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79003/ 为您提供满唐华彩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狼毫笔蘸了墨水,颜真卿运笔飞快,龙飞凤舞地写下几句国为举才之言,等着郭子仪说名字。“杜有邻。”毛笔停了下来,颜真卿有些诧异。这表情落入陈希烈眼中,陈希烈不由暗忖道,郭子仪竟没有事先与颜真卿说好不成?如此看来,还是有机会反对的。“哈哈哈,郭公说笑了,杜有邻才能平庸,岂可拜相?”陈希烈故作轻松地摆了摆手,试图把今日政事堂议事当作一场闲谈,而不至于落实到奏折上去。否则,宰相们上了奏折,殿下一批,事情就无可挽回了。另一方面,他也有些疑惑,因知郭子仪并非是薛白一系,今日怎会突然跑来为薛白如此卖力做事?且还是如此干系重大之事,就不怕薛白独断乾坤?“莫急,且听我继续说。”郭子仪停了一会才徐徐开口,又给出了一个名字。“李岘。”听到这个名字,颜真卿点了点头,陈希烈目露沉思。李岘是何许人也?宗室大臣,太宗皇帝之玄孙,信安王第三子。他宣慰过河东,曾与薛白约定会出兵支持河北,后又被调回长安当京兆尹,再得罪了杨国忠而被贬谪,可谓官途坎坷,可他仍然算是当今宗室大臣中最出色的一人。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河南道转运使李峘便是李岘的兄长。总得来说,这是一个与薛白还算有交情,又忠于宗室、方正贤良之人,是各方都能满意的拜相人选。“李岘可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郭子仪道,“诸君以为如何?”陈希烈迅速算了一下,若如此,宰相五人之中,他与韦见素联合,颜真卿与杜有邻一党,那遇到不决之事,就得各自争取李岘的支持了。还算公允。这当然不如现在三人执政的局面,但并非他不能接受的结果,因此,他没有马上回答,想看看旁人的态度。“可。”颜真卿表态的方式很简单,直接就把杜有邻、李岘的名字写在了奏章上。陈希烈心想,只是写有何用,这奏折还未必能通过中书门下呢。得看能商量出什么条件。“还有一人。”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下一刻,郭子仪又报出一个人名。“李泌。”“什么?”陈希烈最为诧异。他诧异的并非是有人举荐李泌拜相,李泌年纪虽轻,却属实有这个资格,这没什么好惊讶的。问题在于人数。宰相虽然没有固定的人数,可一般是三或五人,方才算好的正是五个人,再加一个人,就是六人,显得有些冗余了。这种冗余倒也没有什么章程,就是一种直觉,陈希烈直觉监国太子是想要设五个宰相。“可。”颜真卿毫不犹豫,继续运笔写了李泌的名字。陈希烈看着这一幕,心里已经下定决心,自己是决不会同意的,多了李泌,政事堂可就太挤了,坐不下这么多人。“多谢郭公举荐,皆为良相人选啊。”颜真卿写了奏折,再看了一遍,觉得哪怕杜有邻略平庸了些,这个宰相的班底也算是非常不错了。他径直拿出自己的官印,郑重其事地盖上。郭子仪见状,笑呵呵地拿出了自己的官印,哈了一口气,也盖在了这份奏折上。陈希烈眼皮一跳,抚须道:“恕我直言,只怕是不妥啊。”郭子仪笑问道:“有何不妥?”陈希烈想了想,没有拿最平庸的杜有邻说事,避免与薛白正面冲突,而是指着李泌的名字,说李泌曾参与忠王之乱,是罪臣,没有资格拜相。郭子仪遂说他有所不知,李泌辅助殿下平叛,又在范阳屯田,为国立功。陈希烈又说李泌还年轻,需要多磨砺,而朝堂中宰相已经很多了,以后再让李泌拜相也来得及。到了这时候,他已经能够接受杜有邻、李岘两人拜相了。但颜真卿、郭子仪两人,一个气格雄浑,一个不怒自威,当面逼迫,让他很难驳回这道奏折,他只好看向韦见素。几次前往拜会,好不容易请出山的帮手,正是到了发挥作用的时候。韦见素也正在看陈希烈,两人目光对视了一眼。之后,韦见素点了点头,从袖子里拿出他的印章,“啪”地一声盖在了颜真卿的奏折上。“你!”陈希烈倏然站起,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不可置信。