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石器时代的瘸腿文明


小说:大穿越时代   作者:老老王   类别:时空穿梭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314/ 为您提供大穿越时代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二、石器时代的瘸腿文明
  不管这个头部严重畸形,五官扭曲诡异、浑身满是刺青和“插件”,还长着斗鸡眼的玛雅贵族,看上去有多么的奇葩,但对于想要进入蒂卡尔城一游的穿越者来说,依然是一个绝好的导游和领路人……
  于是,你就走上去和这位玛雅贵族进行攀谈,不管是冒充外国使节也好,或者直接打着“神使”的幌子也好,还是直接用了催眠术也好,总之就要忽悠得他相信你是一位非常不得了的贵宾,必须郑重款待。
  所以,这位玛雅贵族就很恭敬跳下轿子行礼,说他代表这座城市的全体玉米人,向你表示热烈欢迎。
  你正想微笑着回礼,突然感觉似乎有点不对……玉米人?诶?难道他们不是玛雅人吗?
  ……这个……怎么说呢?眼前的这座蒂卡尔城,是一座由玛雅人修筑的城邦,这一点是绝对没有疑问的。但问题是,那年头的玛雅人,还真不知道自己会被叫做玛雅人……
  ——我们如今所说的“玛雅”这个名词,最早来自于哥伦布的航海日记,而起源则是一个尴尬的误会。
  那是在公元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远航美洲,距离他第一次发现“新大陆”恰好10年。他的探险船队在洪都拉斯湾靠岸之后,于当地市集里看到一只非常精美的陶盆,哥伦布对此感到很好奇。那位土著商贩就告诉他,这只漂亮的陶盆来自“玛雅”……从此,这个神奇的名字第一次传入了欧洲人的耳朵。
  接下来,西班牙殖民者在征服尤卡坦半岛的过程之中,发现了许多被废弃的巨石都市,还有衰落到已经快要断绝的神庙,便认为这就是所谓的“玛雅”,并且把这一地区的土著居民统称为“玛雅人”。
  但事实上,当时那位土著商贩回答哥伦布的“玛雅”一词,并不是指代我们今天认知的整个玛雅文明,而仅仅是在形容一座名叫“玛雅潘”的城邦(当时该城已废弃,但地名保留了下来),也就是陶盆的产地。
  至于玛雅人在称呼自身民族的时候,由于他们最早培育出了玉米,并且以此为主食,故而一般都喜欢自称为“玉米人”……之所以如今会有玛雅人、玛雅文明、玛雅预言这些说法,完全是后世学者强行把一座城市的名称,扣到了整个地区和民族之上,听起来感觉就像是用广州人来称呼全体中国人一样别扭。
  因此,在从公元三世纪到九世纪的玛雅文明古典时期,玛雅人要么自称某某城邦的人,要么自称“玉米人”,就是没有自称玛雅人的——还要再过几百年之后,玛雅潘这座城邦才会被建立起来!
  事实上,差不多同样的误会,在中国也发生过——当十六世纪初的葡萄牙航海家在澳门登陆,并且询问当地人这是什么地方的时候,当地渔民误以为这些红毛鬼是在问海边的妈祖庙,就说这地方是“妈阁”……于是,澳门的英文名字就成了“Macao”(发音近似于“妈阁”),跟它的汉语发音一点儿都不像。
  在古代文明史上,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开创了人类最古老文明的苏美尔人,当时就自称“黑头人”。如果你穿越到那会儿的中东,绝对找不到一个自称苏美尔人的民族。
  不管怎么样,这个错误暂时已经没法纠正了,在本文之中,还是让我们继续称呼他们为“玛雅人”吧!
