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陛下,宋军压境,当为太子寻条出路啊


小说:北宋:我成了赵佶   作者:读史明智   类别:架空历史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48301/ 为您提供北宋:我成了赵佶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夏皇李乾顺下定了誓要与兴庆府共存亡的决心,大殿内的文武百官,也不敢再劝其迁都或北狩西巡了。李乾顺让文武百官各司其职,随时做好迎敌准备。如果宋军来攻兴庆府时,若前线夏军伤亡惨重,就要强征城内十岁至六十岁男子立即从军,去守城……李乾顺在散朝前,为了鼓舞文武百官的士气,安稳人心,他强挤出笑容,装作胸有成竹的样子,自信地微笑道:“众爱卿,勿要担忧。朕已有退敌之计。”“众爱卿,别看御驾亲征的大宋狗皇帝赵佶率领的兵马,比咱们京城的夏军人数多。然,宋军长途来犯同,入侵我大夏国,其战线拉得过长。”“宋军每攻打下一座城池后,就要分出一部分兵马去守城,如此一来,那大宋的狗皇帝赵佶,能派出多少宋军来攻打我兴庆府呢?”大殿内的文武百官中,自然有很多人都习惯奉承赞美夏皇的。“陛下圣明啊!经陛下解惑,微臣茅塞顿开!宋军能打到我京城者,不过二三万而已!”“以微臣看来,能打到我京城的宋军,不过一两万而已!”“朕自推崇汉家儒学和百家学问以来,曾让众爱卿多读些汉家经典和史书战策。”“众爱卿,莫慌!即便宋军派来数万大军来攻打朕的京城,那那他们也必然惨败而归!”“众爱卿,不见中原王朝曾经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否?“不都是以弱胜强、以守胜攻吗?”大殿内很多文武大臣皆点头称是,极少数没有看过汉家王朝的史书战策的党项族武将则一脸懵逼。善于逢迎圣意的几位大臣纷纷出列,赞誉道:“经陛下解惑,微臣信心倍增!”“陛下圣明,此次我大夏国京城保卫战必胜!”“陛下高瞻远瞩,我夏军必能全歼来犯兴庆府之宋敌!”“……”“哈哈哈……”李乾顺故意大笑,他这位明君雄主自然是能看出来很多大臣说出上面那些话,是在讨好奉承他这位大夏皇帝的。不过,李乾顺也乐意文武百官能有这种打败宋军、取得兴庆府保卫战胜利的自信。他为了鼓舞文武百官的士气,便高声道:“朕已算过,如今宋军派出攻打朕的京城兴庆府的能的兵力,最多不过六万而已。”“而朕已经派大将李良辅领兵,携旋风炮‘泼喜’,赶赴京城东郊外,死守黄河沿岸。”“若宋军顺河而下来攻兴庆府,李良辅部能定打得宋军措手不及,定会让众多宋军葬身滔滔黄河!”“若那大宋狗皇帝赵佶,敢乘船御驾亲征而来,朕的虎将李良辅,定会用旋风炮将其所乘龙船打沉,让赵佶葬身鱼腹!”大殿内文武百官亦甚是崇敬夏皇所言能成真。“陛下英明神武……”“陛下英明神武……”“吾皇万岁万万岁……”李乾顺微微一笑,又道:“朕的爱将李良辅率部死守京城东郊黄河沿岸,为京城第一道防线;京城内数十万军民死守兴庆府的外城,为第二道防线,如此固若金汤,宋军一年半载也攻不破!”“若等到朕派出的数十队信使钦差,赶到我大夏国各地诸军司,征调来勤王大军,那御驾亲征的大宋狗皇帝赵佶所率的宋军,便会被我军前后夹击!”“故此,朕敢断言,孤军深入我夏境的宋军必败,我军必胜!”在此之前,大殿内的文武百官,他们还有些不信夏皇所言能守得住京城兴庆府。现在,他们听到了夏皇李乾顺这有理有据的分析后,绝大部分的文武大臣都信服了。他们对当今夏皇李乾顺由衷敬仰,也都道当今夏皇自幼就雄才大略!大夏,天安礼定元年,夏惠宗李秉常英年早逝,年仅三岁的李乾顺即位,母党梁氏专政。彼时,在后党梁氏统治时期,大夏国政治腐败,军队衰弱,大宋趁机来攻,夏军屡战屡败……而在距今二十二年前,即大夏永安二年,十六岁的当今夏皇李乾顺,灭后党梁氏一族而亲政。