“你们?”“我们都老了。”韦见素拍了拍陈希烈的背,道:“得给这些年轻的能臣让路。”“让路?”陈希烈敏锐地捕捉到了关键词。都是权场勾心斗角了一辈子的人,他如何不明白韦见素的心思,说是“我们”让路,实则是要他陈希烈让路。如此说来,若加了一个李泌而显得冗余的宰相班底,只要再减掉他陈希烈一人,也就刚刚好了?“不。”陈希烈终于恍然大悟。从一开始,韦见素就不是站在他这边,而是与郭子仪一伙的。他们也并非是薛白的人,而是朝堂上的中立派,认为让李岘、李泌两人拜相,换一个杜有邻拜相,值得。哪怕损失了他这个资历深厚的老臣也再所不惜。简单来说,他被他们抛弃了。“这奏折,我不答应!”陈希烈怒不可遏,“我才是宰相,是我提议让殿下监国的!”“陈公啊。”韦见素叹息了一声,道:“殿下监国,是臣民所望,岂是你一人之功劳?”这是此前陈希烈劝韦见素的话,如今原话奉还,却是让陈希烈感到说不出的辛酸。总之,此事已由不得他了。等到薛白把奏折一批,下一步就是要把他踢出去。宣政殿。忙碌着的薛白显得有些无情。陈希烈则完全恢复了当年居于李林甫之下时的软弱无能。“殿下,老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起来说吧。”“老臣哪怕没有苦劳,也有与殿下的情义啊!”陈希烈不肯起来,拜倒在地,老目含泪,又道:“当年殿下初入仕途,第一个官职就是在秘书省,老臣对殿下是千万深情厚义啊。”“我记得。”薛白的目光始终落在文书上,没有看陈希烈,但语气还是十分和煦的,道:“正是记得与你的缘分,如今你还是高官显爵,也没说要降罪于你,何必如此?”“老臣所求,并非高官显爵,而是盼着能为殿下出力……”“还装?”薛白语气严厉了些。殿中没有旁人,他并不与陈希烈客气,直接就敲打道:“你想要的不是出力,而是权力。可你有那份能耐与魄力吗?”“殿下,老臣有一片赤胆忠心啊。”“够了!”薛白叱道:“再喋喋不休就丑态毕露了。”他语气一凶,顿有杀伐之气。陈希烈心中害怕,脸色惨白起来,之后就是一片颓然。其实他也知道自己这一辈子高官显爵,得了太多能力之外的东西。之所以栈恋权位,无非是那些年熬了太久,已成了心中的执念。“老臣,乞骸骨。”陈希烈失魂落魄地喃喃道。薛白终于放下了手中的文书,亲自扶起了他。陈希烈这些年看着保养得很好,看起来脸色红润,可这一扶,薛白能感到他的身体有种枯萎的感觉,老了终究是老了。“伱的资历、你的苦劳,我都看在眼里。可大唐目前需要的不是和稀泥的宰相,而是奋力进取、锐意十足的实干官员。给他们腾腾位置……荣养吧。”听到“荣养”二字,陈希烈老泪纵横。他真是舍不得权力场啊,恨不得到死都攥着权力。可此时对上薛白那一双眼,心里最后一丝耿耿于怀的希望也消散了。可他最后竟还是紧握着薛白的手,又叮咛了一句。“老臣就在长安,殿下若有用得到老臣的,老臣随时待诏。”只听这句话,却也有些感人。回想这些年的相处,薛白难免也有些感慨,点了点头。就在几日后,他便下诏,进陈希烈为太子太师、封许国公,同时让他致仕荣养,罢其门下侍中之职。陈希烈再次痛哭,可他心里也知道,这辈子遇到薛白,算是他运气好。否则几番大乱,他未必能次次逢凶化吉。其后,薛白又频繁调动了一批官员。薛白以元载代替杜有邻为洛阳留守,召回杜有邻。事实上,他最初就是想派元载到洛阳,但觉得元载心太急,贬谪敲打了一番,如今教训得差不多了,便重新起用。另外,他派李栖筠、岑参、裴谞等年轻出色的官员往河北充各州营田使,并派人接回李泌。李泌是策略的制定者,他希望他挑选的官员们能够很好地贯彻河北的军屯策略。如此一来,就在两个月内,薛白监国之后的宰相班子就凑齐了。韦见素、颜真卿、杜有邻、李岘、李泌。其中,韦见素迁侍中,称左相,颜真卿任中书令,称右相。这一系列的任命,看似中立派拿了两个相位,收获最大。可薛白也觉得自己赢了,得了许多贤相。若抛开杜有邻不看,皆是当世之名臣……天气渐热,这日,杜五郎难得入宫来见薛白。旁人都说他不争气,至今还只是大理评事这样的小官。可若不看他的人脉,只说他的年龄、资历,其实已经是很上进了。宣政殿的偏殿里,杜五郎一进来就径直坐在地上,四仰八叉的模样,大概是来过此地的最松弛的一人了。他也不管薛白忙或不忙,自顾自地说着话。