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准备入关


小说: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作者:物语000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56308/ 为您提供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看到孔友德三人退下,肃亲王豪格再次上前躬身施礼:
  “皇阿玛,大清如今处处受到明狗打压,难道就这样认了吗?儿臣认为应该给他们一些教训,不然明狗肯定会认为我大清八旗都是吃素的……”
  皇太极也算建奴以为雄主,他当然不想如此被动,心里也有再次入关抢掠的打算,至少对蒙古诸部有个交代。
  可只有自己儿子豪格提出此种建议并不符合皇太极的心意,于是他把目光看向鼎力支持他的礼亲王代善。
  作为努尔哈赤的大贝勒,代善应该是最有可能接班努尔哈赤之人,可他为何会成为皇太极上位最大助力呢?
  写到这地方,作者又要浪费读者大大们的银子,其实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书友发两毛钱还是值得的,嘿嘿嘿!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嫡次子,大哥褚英是接班人。
  不过褚英不争气,几乎把所有功臣都得罪了,因此被努尔哈赤废杀,代善成了嫡长子。
  天命元年,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后金政权。
  代善和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一起,被封为和硕贝勒,代善年长,称大贝勒。
  代善15岁就提刀上马,跟着父亲征战沙场,在一系列战斗中屡立战功,因此他被努尔哈赤早早地确认了接班人的身份。
  为此,努尔哈赤还曾经放话,我百年之后,把诸幼子和大福晋,都托付给大阿哥。
  努尔哈赤这句话的信息含量很大,也很劲爆!
  大福晋相当于汉人的正妻,民间不乏“托妻献子”的故事,可是皇家用得着吗?
  事实上,努尔哈赤的“托付”,远比“托妻献子”还要带劲,他的意思是,会把大福晋嫁给代善!
  估计郭老板看到这,忍不住捂脸:我的妈呀,太刺激了!
  别以为努尔哈赤的脑袋被马踢了,其实这在女真族就是个常规操作。
  不光女真,很多游牧部落都有这种习俗,即所谓的“收继婚姻”。
  由于游牧部落生产力的落后,人口和财产不光是财富的象征,还是部落生存繁衍的基础条件。
  男主人去世后,为了不让财产和子女随着女人的改嫁,流落别的部落。
  所以接班的儿子,就要续娶生母以外的小妈,并承担未成年弟弟们的抚养责任。
  因此努尔哈赤的这个决定,一点不劲爆,但它透露出一个信息:我的接班人就是代善。
  努尔哈赤一生有四位大福晋,他口中的这位大福晋,就是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
  因为努尔哈赤给她提前指定了“下家”,结果爱新觉罗家族闹出了现眼的事。
  阿巴亥是女真乌拉部首领满泰之女,努尔哈赤一心想统一女真诸部,老是在乌拉部门口亮刀片子。
  乌拉部干不过努尔哈赤,被迫把年仅11的阿巴亥,送到了42岁的努尔哈赤怀中。
  现在想想努尔哈赤真的残忍,11岁的小女孩他怎么能下去手……
  阿巴亥不光长得漂亮,而且生性乖巧,八面玲珑,把半老头子努尔哈赤哄得龙心大悦。
  不久阿巴亥获封大福晋,还接连给努尔哈赤生下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
  看着满地打滚的三个小孩崽子,再瞅瞅腰板日渐佝偻的努尔哈赤。
  阿巴亥心里的小九九不停翻腾:大汗哪天崩了,我和这几个娃可咋整?
  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年龄跨度40岁,代善比阿巴亥还要大7岁。
  阿济格哥仨跟哥哥们相比,年龄相差太大,只能谋求羽翼的护佑。
  如今努尔哈赤释放了信号,心眼活络的阿巴亥,决定提前“热身”,跟未来的“领导”勾兑勾兑。
  于是,她悄悄地给代善,以及另一位实力派“儿子”皇太极,送去了亲手烹饪的酒菜。
  看起来阿巴亥不简单,懂得一句真言:要想抓住男人的心,就要先抓住他的胃。
  几个小菜不值钱,满满的全是情,无价之宝。
  代善接到小妈送来的好意,美美地斟酒小酌,至于有没有吃出别的滋味,那咱就不知道了。
  而皇太极显然比代善有心眼,酒菜收了,却放在一边任它发臭。
  估计代善要是知道皇太极的这个举动,会忍不住一哆嗦酒水洒一地!
  果然没多久,案发了!努尔哈赤的两位庶妃,德因泽和阿济根,向努尔哈赤告发:
  “大福晋不守妇道,两次偷摸给大阿哥代善、八阿哥皇太极送酒食,又数次深夜出宫,去了大阿哥府。”
  有几次宴会,大福晋打扮得花枝招展,席间跟大阿哥眉来眼去。
  努尔哈赤一顿咳嗽,这东西我提前说,是为了爱新觉罗家族的未来,你提前做是怎么个意思?
  这玩意能提前行动吗?要是被儿子抹绿,一代枭雄的脸往哪儿搁?
  努尔哈赤震怒之下,令人悄悄调查,结果是阿巴亥送酒菜属实。
  至于送完酒菜,二人还有没有自选动作,以及酒席间互送菠菜的事,这玩意实在没法还原。
  这个调查结果,让快意江湖的努尔哈赤既松了口气,又忍不住时时泛酸。
  最后,努尔哈赤找了个借口,阿巴亥私藏财宝,抄家!废黜!隔离居住!
  同时,努尔哈赤还宣布了一条震惊的消息:废黜大阿哥代善的接班人资格!
