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79135/ 为您提供同志,你的成分太复杂了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黄河之所以让二科研究滑翔机,主要还是因为空军的运输机数量不够。
C47空中火车一次性只能带28名伞兵,没有滑翔机连一个团都送不下去,更别提那些关键的支援型装备了。
滑翔机这东西有很多优点,从经济角度来看,它的造价比运输机要低太多了。
最为难得的是他们几乎不需要维护,也不需要燃料。即使发生了损坏,也很容易修理或者更换。
就拿霍莎式滑翔机来说,这款是带英在二战期间所有滑翔机中生产量最大的一种。
通常被用以运输伞兵和较重型的武器,既可以减少运输机不足的困难,又可以解决重型武器无法伞降的问题。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速度,但霍莎式滑翔机跟C47一起使用时,将拖曳飞机的起重能力足足提高了60%。
而且滑翔机在脱离拖曳机后,可以在人为控制下悄无声息飞行很远距离,甚至在任何类型的平地或裸露的场地上降落。
有了这款装备后,八路军可以精确地把伞兵带到战场上。
...
让我们把视角移到晋东南,八路军的空降部队训练基地。
最近这段时间,升官的人不仅仅只有黄河。我们的李大团长也暂时逃离了天王老子的魔爪,背地里还偷偷升了半级。
部队的番号从三八六旅新二团,改成了八路军空军陆战第一团。
除去所有后勤人员以外,全团共有一千名战士。包含两个伞降步兵营,一個迫击炮连,一个反坦克连。
考虑到多变的作战环境,团部还有一个直属工兵排,甚至还配备了医疗班和通讯班。
虽然依旧没有果脯给的番号,但各种待遇上已经超过了数字团,并且陆战第一团还成了总部直属的作战单位。
一系列鸟枪换炮的操作,把孔捷、丁伟和程瞎子羡慕坏了,他们都开玩笑地吐槽旅长太偏心。
在上个月二十八号的时候,黄河已经通过系统解锁了科研项目。
经过系统里军工厂几天的全力生产,足够装备一千人的伞兵装备已经全部准备就绪,在二月初的时候被C47空中火车送到了晋东南根据地。
长达三个月的基础地面训练,再加上半个月的室内训练,李云龙和战士们已经初步具备伞降训练的最低要求。
这段时间内,全团的同志完成了伞训理论、伞的操纵、着陆及特殊问题处理的学习。
特殊问题囊括了多种意外情况,比如伞在空中打不开怎么办?备份伞怎么打开?刮大风怎么办?两伞相撞怎么办?
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枯燥的理论知识,还有劳心的折叠降落伞训练。
对于很多战士来说,折叠降落伞是一项令人厌烦的操作,可这门技术又至关重要。
因为伞兵在落地后必须迅速收伞,实在不行也可以选择用掩埋办法将伞销毁。非必要情况严禁焚烧,以免暴露目标
全团的第一次训练是室内跳伞,其中最重要的是练习伞降姿势。
在低空跳伞时安全着陆,每一个人必须采取合适的姿势,还要学会如何在地上打滚以减少伞降落地时的冲击。
这训练的强度和重复性极高,就连魏大勇和段鹏这种高手都累的够呛。
整个过程中,战士们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以个人掌握跳伞技能为目标。
为了帮助空军陆战第一团完成最后一步的训练,常校长特意分出了一架宝贵的运输机留在了训练基地。
...