→友情连接:→sp;“没想到,我也成了相门子弟。早些年,若只看我阿爷那副模样,谁能想到?”“你阿爷能当好这个宰相。”薛白道。虽然,满朝都在说五个宰相里杜有邻是唯一的庸人,能做的也许只是附和颜真卿,维护薛白的利益,但薛白其实对他寄予厚望。毕竟杜有邻并不是只有一人,而是有杜媗、杜妗姐妹在背后支持,也许还算上杜五郎。而杜家姐妹掌握着薛白在民间的势力,不容小觑。另外,杜有邻行事谨慎,如履薄冰,很少犯错。“好吧。”杜五郎却对自己阿爷没有太大的信心,道:“只要人们少把我和别的相门子弟对比就好。”近来,总有声音说杜有邻最平庸,其儿子在诸个相门子弟之中也最平庸,让杜五郎颇为无奈。“找你来,便是给你一个一鸣惊人的机会。”“我还真不太想要。”杜五郎叹道:“又要我做事了?”他为薛白做过不少事,还往往都是大事,可惜也都是薛白的私事,没什么明面上的功劳。当然,他也不在乎这些,只是懒。“崔佑甫建议裁撤梨园伶人,我却觉得裁撤了未免可惜,且这些人大多不通人情世故,到时难寻到门路,或饿死街头,或遭人欺凌。”薛白说话慢也只有杜五郎敢打断他,道:“我知道,你与梨园还是感情很深的。”“你知道的倒多。”“嘿嘿。”“我有意让梨园、教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可这些搞歌舞文艺的,不擅长经商之道,此事便交由你。”杜五郎想了想,却是叹息了一声,道:“想以前,每次万岁千秋节的表演,多彰大唐气象啊,这情形以后就看不到了吗?”薛白近来只想着提倡俭朴,千万百计地削减用度,此时听这言论却是新鲜,不由瞥了他一眼。杜五郎道:“我当然知道声色犬马不好,我是说那些表演,舞马衔杯,尽显煌煌盛世……多可惜啊。”“国穷,民竭,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薛白说着,转过话锋,道:“盛世气象,必然还会再有的。”“好。”杜五郎竟想顺着说一句“这也是我辈入仕所求”,但他也有自知之明,马上就把这话咽了回去。“你既可惜那些表演,把差事办好吧。”说着,薛白抛过几份文书,其中还有一封告身。杜五郎见自己升官了,先是拿起那告身一看,却是让他兼任太乐丞。太乐丞这个官职,王维与薛白都当过。可梨园、教坊若自主经营,其实与太常寺没多大关系,给杜五郎兼个官职,无非是多些这方面的背景罢了。“这官好,清闲。”杜五郎道,“不如再把我的大理评事给罢了,我实在不适合把人送到牢里,我……”他还想聊闲话,薛白已挥挥手,道:“时间到了,退下去。”“哈,你我还算时间。”杜五郎实在无语,起身告退。一走出偏殿,他那松弛随意的态度就收了起来,挺起腰板,肃穆神态,与所有正襟危坐的官员们别无二致,可谓是泯然于众人,或比众人显得略没精神一些。宦官则进入宣政殿把案上的沙漏翻了一下,引下一个官员来见。薛白每天要见到哪些人,大多都是提前安排的,秩序井然。“殿下。”“坐。”薛白道,“国事为重,不必有太多讲究。”这次来的是新晋的宰相李岘。论辈份,李岘长一辈,而薛白说不讲究,那也就不讲究这辈份了。薛白在许多事上都不讲究辈份。“臣久归朝,今得殿下拔擢,必当鞠躬尽瘁。”李岘先是执了一礼,方才坐下,腰挺得直板板,只沾了一点椅子。这是个年富力强,作风强干之人。“请你来,两桩事。”薛白道:“一则,我意在削各地节度使之权,方法已有成例,如此前河南道之改制,将其权职一分为四,后寻机将权力下放各个州县,然各地情况不同,削藩事大,需有强项令……”李岘听得很认真。他是宗室,且性格强势,确是主持此事最适合的人选。薛白又强调不希望因为削藩而闹出乱子,或是影响了边防,那就需要李岘做长期的准备,探查好各个藩镇的详情,每个节度使的心思,以及其麾下将领哪些忠心可用,哪些心怀悖逆。两人谈着这些,一旁桌案上的沙漏也在一点点地往下漏沙,渐渐漏到了底。殿内没有宫人在侍候,薛白瞥了沙漏一眼,亲自将它翻了过来。待他们终于初步谈成了削藩之事,沙漏已翻了五遍。相比于杜五郎,薛白对待李岘的重视程度显然大不相同。而削藩之事谈罢,还有第二桩事要谈。“其二,是京兆尹的人选,此前的京兆尹是窦文扬所选的庸人,永王之乱时便逃得不知去向了,如今长安诸事由颜公暂时代管,你可有举荐?”