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岐山圣地


小说:救世秦皇   作者:尘心追月   类别:历史军事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42204/ 为您提供救世秦皇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嬴政回到军营,但未回自己的大帐,直接来到南苏公主的帐中。
  南苏和胡羽两位公主,嬴政是时刻挂在心上的。刚刚选妃,便带着出行,嬴政心中多少有些愧疚。
  而之所以总是先去探望南苏公主,是因为南苏比胡羽显得更为娇弱一些。
  “昨夜休息的可好?”嬴政看着南苏公主,问道。
  “还好,大王不必为南苏挂心。”南苏公主说道。
  “刚从楚国来到秦国,还未做何休整,便又随寡人出行。”嬴政柔声说道,“叫寡人如何不挂心。”
  南苏公主颇有些羞涩地说道:“能让王上如此挂心,是南苏的福分。”
  说完,南苏公主轻身一礼。
  两人倾心地聊了起来。聊到那天南苏所弹奏的曲子,楚琴的种类,又聊到楚国的祭祀方式,狩猎地点。
  从南苏的帐中出来,嬴政马上又去了胡羽公主的营帐。
  “寡人记得,之前你说要为寡人表演骑射。”嬴政微笑着对胡羽公主说道。
  “当然。”胡羽公主说道,“小女的表演还未全部完成呢。”
  “那明日,便随寡人一同骑猎一番,如何?”嬴政问道。
  “好啊。”胡羽公主俏皮地说道。
  又与胡羽公主闲聊了几句,嬴政才回到自己的营帐。
  蒙恬正在帐前等待嬴政。
  见嬴政回来,蒙恬拱手施礼道:“王上。”
  “进去说吧。”嬴政迈步进了帐中。
  “王上,祭祀用的器具,牲畜,均已准备妥当。”蒙恬说道,“只是……”
  “只是什么?”嬴政问道。
  “只是血池是否启用?”蒙恬问道。
  “放些牛羊的血进去吧,放人的血进去,那要多少人的性命。”嬴政说道,“战俘,奴隶也是人,他们有生存的权力。”
  按惯例,天祭用的血池,应该用活人的血填满。而奴隶,战俘,囚犯便成了血祭的牺牲品。
  嬴政想了一下又说道:“过去的习俗,应该改一改了。待寡人平定了天下,定要让受欺压的奴隶重新获得自由和尊重。”
  “王上圣明,臣代天下的百姓谢王上。”蒙恬诚然说道。
  “百姓是寡人的子民,只有百姓生活的好,寡人才配称的上是一个合格的君主。”嬴政说道。
  “但愿天下能够早日太平。”蒙恬说道,“王上,天祭之前的这几天,做何打算。”
  “让大军好生修整。”嬴政说道,“祭祀之后,便要去往岐山了,趁这几天多补给些粮草。对了,给寡人精选几匹好马,这几天寡人要陪两位公主散散心。”
  “遵王命。”蒙恬躬身,退出营帐。
  二月十五,月圆之时,天祭之日。
  嬴政一板一眼的完成着祭祀的每一个步骤,精神很集中,生怕有任何错误。
  给人的感觉,嬴政已经不是一国的君主,而是统领一个氏族的首领,正在带领他的族人,进行最虔诚的祭拜。
  突然,淡淡的一道白光从天边划过。
  因为是白天,那道光线一闪而过,并不明显,但也被几个人看到了。
  “是流星!”有人喊道。
  “是啊,在那里。”另一个人用手指着刚才看见光束的方向,那里只留下了淡淡的残影。
  “你们可看清楚了?”主持祭祀的宗族长辈宁公问道。
  “千真万确,那个方向刚有流星划过。”嬴成指着那个方向说道。
  宁公看向流星划过天际的方向,缓缓地跪拜下去,嘴唇也有些打颤地说道:“天祭之时,流星突显,乃天佑吾大秦万世永昌之吉兆。”
  说完,宁公便三叩其首。
  众人随即跟着跪拜,叩首。
  嬴政看了看那个方向,似乎有些疑惑,但也跟着跪拜下去。
  众人起身后,宁公又说道:“吾王嬴政,实乃天佑之君,必会强国治世,造福于民。”
  宁公又向嬴政跪拜了下去,同样三叩其首。
  众人也都跟着跪拜。
  嬴政环视了一下向他跪拜的宗族,重臣,还有近卫,宫侍,抬手示意众人平身。
  嬴政转过身,来到祖位台前,撩衣跪拜。
  “列祖列宗在上,子孙嬴政,现被授天佑之命,必福泽四海。”嬴政说罢叩首。
  抬起头,嬴政继续说道:“既为天佑,嬴政必励精图治,在有生之年荡平四海,使九州一统,天下太平,实现列祖列宗之遗愿。”
  说完,嬴政再次叩首。
  “愿列祖列宗共佑吾大秦万世永昌,共佑嬴政得偿所愿。”嬴政三叩首道。
  众人皆拜,齐声高喊:“共佑大秦,万世永昌!”
