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周边局势


小说:明末逐鹿天下   作者:风啸木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46219/ 为您提供明末逐鹿天下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崇祯三年,九月中旬,武英殿内。
  苏河面前看着巨大的沙盘,上面插着各种旗帜。
  一师、二师等军队,所有高级将领,全部来到武英殿,参与战前动员会议。
  李凤鸣拿着一根棍子,给众多将领讲述周边的局势。
  他指着陕北方向。
  “陕北的起义军已经发展壮大。
  他们已经打下绥德州。
  新任的三边总督洪承畴,已经被躲到西安府训练军队,同时请求朝廷支援。
  我们把陕西大明官军精锐一举歼灭。
  官军和起义军战力已经发生逆转。
  陕北起义军停止流窜,开始攻打坚城。
  特别是随着陕西旱情恶化,粮价暴涨。
  很多百姓连活命的粮食都买不起,当地士绅肆意抬高粮价,很少有救助百姓的行为。
  陕北各大城市,关起城门,阻止流民进入。
  百姓不想饿死,只能加入起义军。
  起义军也没有多少粮食,他们通过攻城消耗青壮。
  通过连续不断的攻城,现在已经攻下绥德州,他们形势一片大好。
  但他们之后肯定会败亡,因为这些人内部不合。
  王嘉胤和王自用争权夺利,打下绥德州之后,起义军内部已经开始出现分裂。
  只要一个小矛盾引爆,这两人就会分家。
  再者,起义军内部,很多不逊于这两人的将领崛起。
  比如大名鼎鼎的高迎祥,他自称闯王,总体兵力比二王弱一些。
  但他的手下,边军人数最多,综合战力更强。
  特别是他侄子李自成作战极为勇猛,绥德城就是被这个人攻破。
  内斗是起义军败亡的内因,还有重要的外因,那就是大明朝廷已经重视它们。
  大明朝廷已经派新任延绥总兵曹文诏,带领关宁军进攻起义军。
  这个人也需要重点关注,关宁军来陕西打起义军,会不会只是幌子。
  关宁军的真实目标是我们。
  我们出兵之后,必须留有足够的防守力量,防备大明官军偷袭。
  还有一个新消息,要特别注意。
  凤翔府守军本来封锁陕西百姓,防止他们进入宝鸡县。
  这些人宁可让流民饿死,也怕进入我们这里,增强我们的实力。
  但起义军不粘泥的部队,击溃了凤翔府的官军。
  他们还想进入宝鸡县,被益门侯苏虎开炮吓走。
  凤翔府已经没有大明官军,我们必须要做好大批流民南下的准备。”
  李凤鸣介绍完北方的情况,他要介绍东面的情况。
  “李青木旅长带领水师旅,不断蚕食兴安州的大明官兵。
  我们现在已经掌握兴安州全部地盘。
  这里主要通过汉水水道与湖广的勋阳府相连。
  其他地方全是山路,大军很难通行。
  现在朱燮元在汉阳府和武昌府驻守重兵。
  大明湖广水师,也封锁汉江和长江一线。
  特别是汉阳府和武昌府的炮台,红夷大炮众多。
  大明官兵只要堵住长江,完全封锁水道,我们的船只就是靶子。
  勋阳府大明也派重兵防守。
  我从大明布防,能看出来朱燮元重点防守湖广。
  他们认为我们下一步,如果向东和南进攻,攻入湖广是最大的可能。”
  李凤鸣把手中木棍,直接砸在西南的一座大城上。
  “这就是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川渝地区最大的城市蓉城。
  我们进攻蓉城,只能选择走金牛道。
  这是入蜀唯一能走粮车的大道。
  我们要靠堂堂正正的战法,击败大明官军。
  这条道路,也是自古以来,绝大多数军队成功入蜀的道路。
  只有三国时期曹魏大将邓艾,他走小路破灭蜀汉。
  这一招极为弄险,小路无法走粮车。
