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6【倒数第一,也是第一】


小说:北宋穿越指南   作者:王梓钧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77551/ 为您提供北宋穿越指南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整理物品,检查遗漏,朱铭提着灯笼下楼。
  石彪依旧留在客栈里看行李,白胜已去马棚牵马。
  士子们陆陆续续出来,只这一家客店,就住着几十个应考举人。
  “咦,会之兄不是要考茂科吗?”朱铭发现秦桧也下楼了。
  秦桧笑着解释:“茂科太难,下次再考也不迟。”
  茂科这种大科,举人们不敢直接去考,新科进士不准再考,主要竞争者都是往届进士。
  历史上,秦桧被扔去地方做校长,憋屈好些年都没挪窝。于是硬着头皮去考茂科,竟成为那届的唯一录取者,就此时来运转,火速跃升为太学学正。
  闵子顺已经定了两辆马车,洋州士子们全部钻进去,秦桧也厚着脸皮搭顺风车。
  李含章和朱铭,各自骑马,一起进城。
  白胜等一众随从,提着灯笼,跟在马车后面步行。
  速度提不起来,人太多了。
  城门为应考士子破例开启,也不做任何检查,可以随意出入。
  还没抵达贡院,街道上就被堵死,因为考生人数有一万左右,加上他们的随从可能破两万。
  密密麻麻,人头攒动。
  很快,就有官差前来,沿街大吼道:“闲人离去,闲人离去,不可阻塞街道!”
  白胜他们就属于闲人,把东西交给朱铭,便默默远离贡院。
  朱铭没有跑去里面挤,慢慢等着进场。足等了两个小时,终于一点点靠近,从竹筒里拿出答题卷和写着座位号的考票。
  搜检程序,比州试严格一些,但依旧没有脱光了检查。
  贡院考场面积很大,可以容纳一万多人。
  外围考棚条件恶劣,三年前使用过,都生出蜘蛛网和苔藓了,还得考生自己动手清理。
  靠内的考棚就干净得多,因为国子监和太学生,年考的时候会借用贡院,每年都有考生清理一次。
  包括朱铭在内,来自洋州的考生,座位居然全部靠前。他们还不知道,这是两位考官的安排,都以为自己运气很好。
  每个考棚,面积约为1.3平米。
  找到座次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自己的考棚,桌上得擦拭之后再垫纸,防止桌面污染试卷。第二件事,是在考棚顶部钉油纸,防备年久失修漏雨。
  然后,一直等到天亮。
  经义文考题内容,跟州试时相同,都是大经、兼经各十道。但难度提升了,每篇作文的字数,增加到350字以上。
  “当当当当!”
  天色微亮,锣声响起,要公布考题了。
  为了防止泄题,不可能印刷试卷,更不可能临时誊抄一万份。
  有差役举着木牌出来,木牌上贴着一张纸,写明了第一道考题内容。差役边走边喊:“第一题,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考生们连忙抄下题目,等着第二道考题公布。
  差役从朱铭身边走过不久,又有差役举着牌子过来:“第二题,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十道题全部公示完毕,考生才开始答题。
  若有人没把考题记完,也可询问附近差役,但不准离开自己的考棚。
  朱铭完全按照八股文模式答题,思索一阵,写下第一题的破题:君子之于世也,不先事而有所倚,惟随事而制其宜,盖事必有义也。
  接着又琢磨承题,写道:君子处天下之事,惟义之适从。初何尝有所偏倚于其间哉?
  朱铭的八股文水平,相比去年又提升许多,已非初次应试那个小白。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避免杂犯。
  也就是不能在文章里,犯了皇室的名讳。
  徽宗朝的考试,还要避免使用洛学、蜀学的独家言论。
  这个很好避开,就拿洋州书院来说,闵文蔚专门列出了相关内容,反复强调那些东西不能拿去考试。而且内容并不多,新学、洛学、蜀学对于经义的阐述,99%都是共通的,只剩关键的1%来区分。
  当然,如果没有名师或书院指导,贫寒士子很容易犯错,稍不注意就要犯忌讳。
  写到中午,做完四题,肚子已经很饿了。
  考场内传来炭焦味,有人在用自带的炉子做饭。朱铭懒得生火,掏出块饼子就水喝,然后去上厕所,解决完生理需求继续答题。
  直至天黑,考官勒令交卷,朱铭已趴在桌上睡了一会儿。
  省试的考生太多,不可能每天都进场搜检一次。真那么搞,连续三天别想睡觉。因为白天都要考试,晚上十一二点就来排队,哪还有什么休息时间?