1941年二月中旬,今天天气不错,是个空降的好日子。
为了见证新兵种的诞生,旅长、师长、副总参谋和副总指挥带着一票人来到了伞降部队训练基地观摩。
有段日子没出场的李云龙,他的外形发生不小的改变。
最直观的就是大腿,就连冬季军装的棉裤都掩盖不住充满爆发力的腿部肌肉,仿佛一脚能踹死一头牛似得。
他身后的战士们也非比寻常,一看就知道是百战精锐。
按照副总指挥的要求,调到陆战第一团的基层干部大多都实行了高职低配。
很多排级干部变成了班长,原本的班长当了战士,部分战士还立过三等功。
入选第一团的条件也很苛刻,一是要身体素质过关,二是要打仗勇敢不怕牺牲,三是要拥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其中身体要求最严格,要反复检查,最终合格者才能留下,不合格的将会被退回原部队去。
在三大根据地开绿灯的情况下,这一过程来来回回折腾了一个月。这使得全团的战士超过八成参加过大型战役,其中七成更是D员。
这样的人员配置堪称豪华,特别是在没有精兵简政且全军都在缓慢扩编的当下。
如此折腾是因为伞降部队往往是在敌后战斗,只有精英们才能有效判断时局,制定相应的策略,可机动、快速、有效的完成作战任务。
等队伍集合完毕,李云龙、赵刚和邢志国带着全团的战士们来到了空中火车的停机坪。
老李的目光扫过一张张兴奋的脸,他深吸一口气大喊道:
“以前打仗的时候我经常说一句话,精锐?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但现在!我们是精锐中的精锐!是从全军里千挑万选出来的战士!对于咱们陆战第一团,我只有一个要求!”
“那就是撕碎所有敢于挑衅我们的敌人!让他们听到陆战第一团的名字就闻风而逃!”
等部队的士气达到顶端后,李云龙开始仔细检查第一批登机战士的装备,这一幕让旅长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所有人不要紧张!出发!”
“好!”
...
在众人的注视下,第一批的二十八人走进了C47空中火车的机腹。
做好所有安全措施后,李云龙示意飞行员可以起飞。运输机开始慢慢加速,最终在离跑道尽头一百米的位置拉起升空。
虽然这不是战士们第一次上飞机,但翱翔于空中可是头一遭。
好在平日里的训练起到了作用,同志们大多都还算轻松。他们对飞机里的各种设备十分好奇,就连一个电灯泡也要仔细观察。
小部分比较紧张的战士也在自我调节,他身边的战友和李云龙也会尽可能的提供帮助。
当飞机飞到800米高空时,舱门突然打开。忽地一阵风吹过来,刮得人眼睁不开。
突如其来的状况吓了李大团长一跳,他一边带上伞兵护目镜一边在心里嘟囔:“他娘的,咋不提前说一声,差点在战士们面前出丑。”
空中火车又飞了半分钟左右,即将进入降落点区域。此时飞机打铃,第一声提醒众人做好准备,第二声示意跳伞开始。
预备铃响后,战士们最后一次检查装备,主要是看挂钩是否挂好、装备是否齐全。
一切都没有问题就可以准备好姿势,跟随第一跳的人依序移到门口。
此时李云龙站在舱门边上,他的手紧紧抓住一旁的握把。
“铃声一响就开始跳!别忘了落地的姿势!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腿部!千万不要紧张!”
话音刚落,铃声响起,战士们一个紧跟着一个跃出机舱。
这次跳伞采用的是挂钩式,将强制开伞绳一端的弹簧钩,扣在飞机内部顶端的钢丝绳上。
当战士们跳出机门后,拉伞绳会把降落伞的伞包强制拉开,引导降落伞弹出将主伞衣和伞绳拉直。
这些伞具都是系统生产的高级货,材质为亚麻,体积大,撑开后有七十平方米。
第一个跳出舱门的是魏大勇,他成为了八路军跳伞第一人。
和尚原本还想大喊一声助助兴,可风呼呼的往他嘴里灌,硬生生一句话都没吼出来。
跳出机舱三秒后,伞就张开了。一朵朵白色的大伞开始慢慢在空中飘荡,这个过程经历了3分多钟。
当倒数第二个人出舱以后,李云龙也紧跟着自己的士兵。他控制着伞具的下降方向,盯着一个个落地的士兵,生怕有人出事。
很快便轮到他自己了,在快降落时老李只觉得地面向自己扑面迎来。
不过这点小场面可不会让人惊慌,在落地的刹那李云龙直接一个前倾着地。
强大的冲击力从地面传到双脚,健硕的腿部肌肉,配合上伞兵军靴和护膝工具让他没受一点伤。
调整了半秒后,他很快就站了起来。
这次一共有二十八个人参加训练,除了一位战士脚踝扭伤之外,其余所有人都平安无事的完成了伞降。
受伤的战士很快便被一旁等候的卫生员抬走,而李云龙则是来到了四位首长身边。他调整了一下自己的钢盔,摘下护目镜敬礼说道:
“报告首长!八路军空军陆战第一团完成训练任务!请指示!”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C47空中火车一次性只能带28名伞兵,没有滑翔机连一个团都送不下去,更别提那些关键的支援型装备了。
滑翔机这东西有很多优点,从经济角度来看,它的造价比运输机要低太多了。
最为难得的是他们几乎不需要维护,也不需要燃料。即使发生了损坏,也很容易修理或者更换。
就拿霍莎式滑翔机来说,这款是带英在二战期间所有滑翔机中生产量最大的一种。
通常被用以运输伞兵和较重型的武器,既可以减少运输机不足的困难,又可以解决重型武器无法伞降的问题。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速度,但霍莎式滑翔机跟C47一起使用时,将拖曳飞机的起重能力足足提高了60%。
而且滑翔机在脱离拖曳机后,可以在人为控制下悄无声息飞行很远距离,甚至在任何类型的平地或裸露的场地上降落。
有了这款装备后,八路军可以精确地把伞兵带到战场上。
...