  邓艾当时走过阴平道时,他就已经断粮。
  那时蜀汉如果能出现一位大将,挡住他几天,三国的历史就会被改写。”
  李凤鸣啰嗦这么多,就是为了坚定将领的决心。
  金牛道是最容易走的道路,也是最难走的道路。
  任何一个将领,都知道金牛道是入蜀最佳的选择,敌人也必然会派重兵防守。
  入蜀之战,那将是用士兵血肉堆积出来的胜利。
  李凤鸣用木棍指着,离他们最近的一座小县城,简单向将领介绍入蜀作战。
  “这里是广元城,我们入蜀遇到的第一座城池。
  大明官兵在这里,驻守一万名官兵。
  朱燮元也调派很多红夷大炮,广元城地理位置也险峻,易守难攻。”
  李凤鸣把手中木棒向下移动,移到沙盘上标注血红色的关隘。
  “这里是剑门关,它又被称为剑阁。
  它是天下第一雄关,我们只要攻破剑门关,后面就没有太难的关隘,那是一片坦途。
  看沙盘地形就知道,剑门关易手难攻。
  对我们最困难的一点,这里山路非常陡峭,重炮运不上来。
  但大明守军,却能在关内铸炮。
  我们没有重炮火力支援,顶着大明官军的红夷大炮进攻,伤亡会非常惨重。
  我们没有时间在当地铸炮。
  必须尽快拿下剑门关,以最快的速度夺下蓉城。
  不给朱燮元调兵遣将的机会。
  我这几个月研究数千次,攻打剑门关的战术。
  会尽量减少士兵的伤亡,但凭我们的实力,肯定能打下剑门关。
  拿下剑门关,蓉城无险可守。
  整个四川盆地,都是我们的战果。”
  李凤鸣盯着沙盘,剑门关是这次入蜀作战,最大的难关。
  只要攻克剑门关,朱燮元必定死保西南。
  朱燮元会调集大部分兵马,争夺四川各个城市。
  他们就是猛虎出闸,凭借火器的犀利,大明官军根本挡不住。
  大明整个西南,都属于他们的战利品。
  长期攻不下剑门关,朱燮元抓住机会调兵遣将。
  几路明军攻打汉中,那时他们损兵折将,进退两难。
  只能死守汉中。
  到时候即使守住汉中,也会被大明官军持续进攻,想扩展地盘变得非常困难。
  李凤鸣讲完,他就走下讲台。
  将领们在思考李凤鸣讲的内容。
  苏河之前,一直没有公开透露,下一阶段到底进攻哪个地方。
  大部分将领,都猜测是湖广,这是最好进攻的一条路。
  现在说出进攻目标,所有人关心的问题,就是谁会留守汉中,谁会入蜀作战。
  他们是军人,只有军功才能证明他们的能力。
  每个人都想封侯,已经封侯的人想更进一步。
  苏河走上台,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大家这段时间练兵辛苦了,有人多次询问我,为什么要龟缩在汉中。
  不能享乐,那会消磨意志,必须要主动出击。
  我们的军队,已经打败大明陕西精锐官军,战斗力得到验证。
  但我不能只考虑军队的战斗力。
  我们武器是否充足,我们粮草是否充足。
  军队经过长时间战争,需不需要休养生息。
  战争总要死人,准备不好,会死更多的人。
  这就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我是你们的统帅,必须要想办法带你们走向胜利。
  没有必胜的把握,我们绝不能盲目出兵。
  那时候,我们刚歼灭明军,就盲目出兵。
  粮草不足,军医没有几名。
  军队的指挥体系也很粗糙,大部分基层军官只知道亡命冲锋。
  这种状态去打仗,我们可能前期因为士气充足,打几次胜仗。
  等到把老兵拼光了,我们拿什么去打仗。
  没有稳固的根据地,没有源源不断补充的新兵。
  只要一场小规模的失败,我们就可能一蹶不振。
  大家想想看,用你们现在手中的兵,去攻打那时候的兵,是不是非常轻松。”
  李大壮在一旁听着,他脸上有些发红,感觉苏统领就是在说他。
  他想要建功立业,多次询问苏统领,什么时候出兵作战,将士们等的很着急。