京兆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职守,关系京城安定,薛白必然该用一个心腹,因此李岘没想到他竟会问自己,不由大为讶然,连忙答应会仔细斟酌。是否能选到适合的人先不提,薛白这一问,有个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瞬间拉近了与李岘之间的关系。李岘感受到了薛白的信任,眼神顿时就不同了。一旁的沙漏又漏尽了,这次薛白没有将它再转过来,而是开口说了几句公事之外的话。“我年轻识浅,骤登高位。朝中各种说法都有,或怀疑我身份,或质疑我的忠心,更有甚者,以一些子虚乌有、骇人听闻之谣言诽谤于我。但我对大唐的忠心,天地可鉴。”李岘听了,便知该自己表达了,道:“殿下的身份,旁人或有疑虑,但我可以确定。”当年在河东,正是李岘从杨光翙口中打探到薛白的身份及其谋篡之心。在那时皇孙可并非前途似锦,而是死罪,何况当时还不是薛白主动认领,因此,李岘从一开始就不质疑薛白的身份。从一个宗室的角度来看,既然薛白正是李唐皇室后裔,那是否谋篡也就不重要了,他巴不得有一个能振兴社稷的宗室子弟来继弧今日薛白对他信任,也反过来增强了他对薛白的信任。至少现在,李岘的立场是倾向于薛白这边。杜五郎领了差事,一点都没有逞能,出了宫便去找杜妗,打算问她这桩差事到底要如何办。他先是去了东市的丰汇行,却得知杜妗不在问了曲水,才得知了一桩消息。“二娘近来新置了一处产业,今日过去了。”“哪?”“平康坊。”听得这三个字,杜五郎首先想到的是平康坊三曲,不由问道:“什么?二姐总不会是买了几间青楼楚馆?”“五郎想到哪去了?”曲水道,“往日看着老实,原来是风月场上的老客。”“我?”杜五郎大感冤枉,却也懒得在这件事上多说,再一想,立即就猜到了杜妗置办的是什么产业。“你不会是说,右相府吧?”曲水这才刮目相看,问道:“五郎竟也知道?”这话有些小瞧人,杜五郎倒不生气,还开了句玩笑。“毕竟是相门子弟,聪明,随我阿爷。”曲水不由抿嘴而笑,细细将这桩事与他说来。平康坊李林甫的宅院占地近一个坊的四分之一,但最初是没那么大的,而是逐渐占了周围的宅院扩建而成。此前,这宅院被窦文扬的一个亲戚买下,永王之乱后,有人劝杜五郎出手拿,但后来是落入了嗣歧王李珍之手。李珍本是打算搬过去住,可近来朝廷下诏,禁绝京城攀比之风。这诏令也是一种提醒,倘若有人不听,朝廷多的是办法整治,就比如卢杞在蜀郡就施行过间架税。李珍就听到了小道消息,说国库空虚,朝廷已准备再施行间架税了,一旦如此,平康坊那大宅院便成了烫手的山芋,他便想要脱手,但没人敢接。无奈之下,李珍只好把偌大的府邸拆分成好几个单独的宅院发卖。李林甫之子李岫已回到京城,就买了他以前居住的那一片后院。而杜妗则置办下了以前李林甫会见官员、处置国事的那片区域,原因没别的,只因那里曾是大唐权力的中心……杜五郎听罢,不由感慨道:“我真是明智啊,没有听一些吹捧之言就去置办那大宅院。”曲水只好附和道:“是呢,五郎大智若愚。”“大智就大智,何必若愚?”杜五郎道,“那我还得到平康坊去找二姐。”“二娘也未必在呢,许是办好事便入宫去了。”“大姐呢?”“去了玉真观找李十七娘说平康坊宅院之事?”“咦,她还未搬进宫中道观吗?”“哪有这么急的,让人嚼舌根子,必然是晚些,以太子妃的名义请腾空子入宫。”曲水说起这些绯闻逸事来眼睛就发亮,杜五郎却不是多嘴的人,马上就把话题转回来。“那我还是到平康坊走一趟吧。”“五郎若有事不决,可问问达奚娘子,她今日便在。”“好吧。”杜五郎便去见了达奚盈盈,才开口说到“梨园”二字,她便知了他的来意。“此事五郎幸而是来问我,否则你二姐只怕不给你好脸色。”“为何?”杜五郎不解。“坊间传闻,殿下与杨贵妃有染,是五郎你在帮忙打掩护,此事可是真的?否则殿下为何会把梨园交给你?”杜五郎眼珠子一转,马上就明白过来,自己找错人了,不该找杜妗出主意,该去杨家。他脸上却是半点不显,道:“我哪办得成这么大事啊,传闻都是假的。连怎么操办梨园我都不懂,还得靠你给出个主意。”“五郎真会说话,好吧,我便给你出几个主意……”→友情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