其亲政后整顿吏治,加强君主集权,结束了之前大夏国累朝总出现的外戚贵族专政的局面。在当今夏皇李乾顺的励精图治下,大夏国势强盛,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发展,军事力量加强,在三年前夏军打败了宋军的入侵,晋王李察哥率部斩获了宋军名将刘法的首级……夏国的文武百官想到这些,再结合夏皇的鼓励,他们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纷纷高呼道:“陛下圣明,我军必胜!”“陛下神武,来犯宋敌必败!”“吾皇万岁万万岁……”李乾顺看到群臣不再像刚上朝时那般慌张了,他也心安了不少,他自信有六七成把握能打赢这场夏国京城保卫战,他高声道:“众爱卿若无本启奏,便退朝吧!朕观当今行势,不容卿等懈怠,退朝后定要各司其职!随时准备听从朕调遣。”“吾皇万岁万万岁……”李乾顺望着群臣纷纷退出大殿,他却看到了三十五岁的御史大夫谋宁克任,跪在大殿内,迟迟未起身退朝。李乾顺疑惑地问道:“爱卿,何故不退朝呢?”谋宁克任叩首道:“微臣有机密之事启奏,故此等到群僚退出大殿后,微臣方能对陛下言明。”李乾顺又看了一眼大殿门口,其他的文武百官皆已退出,他便道:“如今,这大殿内,已无其他爱卿了。爱卿有何机密之事,速向朕道来。”谋宁克任再拜,道:“陛下,可曾记得二十年前,即我大夏贞观元年,御史中丞薛元礼建议重汉学的上书吗?”李乾顺眉头微皱,有些不悦,他没有想到谋宁克任所要启奏的机密之事,就是这种陈芝麻烂谷子之事吗?不过,他还是冷冷地说道:“朕自然记得!彼时,朕十八岁,是朕刚刚亲政的第二年。因朕崇拜大唐太宗皇帝的文治武功,朕亦向往大唐的贞观之治!故此改年号‘永安’为‘贞观’。”“朕还效仿唐太宗虚心纳谏、广征贤言。”“彼时,御史中丞薛元礼,上书建议推崇汉学。”“朕犹记得,薛元礼上书所言:‘士人之行,莫大乎孝廉;经国之模,莫重于儒学。’‘昔元魏开基,周齐继统,无不尊行儒教,崇尚《诗》、《书》,盖西北之遗风,不可以立教化也。’‘景宗以神武建号,制蕃字以为程文,立蕃学以造人士,缘时正需才,故就其所长以收其用。’‘今承平日久,而士不兴行,良由文教不明,汉学不重,则民乐贪顽之习,士无砥砺之心。董子所谓‘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可得乎?’”“彼时,朕将薛元礼这份建议要重视汉学的奏折,在朝会上传阅,得到绝大多数文臣武将的支持。”“故此,朕在贞观元年下旨:于蕃学外,特建汉学,每期设汉学弟子三百,立养贤士,以廪食之。”李乾顺一指谋宁克任,道:“朕犹记得,二十年前的贞观元年,初建立汉学院时,爱卿才年方一十五岁,乃汉学院中党项三百弟子中佼佼者!”“陛下所言极是。”谋宁克任却忧心忡忡道。“唉!”李乾顺叹息道:“朕的老臣薛元礼虽已病故数年,然这些年来,朕却时常翻阅其当年的奏疏。”“朕仍谨记薛中丞所言:要重视汉家儒学。故此,汉家儒学在我大夏国推行至今,培养出精通汉家儒学的官员甚多,利国利民啊!爱卿,亦是其中获益者!”谋宁克任却道:“今日,微臣密奏之事有三。”“其一便是,我大夏国君臣军民,皆被汉人薛元礼所倡导‘独尊汉家儒学’之论,荼毒甚为深远啊!”李乾顺闻言,面色不悦,但他还是忍住了怒火,听谋宁克任继续讲述。“在九年前,我大夏贞观十二年,陛下命我等朝臣,尽言朝政得失。微臣曾上疏申述:‘治法之要,不外兵刑,富国之方,无非食货。巍巍大夏,立国西陲,射猎为务,今国中养贤重学,兵政日弛。’”“彼时,微臣还向陛下直谏:‘既隆文治,尤修武备,毋徒慕好士之虚名,而忘御边之实务’。然,微臣之谏,却未被陛下采纳。”李乾顺道:“朕知道,当年薛元礼向朕推行儒学,主张以文治国,其实质是让朕的大夏官史军民皆学习汉宋王朝制度,有利于我大夏国内稳定。”