  总之,在一番交流之后,这位自称玉米人的玛雅贵族开始很热情地给你带路,介绍蒂卡尔城的风貌。
  虽然玛雅文明是城邦文明,但跟习惯于依靠航海贸易吃饭的希腊人不同,孤独的玛雅人找不到可以进口粮食的地方,所以必须自己种田养活自己。在蒂卡尔城的四周,一眼望去尽是郁郁葱葱的玉米地,中间也点缀着一些其它作物,例如辣椒、南瓜、棉花、可可豆和龙舌兰,还有不少休耕的土地处于抛荒状态。
  ——直到现代,玛雅人依然在采用“米尔帕耕作法”,通俗地说就是刀耕火种,先放一把大火清理出一块地方,撒下种子之后就靠天吃饭,收完玉米后再转移阵地到另一个地方去放火……由于玛雅人不懂得施肥,土壤肥力丧失得太快,热带雨林的土壤又很贫瘠,所以不休耕上三到六年的话,根本别想再有收成。
  再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玛雅农夫聚居的小村庄,可以看到一些芭蕉叶和茅草搭成的圆形尖顶小屋,成群的火鸡,汪汪低吠的狗儿,洗衣服和做饭的玛雅妇女,背着沉重箩筐的小商贩,商品主要是贝壳、盐块、可可豆、鹦鹉、骨制装饰品、色彩鲜艳的鸟羽等等……此外,偶尔还能看见头上插着艳丽羽毛,脸上涂了各种油彩,肩上披着棉布披风,手里拿着标枪和圆盾的玛雅武士。
  总的来说,虽然生活环境的气候同样炎热,但玛雅人要比古埃及人“羞涩”一些,一般不太会裸体出门闲逛。玛雅妇女通常穿一种四方如麻袋的白色直筒裙,用刺绣、挂坠、贝壳等进行装饰,出门还要再披上一条围巾,衣服的色彩总的来说比较单调。只有身份较高的贵族妇女,才能使用绚丽的染色布料。
  至于古代玛雅男子的标准穿戴,则一律是缠腰布、披肩、凉鞋和头饰。只是在装饰物和刺绣图案方面,根据各人地位差异而有所不同。
  和古代中国一样,玛雅人无论男女都留长发,男子一般都梳朝天辫,于头顶扎成一束,女子则有很多种造型的发髻。此外,玛雅人几乎人人都刺青纹身,地位越高的人,身上的刺青也就越多。
  初看上去,这一切似乎跟我国古代的西南山寨相差无几,但仔细分辨的话,就会发现一处明显的差异:
  那就是找不到任何的金属!
  ——玉米地里的玛雅农夫们,普遍用木器、石器和骨器进行劳作;偶尔出现的玛雅武士,也只是在标枪上绑着磨尖的燧石。即使是在玛雅贵族的身上,同样找不到任何金银饰品,而是只有一些鲜艳的羽毛、精致的骨器和华贵的玉石首饰。他们随身佩戴的锋利匕首,也是用骨头磨制出来的。
  没办法,古典时期的玛雅人在文化昌盛之余,技术上却仍然处于石器时代,金银铜铁一概俱无。
  ——或许是因为上天的苛待,玛雅人虽然开创了辉煌的文明,但在他们统治的地盘上,却实在找不到什么金属矿产。距离蒂卡尔城最近的铜矿、金矿和银矿,全都远在千里之外的墨西哥高原上,并且要到九世纪才逐渐有人进行开采……至于冶铁技术,更是直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也没有哪个美洲民族发明出来。
  截止到21世纪初,在古典时期的所有玛雅遗址中,考古学家也仅仅从科潘城遗址里发现了一件金属制品,具体来说就是一尊残缺的小铜像,而且还是从南美洲贩运来的舶来货,并非由玛雅人自行打造。
  即使是在玛雅文明末期,西班牙人即将抵达的时候,玛雅人的金、银、铜制品也完全依靠从远方进口,数量稀少而又昂贵,只能用来制造一些铃铛、耳环之类的装饰品,没法用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之中。
  所以,古典期的玛雅文明虽然已经建立了宏伟的城市,却还处于原始得不能再原始的石器时代。
  由于没有金银可用,石器时代的玛雅贵族就只能选择羽毛和玉石来装饰身体,从而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的精美玉器——所谓的“玉石文化”,实际上是石器时代文化的终极体现。
  类似玛雅人这样的情况,在中国的早期文明遗址中也曾出现过——远古的中华先民们,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诞生了农业文明,有了富余的生产力。但由于不会使用金属,先民们只能把精力放到琢磨玉石上,使得我们如今在江南的良渚文化、塞外的红山文化等遗址上,都发掘出了无数极为精美的玉器。
  这一喜好玉石的习俗,在中华土地上从远古一直流传到现代,最终形成了堪称登峰造极的东方玉石文化,并因此让人产生出在华夏文明与美洲文明之间,似乎有着某种传承关系的错觉。
  除了没有金属之外,玛雅人还缺乏大型牲畜,没有牛、羊、马、猪和驴,也没有可以抓老鼠的猫咪。玛雅人手里唯一称得上家畜的哺乳动物,就只有狗而已。问题是,狗儿的体型就只有这么大,就算再怎么驯化,也没法让它变得能够当马骑,或者可以代替牛来耕地,就是下锅煮了也会嫌肉太少。
  此外,由于缺乏大型牲畜和良好的道路,玛雅人也就没有发明出车轮,交通运输要么靠独木舟,要么靠两条腿。那些宏伟的金字塔,都是玛雅人拿着石头工具靠肩扛手推给弄起来的,实在是非常的不容易。
  最后,古典期的玛雅人也没有发明弓箭,唯一的远程武器只有标枪。日后在他们手里出现的弓箭,是在九世纪之后从墨西哥高原上传播过来的,而且相当粗陋,一撇就断,论威力还不如标枪好使。
  总之,被现代影视媒体赋予了无数神秘色彩的玛雅文明,其实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石器时代的瘸腿文明,大致上跟我国的良渚文化属于同一个档次,请大家不要把它想象得太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