让我们把视角移到晋东南,八路军的空降部队训练基地。
最近这段时间,升官的人不仅仅只有黄河。我们的李大团长也暂时逃离了天王老子的魔爪,背地里还偷偷升了半级。
部队的番号从三八六旅新二团,改成了八路军空军陆战第一团。
除去所有后勤人员以外,全团共有一千名战士。包含两个伞降步兵营,一個迫击炮连,一个反坦克连。
考虑到多变的作战环境,团部还有一个直属工兵排,甚至还配备了医疗班和通讯班。
虽然依旧没有果脯给的番号,但各种待遇上已经超过了数字团,并且陆战第一团还成了总部直属的作战单位。
一系列鸟枪换炮的操作,把孔捷、丁伟和程瞎子羡慕坏了,他们都开玩笑地吐槽旅长太偏心。
在上个月二十八号的时候,黄河已经通过系统解锁了科研项目。
经过系统里军工厂几天的全力生产,足够装备一千人的伞兵装备已经全部准备就绪,在二月初的时候被C47空中火车送到了晋东南根据地。
长达三个月的基础地面训练,再加上半个月的室内训练,李云龙和战士们已经初步具备伞降训练的最低要求。
这段时间内,全团的同志完成了伞训理论、伞的操纵、着陆及特殊问题处理的学习。
特殊问题囊括了多种意外情况,比如伞在空中打不开怎么办?备份伞怎么打开?刮大风怎么办?两伞相撞怎么办?
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枯燥的理论知识,还有劳心的折叠降落伞训练。
对于很多战士来说,折叠降落伞是一项令人厌烦的操作,可这门技术又至关重要。
因为伞兵在落地后必须迅速收伞,实在不行也可以选择用掩埋办法将伞销毁。非必要情况严禁焚烧,以免暴露目标
全团的第一次训练是室内跳伞,其中最重要的是练习伞降姿势。
在低空跳伞时安全着陆,每一个人必须采取合适的姿势,还要学会如何在地上打滚以减少伞降落地时的冲击。
这训练的强度和重复性极高,就连魏大勇和段鹏这种高手都累的够呛。
整个过程中,战士们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以个人掌握跳伞技能为目标。
为了帮助空军陆战第一团完成最后一步的训练,常校长特意分出了一架宝贵的运输机留在了训练基地。
...
1941年二月中旬,今天天气不错,是个空降的好日子。
为了见证新兵种的诞生,旅长、师长、副总参谋和副总指挥带着一票人来到了伞降部队训练基地观摩。
有段日子没出场的李云龙,他的外形发生不小的改变。
最直观的就是大腿,就连冬季军装的棉裤都掩盖不住充满爆发力的腿部肌肉,仿佛一脚能踹死一头牛似得。
他身后的战士们也非比寻常,一看就知道是百战精锐。
按照副总指挥的要求,调到陆战第一团的基层干部大多都实行了高职低配。
很多排级干部变成了班长,原本的班长当了战士,部分战士还立过三等功。
入选第一团的条件也很苛刻,一是要身体素质过关,二是要打仗勇敢不怕牺牲,三是要拥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其中身体要求最严格,要反复检查,最终合格者才能留下,不合格的将会被退回原部队去。
在三大根据地开绿灯的情况下,这一过程来来回回折腾了一个月。这使得全团的战士超过八成参加过大型战役,其中七成更是D员。
这样的人员配置堪称豪华,特别是在没有精兵简政且全军都在缓慢扩编的当下。
如此折腾是因为伞降部队往往是在敌后战斗,只有精英们才能有效判断时局,制定相应的策略,可机动、快速、有效的完成作战任务。
等队伍集合完毕,李云龙、赵刚和邢志国带着全团的战士们来到了空中火车的停机坪。
老李的目光扫过一张张兴奋的脸,他深吸一口气大喊道:
“以前打仗的时候我经常说一句话,精锐?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但现在!我们是精锐中的精锐!是从全军里千挑万选出来的战士!对于咱们陆战第一团,我只有一个要求!”