  苏河看着台下的将领,语气变得更为严厉。
  “这些找我咨询何时出兵的将领,我很理解他们。
  军人想要建功立业,这是很正常的想法。
  但有些人,安逸之后就飘了,有了老婆孩子热炕头。
  觉得现在安逸日子过得不错,不舍得用命打仗,就想过自己的安乐日子。
  普通士兵这么想,还有情可原。
  一些高级将领这么想,这就是畏战。”
  苏河说到这里,把手狠狠的拍在桌子上,砰的一声响。
  台下很多将领听到这声音,他们心都一颤。
  苏河继续说道:
  “觉得自己应该享福,提前和我说出来,我让你们体面的退役。
  一旦开战,谁有退缩的想法,军法处置,我绝不轻饶。
  我们现在得到的东西,都是用命换来。
  一旦有了退缩的想法,准备投降。
  那我们所有的东西,全部都保不住。
  让你们看《水浒传》,读一读投降派的下场。
  有的人刚结婚不久,看到老婆怀孕,想看孩子出生,有些舍不得,这种情绪我都能理解。
  我老婆现在也怀孕,我跟你们一样,也想看孩子出生。
  睁眼看看陕北大地的情况,没有军队保护,老婆孩子连口饭都吃不上。
  这次我会让军中的祝师,进入军队,给士兵和基层军官做思想动员。
  发现有厌战情绪的军人,劝不回直接让他们退役。”
  苏河很生气,有一少部分基层军官,出现一定程度的厌战情绪。
  他害怕高层将领也有人厌战,这次提前说出来,预防有高层将领厌战,开战时候影响战局。
  他们相亲成功,有一个美满的家庭。
  军人训练时也有假期,大部分妻子都已经怀孕了。
  一些人就觉得人生圆满了,想要陪着老婆孩子,一起过幸福日子。
  苏河理解这种心理,但绝不能让有厌战情绪的军人上战场。
  战局焦灼时,有一个部队崩溃逃跑,就可能让整个大军溃败。
  要让士兵知道,只有打败明军,他们才能继续过好日子。
  祖庙建立后,苏河派遣经过训练的祝师,进入军队中给士兵做思想工作。
  祝师平时负责教士兵识字,给他们讲古代军人建功立业的故事。
  祝师不参与军队指挥,他只负责教育和后勤工作。
  祝师还有个隐藏的工作,一旦发现军官有投降的行为。
  祝师会发动军中炎黄信仰骨干力量,直接控制住军官。
  参谋把之前负责,很多与军事无关的工作,都交给祝师负责。
  参谋主要负责军事情报,提出作战建议,传达主官的命令,检查下级军官执行情况。
  苏河看到很多将领沉默不语。
  有的人还互相打听,到底是谁这么傻,都不想建功立业。
  苏河语气平缓,继续说道:
  “有问题就解决问题,大家要向前看。
  马上就是秋收,秋收之后我们就会出兵。
  现在大家有两个任务,必须要做好。
  第一个任务是动员士兵,让他们有作战的思想准备。
  第二个任务是军队要帮助百姓秋收。
  长岭侯李凤鸣李参谋长,他会告诉你们,每个军队负责秋收的区域。
  你们告诉士兵不需要担心家里的秋收,我们会优先帮助军属家里秋收。”
  苏河做完思想动员,他还单独会见高级将领,与他们谈论。
  询问这些人,对于下一步军事行动的看法。
  大部分将领都非常支持。
  苏河会见二师二旅旅长王和尚。
  发现王和尚很紧张,见到他就满头大汗。
  “苏统领,没想到有人和我一样。
  这段时间,想到我领兵杀人的时候,还有我部下死亡时。
  我的内心受到极大的谴责,每天都做恶梦。
  这与我一直以来学的佛法相冲突。”
  苏河喝着茶,掩饰心中的震惊,没想到真有高级将领畏战,还好提前发现了。
  他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道:
  “我都不想说你,畏战就畏战,还找什么理由。
  佛法冲突,你娶老婆生孩子,就不与佛法冲突了。
  你这是开战之前,提前说出来,我就不治你的罪。
  要是开战之后,畏战不前,我肯定要军法处置。
