会有不错的销售成绩。
我迫不及待的将这个新发现打电话告诉了小佟,可惜我们上海卖的两套房子都是2手房,不可能从新改造成带地暖的样式了,但还是可以考虑那种地暖垫的,虽然开空调也能升温,但总感觉不是特别舒服。
因为我已经装了很多样品,这次就暂时放弃了先买两块的想法,准备夏天过去之后再来一次这个工厂,多买几套地暖垫送给上海的家人。
车子开上了高速公路,我的心也开始激动起来,晚上我就可以到天津见小贝了,虽然也经常和他联系,但能亲自去天津看看他的中介所,看看这个家伙最近的变化,我还是非常期待的。
我们到天津的时候已经挺晚了,虽然那个年代汽车的保有量没有现在这么多,可是对于天津这样规模的城市来说,堵车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我们进了天津市区之后,经过小贝电话中的指引,配合着老魏手中的地图,一路上走走停停,用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小贝给我们几个安排的酒店。
人已经饿的前心贴后背了,办理好入住手续之后,连房间都没上去,就急急忙忙地让小贝领着我们去吃饭了。
这一路上入耳的全是正宗的天津话,我仿佛来到了一个戏园子一样,周围都是相声演员。
小贝看出了我的想法,他告诉我说,很多外地人第一次去东北的时候也一样,感觉身边到处都是赵本山和潘长江。
我以前对天津饮食的认知还只停留在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以及十八街大麻花的水平,真到了天津一看,人家的饮食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
小贝点菜的时候,我让他尽量点天津本地的好吃的,小贝什么也没说,自顾自地和服务员下着单。
点好菜之后他才跟我说,想吃真正的本地口味就不能来这种酒店必须走街串巷,那里才能找到传统的手艺和多年传承下来的老味道。
刚到天津就被这个家伙给上了一课,一会怎么也要多灌他两杯把场面给找补回来。
第二天早上,整装完毕之后,我们继续向下一站开拔,一路上小老师安静了很多,只有当我向他问问题的时候才会回答我,和刚出来的时候你听不听他都一直在说的状态完全不一样。
老魏也怕昨天的事情影响到我开车的情绪,一路上都是他在开车,一直到下高速转到小路上之后,由于我看地图指路得能力太差,老魏才不得不从新让我开车,如果一直让我指路,我们在路上的时间成本会大幅增加。
从下高速开始,我发现这一片和韩国合资的企业比较多,好像是韩系企业的工业园一样。
由于前面有熊二那么一档子事,我现在对韩国人的印象不是太好。所以,也就对接下来的拜访不是特别看好,我甚至考虑放弃这两天的拜访计划,想直接去天津找小贝,让他安排个局,让小老师好好放松放松。
老魏觉得我是典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态。不管是哪国人,都有一本正经地做生意的人本分商人;当然也都会有不肯安守本分,依靠歪门邪道骗吃骗喝的坏人。
我们去的几家工厂基本上都有点韩资背景,虽然产品的质量是都很好,可是价格也确实高出了一大截,普通家庭很难接受这样的价格,但也不排除不差钱的主顾,比如说刘缘的那些亲戚,他们的宗旨就是能有好的就不用差的。
由于产品价格过高,厂房都没有提供免费样品,只提供了产品目录,再我一再的要求下,才自掏腰包买下了几份我认为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小样。
我们出门这几天,由于路上寻路以及其他杂事的影响,和当初计划的行进速度相差甚远,为了能按照原计划10天之内赶回大连,我决定放弃在这片的考察,尽快赶往天津,让小贝带我们去他提前联系好的几家工厂。
在天津周边,特别是河北的范围之内,还是有挺多生产装修建材的企业的。
就在我们开着车赶往高速入口的路上,路边的一个工厂引起了我的兴趣。
离哪里好远的时候,我就看到了两个特大的红字“地暖”。
这个时期的东北,很多城市已经完成了集中供热的改建,让很多家庭告别了冬天挨冻的日子。
由于有了集中供热,很多家庭在装修的时候取消了给无数家庭带来温暖的外装暖气片,而改成了更加舒适的地暖设施。
对于地暖我们并不陌生,最近接的装修案子当众,就有一些客户提出了安装地暖的要求。
但是,那些地暖基本上都是依靠水暖,还是要依附于集中供暖的管网取得热源。
这家和韩国合资的企业的产品不是普通的地暖管材,而是一种全新的地暖技术。
是一种新型的电供暖技术,就是在铺地板和地砖和之前,先铺上一层电缆,配合使用外接温度控制器,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
我只所以对这套系统产生兴趣,主要是因为前面有去上海的经历,这样的采暖方式太适合那边的房屋装修了,如果家里安装一套这样的系统,就可以让一大家人暖暖和和地度过冬天了。
因为碰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产品,我们在这家工厂里停留了好久,详细的向人家询问了产品的特性和安全指数以及安装要求。
经过调查得知,即时是已经装修好的房子,也可以选择他们的产品,他们有一种类似地板革一类的地暖垫,可以买来铺在客厅或者卧室,一样能够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效果。
我觉得这套产品太适合江南地区了,如果不考虑用电成本的话,甚至可以期待北方的供暖体系。
工厂里面的工作人员也非常客气,带着我们参观了整个生产过程,当然了我们看到的都是皮毛,最核心的技术我们并没有看到。
其实,给我们看看也没关系,我们这哥几个还真没有举一反三的创造力。
从这家工厂出来之后,我就一直处于一种发现了宝贝一样的兴奋当中,我觉得这又是一个好机会,如果把这个产品投放到上海的市场,应该会有不错的销售成绩。
我迫不及待的将这个新发现打电话告诉了小佟,可惜我们上海卖的两套房子都是2手房,不可能从新改造成带地暖的样式了,但还是可以考虑那种地暖垫的,虽然开空调也能升温,但总感觉不是特别舒服。
因为我已经装了很多样品,这次就暂时放弃了先买两块的想法,准备夏天过去之后再来一次这个工厂,多买几套地暖垫送给上海的家人。
车子开上了高速公路,我的心也开始激动起来,晚上我就可以到天津见小贝了,虽然也经常和他联系,但能亲自去天津看看他的中介所,看看这个家伙最近的变化,我还是非常期待的。
我们到天津的时候已经挺晚了,虽然那个年代汽车的保有量没有现在这么多,可是对于天津这样规模的城市来说,堵车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我们进了天津市区之后,经过小贝电话中的指引,配合着老魏手中的地图,一路上走走停停,用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小贝给我们几个安排的酒店。
人已经饿的前心贴后背了,办理好入住手续之后,连房间都没上去,就急急忙忙地让小贝领着我们去吃饭了。
这一路上入耳的全是正宗的天津话,我仿佛来到了一个戏园子一样,周围都是相声演员。
小贝看出了我的想法,他告诉我说,很多外地人第一次去东北的时候也一样,感觉身边到处都是赵本山和潘长江。
我以前对天津饮食的认知还只停留在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以及十八街大麻花的水平,真到了天津一看,人家的饮食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
小贝点菜的时候,我让他尽量点天津本地的好吃的,小贝什么也没说,自顾自地和服务员下着单。
点好菜之后他才跟我说,想吃真正的本地口味就不能来这种酒店必须走街串巷,那里才能找到传统的手艺和多年传承下来的老味道。
刚到天津就被这个家伙给上了一课,一会怎么也要多灌他两杯把场面给找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