“那就是撕碎所有敢于挑衅我们的敌人!让他们听到陆战第一团的名字就闻风而逃!”
等部队的士气达到顶端后,李云龙开始仔细检查第一批登机战士的装备,这一幕让旅长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所有人不要紧张!出发!”
“好!”
...
在众人的注视下,第一批的二十八人走进了C47空中火车的机腹。
做好所有安全措施后,李云龙示意飞行员可以起飞。运输机开始慢慢加速,最终在离跑道尽头一百米的位置拉起升空。
虽然这不是战士们第一次上飞机,但翱翔于空中可是头一遭。
好在平日里的训练起到了作用,同志们大多都还算轻松。他们对飞机里的各种设备十分好奇,就连一个电灯泡也要仔细观察。
小部分比较紧张的战士也在自我调节,他身边的战友和李云龙也会尽可能的提供帮助。
当飞机飞到800米高空时,舱门突然打开。忽地一阵风吹过来,刮得人眼睁不开。
突如其来的状况吓了李大团长一跳,他一边带上伞兵护目镜一边在心里嘟囔:“他娘的,咋不提前说一声,差点在战士们面前出丑。”
空中火车又飞了半分钟左右,即将进入降落点区域。此时飞机打铃,第一声提醒众人做好准备,第二声示意跳伞开始。
预备铃响后,战士们最后一次检查装备,主要是看挂钩是否挂好、装备是否齐全。
一切都没有问题就可以准备好姿势,跟随第一跳的人依序移到门口。
此时李云龙站在舱门边上,他的手紧紧抓住一旁的握把。
“铃声一响就开始跳!别忘了落地的姿势!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腿部!千万不要紧张!”
话音刚落,铃声响起,战士们一个紧跟着一个跃出机舱。
这次跳伞采用的是挂钩式,将强制开伞绳一端的弹簧钩,扣在飞机内部顶端的钢丝绳上。
当战士们跳出机门后,拉伞绳会把降落伞的伞包强制拉开,引导降落伞弹出将主伞衣和伞绳拉直。
这些伞具都是系统生产的高级货,材质为亚麻,体积大,撑开后有七十平方米。
第一个跳出舱门的是魏大勇,他成为了八路军跳伞第一人。
和尚原本还想大喊一声助助兴,可风呼呼的往他嘴里灌,硬生生一句话都没吼出来。
跳出机舱三秒后,伞就张开了。一朵朵白色的大伞开始慢慢在空中飘荡,这个过程经历了3分多钟。
当倒数第二个人出舱以后,李云龙也紧跟着自己的士兵。他控制着伞具的下降方向,盯着一个个落地的士兵,生怕有人出事。
很快便轮到他自己了,在快降落时老李只觉得地面向自己扑面迎来。
不过这点小场面可不会让人惊慌,在落地的刹那李云龙直接一个前倾着地。
强大的冲击力从地面传到双脚,健硕的腿部肌肉,配合上伞兵军靴和护膝工具让他没受一点伤。
调整了半秒后,他很快就站了起来。
这次一共有二十八个人参加训练,除了一位战士脚踝扭伤之外,其余所有人都平安无事的完成了伞降。
受伤的战士很快便被一旁等候的卫生员抬走,而李云龙则是来到了四位首长身边。他调整了一下自己的钢盔,摘下护目镜敬礼说道:
“报告首长!八路军空军陆战第一团完成训练任务!请指示!”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