  你去军人保障局,负责保障军属生活,解决退伍军人工作。
  直接退役,影响不太好。”
  王和尚立刻跪下去磕头。
  “感谢苏统领的大度,我给苏统领丢人了。”
  “起来吧!今后认真工作。有什么事情提前说,我又不是不讲理的人。”
  苏河知道不能勉强,人各有志。
  有的人,天生就不适合战场。
  苏河离开武英殿,军队调动交给李凤鸣负责。
  后勤物资安排,特别是兵工厂武器生产,交给秘书处去协调。
  苏河回到后殿,看到王文君正在剪红薯叶子。
  “夫君,听说红薯叶子也能吃,我想试一试。
  宝鸡县那里的红薯长势很好,有很多百姓把红薯叶子当菜吃。
  今年红薯应该会有一个好收成。”
  苏河走上前,夺过她手中的红薯叶子。
  “文君,这种没吃过的东西先别吃,别吃过敏。
  你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好好休息。
  卫生部已经进入正轨,把事情交给侍郎去做。
  你有事也可以通过曲清漪下达命令。”
  苏河看着王文君渐渐隆起的小腹。
  她已经怀孕了。
  苏河再过几个月,就能当爹。
  在这个时代,婴儿的夭折率很高,只有多生孩子,才能保证有孩子长大成人。
  他有了后代,人心才会思定。
  王文君红着脸说道:
  “夫君,你不用担心,我可是医生。
  还是擅长妇科和儿科的医生,对于保胎方面的知识,我比你懂得更多。
  我已经过了怀孕初期,现在做一些活动,完全没有问题。”
  苏河看着王文君自信满满的样子,他也觉得自己是关心过度。
  自己妻子可不是普通人,她是一名医术高超的医生,又从他这里得到许多现代医学的知识。
  保证她自己不出事,应该没有问题。
  “夫君,正好这段时间养胎,我把你说的产钳弄出来。
  再培训一批产科医生。
  现在产妇难产死亡率太高,出现难产就是一尸两命。”
  苏河非常支持,研究产科医术,能救活很多的人。
  “你可以研究一下,真能降低难产率,那会造福很多人。
  你现在还想负责卫生部工作,那就多培养一些乡村医生。
  我们很快就会需要一大批乡村医生,越多越好。”
  苏河专门过来,看一看王文君的情况。
  看到他没有问题,苏河再次来到文华殿。
  他设立三种手段,能发现大部分贪官。
  现在文华殿,也少了几个人。
  特别是记者,这种新出现的反贪手段,让贪官没找到应对办法,很多贪官落网。
  王仲策和李志升,正在讨论秋收的事情。
  现在统领府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即将到来的秋收。
  李志升叹了口气,道:“不知道那些机器投入到乡村,是否能加快秋收工作。
  农民分田之后,他们种田的积极性很高。
  现在村中很多青壮,都已经参军入伍,农村的青壮年不足。
  如果收割的这几天下大雨,那就影响今年的收成。”
  苏河听到李志升的担忧,他直接说道:
  “不用害怕劳力不足,我已经安排军队,帮助百姓秋收。
  你们要联系当地官员,配合好军队。
  机械厂制造的农用机械,已经提前验证。
  这些机器能完美利用畜力,至少比人工收割快。”
  李志升听到军队帮助秋收,他就有了定心丸。
  苏河又交代李志升,宝鸡县将会出现大批流民,让户部派官员赈灾,安顿好这些流民。
  他随后对他们言明,要进行军事行动。
  “我提前告诉你们,不要外传。
  军队即将出兵,将来会占领一大片区域。
  吏部要做好官员调动的准备。
  这次需要的知县和知府非常多。
  招贤馆入仕的读书人已经工作几个月,胥吏工作的时间更多。
  吏部要通过考核,选取一批优秀的人,让他们升职。
  特别选取处理士绅干净利落,会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官员。”