  六年后,努尔哈赤驾崩,皇太极接班。
  问题来了,在四大贝勒中,皇太极仅仅排末尾,而且努尔哈赤钟情于多尔衮,笑到最后的为何是皇太极呢?
  其实,努尔哈赤驾崩时,四大贝勒都有实力接班。
  代善虽然被废黜,但是他掌握了正红和襄红两旗。
  他的四个儿子,以及掌握襄白旗的侄子杜度,掌握了“十固山执政贝勒”中的一半席位,他们都是代善的拥趸。
  所以,只要他愿意,翻盘不算难事。
  阿敏虽然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但他拥有镶蓝旗,还有两位亲弟弟的支持,他们都是执政贝勒,实力一点都不弱。
  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跟皇太极不对付。
  他却拥有正蓝旗,其同母弟弟也是执政贝勒。
  当然还有多尔衮,哥仨手上拥有正白旗,多尔衮本人拥有十五个牛录,而且阿巴亥声称,努尔哈赤生前有遗言,传位于多尔衮。
  可以说形势相当复杂,皇太极一点不占优势。
  五位候选人如果都各怀私心,确实结果有点麻。
  问题是实力最强的代善,在儿子们的劝说下,选择了支持皇太极。
  代善的这个决定,让势均力敌的天平,立刻就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失衡。
  这就是皇太极能够逆转接班的最重要原因。
  问题又来了,当年德因泽状告阿巴亥和代善有一腿,很多人认为,背后那双黑手其实就是皇太极。
  那么代善在实力占优的情况下,为何放弃竞争?
  又为何选择支持仇敌皇太极,而不是阿巴亥的儿子多尔衮?
  皇太极不可能是德因泽的后台。努尔哈赤死后,德因泽和阿济根,跟阿巴亥一样,被勒令殉葬。
  假如德因泽是皇太极的后台,一定会要求皇太极出手相救。
  皇太极为了保住秘密,也一定会救德因泽,可事实上皇太极并没有与德因泽发生任何关联。
  其实玩阴谋的人,无论手段多高明,时间久了早晚会露马脚。
  代善不傻,不可能被皇太极长期欺瞒而不自知。
  至于同样接受阿巴亥酒食,皇太极为何就不吃,这说明人家政治敏感性比代善高出一大截!
  别看代善实力强,可事实上,他的儿子、侄子们,基本都是皇太极的拥趸,尤其是老大岳托和老三萨哈廉。
  代善就是在子侄们的劝说下,决定放弃自己的“理想”,转而支持皇太极。
  托等人是如何说服代善的呢?当时的局势呗。
  努尔哈赤去世时,后金的未来还很不明朗。
  大明虽然节节败退,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谁敢保证没了努尔哈赤的后金,还能不断创造军事奇迹?
  除了大明外,南边有大明的死党朝鲜,北面有贼心不死的蒙古,稍不留神,后金就会被他们包饺子。
  另外,爱新觉罗家族内部危机重重,努尔哈赤的子侄们并不和睦,八大贝勒之间明争暗斗。
  请注意,他们可都是有各自的武装,一言不合就容易擦枪走火。
  以代善的军事实力,登基不难,可要想制服他们实在不易。
  代善是一个聪明人,又不喜欢勾心斗角,所以衡量再三,觉得还是当个逍遥王爷更舒服。
  此刻主动退还能捞个拥立之功,不然被轰下台那就惨了!
  当代善见皇太极目光看来,他马上明白皇太极的意思,于是轻咳一声,上前施礼:
  “皇上,臣认为肃亲王此言有理,趁明国秋收突然入关劫掠一番,不但可保大清安全过冬,蒙古人也能趁机捞些好处,双赢啊!”
  在代善之后,郑亲王济尔哈朗立即上前躬身施礼:
  “皇上,奴才以为肃亲王和礼亲王所言极是,臣支持两位亲王建议,不然明狗肯定会认为我八旗弓箭射不远了……”
  这两位亲王都是皇太极的铁杆支持者,当然要力挺皇太极和豪格。
  老代善凭老资格在皇太极面前自称为臣,济尔哈朗却不敢,他只能自称奴才。
  在他们之后,正红旗旗主岳托等人纷纷上前拜倒附议……
  而多尔衮依然不动声色,只是淡淡看着这群人的表演。
  按道理以前狂妄的豫亲王多铎也应该上前请战或支持,可在被明军吊打两次后,他不但反对现在入关,甚至心里甚至在暗骂:
  “一群傻逼,在大清火器兵没有练出来之前入关劫掠,明军绝对会用火铳教你们做人……”
  皇太极满意点点头:
  “好,那就这样决定,传旨,岳托为主帅,萨哈廉为副将,抽调五千满八旗,两万蒙八旗,一万汉八旗,一万朝鲜八旗,五万大军在一个月内入关。切记不要攻打坚城,若不敌明军要及时撤回,不得与明军在关内纠缠……”
  其实皇太极这次入关也只是试探性进攻,他想看看明军现在实力究竟强大到什么程度,算是未雨绸缪吧!
  岳托和萨哈廉兄弟立即上前跪倒:
  “奴才遵旨!”
  皇太极看看孔友德道:
  “恭顺王,你命人抽调三千火铳兵跟随岳托入关,朕要看看大清训练的火器兵是否形成战斗力。”
  孔友德急忙跪倒:
  “奴才遵旨!”
  孔友德退下后,皇太极看向郑亲王济尔哈朗:
  “郑亲王,你率领镶蓝旗,再从乌真超哈营调二十门大炮死守盖州等地,切记只守不攻,让明军只能在复州以南霍霍……”
  济尔哈朗急忙躬身领旨:
  “奴才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