  吃喝拉撒,全在考场里。
  1.3平米的闭塞小屋,只能趴在桌上睡。
  夜里,朱铭还在考棚门口,燃起炉子煮了锅粥,就着咸菜和肉脯吃下。
  吃完就睡,白天写了十篇文章,还反复修改誊抄,有干一天体力活那么累。
  第二日,考十道兼经题。
  第三日,考一道试论、五道经史时务策。
  试论题,是让考生评价汉宣帝。
  这道题肯定出自王黼之手,意图非常明显,让考生夸赞汉宣帝,顺便夸一夸宋徽宗。
  朱铭已经猜到出题者的心思,但他偏不夸宋徽宗,只是客观评价汉宣帝。破罐子破摔,大不了落榜,然后滚回大明村去。
  两道经史策题,还算中规中矩。
  三道时务策题,一篇谈论西北战事,两篇谈论财政问题。
  朱铭全部照实了写文章,虽然没有明着批评蔡京和童贯,但却强调吏治败坏问题。
  就他这么写,第三日的六道题,是很难获得阅卷官认可的。
  这个时代,连科举都得拍马屁!
  就拿上一届的主考官蔡薿来说,此人是崇宁五年状元。
  这状元水分极大,完全靠溜须拍马当上的。
  当时蔡京遭受言官弹劾,宋徽宗也被群臣逼得做出让步。
  蔡薿在殿试策论当中,疯狂为蔡京说好话,大肆攻击其政敌。
  宋徽宗、蔡京读之大喜,遂将蔡薿点为状元,将其状元文章颁行天下,九个月内就升为从四品。
  接着,蔡薿又翻查族谱,认了蔡京为叔父。
  有次登门拜访,蔡京让三个儿子迎接。蔡薿立马改口,说以前族谱对错了,蔡京其实是自己的叔祖,蔡京的儿子才是自己叔叔。
  接着,宋徽宗顶不住压力,打算赦免一部分元祐党人。蔡薿为了讨好蔡京,居然违抗皇命,不按中旨写诏书。如此欺君大罪,居然只是贬为知州,很快又召回朝堂任职。
  十年时间不到,蔡薿就从一介布衣,混成全国考试的主考官!
  三场考完,朱铭交卷走人,把自己的炉子也带上。
  考生们陆陆续续走出贡院,都又困又乏,根本没精力交谈,更懒得去跟朋友们对题。
  “哥哥!”
  白胜提着灯笼,牵马站在街边已等候多时。
  考生太多,朱铭很难寻到朋友,干脆独自骑马回客栈。
  囫囵吃了顿饭,连澡都懒得洗,躺床上倒头便睡。
  ……
  四位主考官,依旧被锁在贡院,因为他们还是阅卷官。
  誊抄官一边誊抄朱卷,一边给阅卷官们送来。
  另有十几个三馆官,也来帮着阅卷。他们初次阅卷之后,淘汰一部分写得太烂的,再交给四位考官进行评阅。
  四位考官,判出试卷成绩,还要交叉阅卷。
  朱铭的两份经义卷,评价都还不错。
  比如卷,翟汝文的批语是:析理详明,遣辞舒畅,不略不乏,可为佳作。
  虽然糊名了,但每份答题卷都有编号,把考生的几场答卷放在一起。
  录取人数不定,大概在700人左右,可多可少。
  由于慕容彦逢和翟汝文判卷极严,他们两个淘汰了太多人,导致今年的录取者只有671人。
  上一届进士,可是有713人!
  宋代科举的随意性,在录取数额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受主考官的影响极大,比如再下一届进士,阅卷不那么严,整整录取了783人。
  确定中榜试卷之后,四位考官聚在一起排名次。
  王黼作为主考官,他可以一锤定音。
  慕容彦逢气得拍桌子了,指着第一名试卷说:“此人的策论,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文章写得无甚可取之处,为何能判为第一?”
  王黼反问:“此子将官家比作汉宣帝,难道有错吗?”
  慕容彦逢无法回答,硬生生把怒火憋回去。
  翟汝文拍出一份答题卷:“此人的答卷,经义题析理详明,策论能排进前三。不但通经达义,更知天下时务,其论述财政兵政,已可作为重臣上疏之言。为何判为最后一名?”
  王黼说道:“此子暗讽朝臣,说我大宋吏治败坏。当今圣人临朝,海内承平,丰亨豫大,百官清廉,哪来的吏治败坏?若非两位坚持录他,我定要让此人落榜!判他为最后一名,已是格外开恩了。”
  慕容彦逢大怒:“百官清廉,这话你自己相信?”
  “难道不是吗?圣人临朝,还能有贪蠹之辈做官?”王黼质问道。
  慕容彦逢怒不可遏,却又毫无办法。
  北宋晚期的科举注重策论,以朱铭的策论文章,排进前三完全没问题。
  但在王黼的主导下,生生判为倒数第一。
  倒数第一,也是第一,还更方便朱铭看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