  那流星是不是巧合,有没有天佑之意,嬴政不知道。
  但这么好的收拢人心的机会,嬴政岂肯放过。
  跪拜之后,天祭继续,还有几个步骤没有完成。
  而众人的脸上,明显比刚开始的时候更加肃然。
  仪式完毕,嬴政传命下去,将祭祀剩下的牛羊等全部宰杀,犒赏全部将士。
  天色暗下,篝火燃起,将士们都忙碌着。有的宰杀牲畜,有的剥皮割肉,有的拾柴生火,有的抬酒分发。
  自古以来,不是因为节日而祭祀,而是每次祭祀都像是一次节日,每年的固定祭祀时间,便久而久之形成了节日。
  这次多年不曾举行的天祭,更是一次大型的节日。
  陪同嬴政左右的,自然是南苏,胡羽两位公主。
  美人作陪,嬴政想不多喝几杯都不行。
  众将士把酒言欢,开怀畅饮,还有很多跳起家乡的舞蹈。
  第二天,嬴政下令全军修整一天。
  并不是所有参加天祭的人员都去进行狩猎。王室宗族的长者,和一些文臣是可以不参与狩猎的。嬴政让一部分不参与狩猎的人,先回咸阳。并且划拨出五千人马,进行护送。
  第三天,辞别了太后赵姬,嬴政带领一甘人等向着岐山出发。
  历代以来,王室的大型狩猎活动,大多都在岐山进行。如此华夏名山,既然在秦国境内,当然就要在此狩猎,要知道这是西周时期的王族传统。
  路途不是很遥远,但道路却不是很好走。
  嫩绿的草芽已经从地里钻了出来,树枝也点缀了星星点点的叶芽,春天的气息浓郁了很多。
  经过了漫长的冬季,兽禽纷纷出洞觅食。此时便是狩猎的最佳时期,只不过所猎之物,大多都非常瘦小。
  刚开始,嬴政骑马前行,走了一段,便坐回到马车里,又将李斯叫了过来,同坐一辆车。
  “先生此次出行,可劳累否?”嬴政问道。
  “回王上。”李斯拱手说道,“草民本就游历各国,并不感觉疲惫。”
  嬴政点点头问道:“先生可曾来过岐山?”
  李斯笑着说道:“草民确曾来过几次。”
  “哦?”嬴政说道,“寡人却不曾来过。还劳烦请先生这个外乡人给寡人这个本乡人,讲讲岐山的情况。”
  “王上不曾来过?”李斯问道。
  “平日的狩猎,几乎都在咸阳的周围。”嬴政说道,“岐山,确实不曾来过。”
  “王上可知,嬴氏先祖,为何要定于此山为狩猎之地?”李斯问道。
  “寡人一问你什么问题,你就反问于寡人。”嬴政摇摇头,笑道。
  李斯说道:“大周王室兴起于岐山,后来推翻商纣,建立大周,而狩猎的传统也保留在岐山之地。而秦国自攻克了犬戎之后,便将大周的狩猎传统延续下来。”
  “这些寡人是知道的。”嬴政说道。
  “王上可知,岐山有华夏圣山之名?”李斯问道。
  “哦?圣山。”嬴政显然没听说过。
  “不错,此名显有人知。”李斯说道。
  “为何显有人知?”嬴政继续问道。
  李斯说道:“据传说,炎帝与黄帝的出生地,均在此山。二人在此山成长,亦在此山发迹。若无此二人,如今的华夏,可能并非一个国家,也就没有炎黄子孙这一族群的概念。”
  “这个寡人到是有听说过。”嬴政说道,“难道这便是岐山可以称之为圣山的原因?”
  “王上,可以仔细思考一下原因。”李斯说道,“炎帝,善于用火,故而人称炎帝,为五帝之首,另一说神农与炎帝是同一人,其寻遍天下粮食,药材,并且教会世人如何种植,采摘,从而使得世人从改变了世人茹毛饮血的生活状态。其所著的《百草经》,更是旷世奇作,只可惜,世间只留有小部分的残卷。”
  嬴政很认真地听着,心中有疑问,但并未打断李斯。
  李斯接着说道:“而黄帝,能争善战,更善于用人,就连炎帝的后人也不是其对手,从而一统华夏各部族。黄帝对人自身的研究也达到了世人难以想象的程度,所著的《黄帝经》,亦是只有残卷留于世,便使得世代的医者受益无穷。”
  “炎帝与黄帝乃吾华夏之父,却是奇人也。”嬴政感慨地说道。
  “在草民看来,可并非奇人那么简单。”李斯说道。
  “哦?先生是何意。”嬴政问道。
  “王上可还记得与草民探讨九鼎之事?”李斯悠悠地说道,“既然九鼎可能为天物,那神农与黄帝,谁又能断定没有接触过天人,或者天物呢?”
  一句反问让嬴政哑口无言。
  是啊,谁敢断言这种事。
  “草民感觉,就神农与黄帝的才能与学识,绝非自身领悟所获,而单就两部典籍而言,亦绝非凡物。”李斯笃定地说道。
  “你的意思是说,是有高人指点?”嬴政惊讶的问道。
  “在这岐山之中,有所奇遇也不无可能。”李斯说道,“此间之秘,少有人知,定不是凡山。”
  嬴政点点头,目光看向了岐山的方向,思绪也随之飘向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