  王仲策听到苏河的要求,他直接保证道:“我们吏部每个月都在考核官员。
  每个官员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档案。
  我们吏部会根据苏统领的要求,提前准备好官员,由苏统领亲自任命。”
  苏河告知王仲策,打下地盘之后,前期会军管,等到把反对势力肃清,需要有官员立刻接管。
  他又转身看向李志升。
  “我们纺织工业已经正式起步。
  纺织工厂,每个月都会缴纳大量税收和上缴利润。
  新成立很多公司,组成与纺织工业相关的产业链。
  从上个月就能看出。
  商税每个月都缴纳大量税收,它现在与农税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但商税增长快速,已经能为统领府,每个月提供几万两银币的收入。
  我们现在有钱,就不用太过吝啬。
  户部要做好准备,军管之后立刻跟进,成立相关部门。
  发挥好福利院的作用。
  及时救助老弱病残,特别是失去父母的孤儿。”
  四川没有受到大灾,现在佃农和士绅矛盾没有陕北这里激烈。
  佃农活的很难,但起码有一口饭吃。
  必须通过各种手段,争取那里的民心。
  王仲策倾听苏河的交代。
  苏河特别交代,乡官也很重要,要在乡公所设立两到三个副乡长。
  提拔一些读书人,还有工作优秀的村长,成为副乡长。
  优先提拔识字的人,工作优秀不识字,也可以提拔。
  王仲策就知道,这次军事行动很大,才需要培训更多的基层官吏。
  “苏统领,你听说了吗?崇祯皇帝把袁崇焕给凌迟了?”
  这种敏感的话题,武将不会去问。
  王仲策这种文官,才适合询问苏统领的想法。
  “我也听到苏长胜的汇报,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
  崇祯这种人当皇帝,我们的胜算才高。
  他已经分不清,谁是他真正的队友。
  经常干出,杀自己人的操作。
  袁崇焕肯定有重大过错,他擅杀毛文龙,导致文武离心,建奴也失去牵制。
  这是大明制度出现问题,文贵武贱产生的深层矛盾。
  但袁崇焕对崇祯,那可以说是忠贞不二。
  建奴入寇京城,袁崇焕第一个领兵来救。
  要不是他及时赶到,京城都未必能保下。
  这种铁杆心腹,只因为说了几句大话,还是崇祯爱听的大话,没有实现五年平辽目标,就失宠了。
  袁崇焕人品不讨论,能力还是很强。
  关宁军有袁崇焕在,至少在宁锦防线能挡住建奴,他这一死,宁锦防线也守不住。
  袁崇焕罪名是与建奴勾结,这就有些可笑了。
  关宁军有养寇自重,侵吞军饷的行为,但与建奴勾结,这不可能。
  建奴现在太穷,势力又不大,他们给的哪有大明朝多。
  我就不收买大明将领,因为我知道凭现在的体量,根本收买不了这些人。
  我看到崇祯手段幼稚,只考虑自己顺不顺心,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崇祯刚愎自用,明末那么多能力出色的文臣武将,他都没有用好。
  王仲策听到苏河说完,高声说道: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先贤孟轲,早就说明白君和臣的关系。
  朱程理学的君臣纲常,该废弃了。”
  王仲策说出昨晚和苏河商量好的台词。
  这是演戏给其他人看。
  很多人得到袁崇焕被崇祯凌迟的消息。
  心中有顾忌,想到其他几位开国君主的行为。
  害怕苏河功成之后,学刘邦和朱元璋杀功臣。
  苏河和王仲策,计划演一场戏稳定人心。
  王仲策也根据这个思路,确立汉中学派为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