“而爱卿在贞观十二年的上书进谏,主张我大夏国恢复以武立国,固守游牧传统;然若如此,朕极其担心,我大夏国将会出现跟大唐中晚期一样的各地藩镇割据。”“故此,朕虽知爱卿忠君为国,然朕却并不能采纳爱卿‘以武立国’之建议。”“但,爱卿之才华与贤能,朕皆知之,故此,在这九年之内,朕将爱卿从御史,先擢升为御史中丞,后又拜为御史大夫。”谋宁克任见夏皇李乾顺说出了心里话,心中甚感宽慰,于是继续慷慨陈词道:“陛下,此番宋夏交战,我军连连失利,城池接连失守,非战之罪,实乃军力孱弱所致。”“而军力孱弱之主因,经微臣十余年的调查发现,是我大夏国内,随着汉家儒学之风的盛行,许多我党项贵族豪强家的青年子弟,纷纷弃武学文,企图学好汉家儒学进入汉学院,就不用去战场拼杀建功却能步入仕途。”“即便我族子弟中,打着文武兼修之旗号,但其接触了汉家儒学和诗词歌赋后,其势必会耗时费力进行,然后深陷其中,以追求笔墨之趣为乐;从而忽视了骑射武艺的习练。”“更有甚者,微臣发现很多我党项族将领中,亦有很多人以追求学习汉家儒学、诗词歌斌为耀!”李乾顺听着谋宁克任的进谏,他皱眉沉思起来。他深知谋宁克任所言非虚,近二十年来,随着汉家儒学在夏国的推崇,确实有很多党项贵族豪强家的青年对练习武艺、弓马骑射有所懈怠。然而,他明白,汉家儒学的引入,可让原本野蛮好战、不太服从管治的党项族官吏军民,变得老实听话、忠君爱国,这对于他的君主集权统治十分有利。“陛下,昔日我党项铁骑,纵横西北,所向披靡,如今却难屡次惨败于宋军,实乃我大夏忽视武备所致!”御史大夫谋宁克任咬牙切齿道:“而其罪魁祸首,便是二十年前向陛下极力推行汉家儒学、主张以文治国的时任御史中丞薛元礼思啊!”“微臣冒死直言,汉人薛元礼之罪,应被开棺鞭尸!并诛其三族!”“啊?!”李乾顺震惊,他略平复了一下心神后,悠悠道:“爱卿,言重了!已故薛中丞,虽为汉人,但其却真心辅佐于朕,其有功而无罪!”“朕意已决,爱卿不必再提薛中丞之旧事了!”“从今往后,朕将在汉学之外加强武备,鼓励文武并重,培养既能治国安邦,又能领兵打仗之才。望能早日恢复我党项铁骑雄风!”谋宁克任见夏皇心意已决,便只好将第二件奏启之事,说出:“微臣观我朝汉人文臣武将过多,不少人身居要职,骑在我党项儿郎头上作威作福,令我族儿郎心中不满。”“如今,大宋皇帝御驾亲征,甚会邀买人心,汉人在我大夏国任官为将,不过贪图荣华富贵而已,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微臣请陛下革除汉人文武大员之要职,免得汉人官员归降赵宋啊……”李乾顺略一沉思后,便道:“爱卿之言虽有些道理,然大敌当前,在京城内,若同时革除上百名大小汉人官员,恐生变故。”“再者,朕的历代先祖皇帝,皆重用过汉人为高官,如张浦、张元、吴昊、曹勉等诸多汉人。“甚至,朕的先祖景宗武烈皇帝,曾重用在大宋累试不第、因抱负难以施展而叛宋投夏的汉人张元为军师,取得对宋军的好水川之战大捷,我党项儿郎斩杀了宋军兵将一万有余!”“汉人张元,其素怀功名,以灭宋为志,因此战之功,受朕的先祖景宗武烈皇帝重用,拜为国相!”“故此,朕认为像张元这样的汉人,理当重用,不应猜忌!”谋宁克任听到夏皇这有理有据的反驳之词,最令他头疼的就是,陛下自从二十二年前亲政并铲除了后党梁氏一族后,就开始信佛尊儒了,陛下也变得心慈手软了!谋宁克任暗叹:‘吾最终目的是,清洗大夏内当官为将的所有汉人!’‘然,吾知当今夏皇信佛尊儒,断然不会行此霹雳手断!故此,吾退而求其次,想让夏皇先革除这京城内担任文官武将的所有汉人的官职。’‘奈何,即便这个退而求其次的谏言,陛下亦未采纳!”谋宁克任见无法说服夏皇李乾顺后,有些心灰意冷,但自己还有第三个谏言要说:“陛下,宋军压境,当为太子寻条出路啊!”坐在龙椅上的李乾顺,身体一颤,声音颤抖,道::“爱卿,也认为朕的京城保卫战,打不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