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79283/ 为您提供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在郭康那个年代,这种掠夺事件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额尔金的名字其实对于塞里斯人也不陌生。因为抢了帕特农神庙的这个额尔金,就是烧了圆明园的额尔金的爹。
——当然,老额尔金曾经因为妻子受到老朋友“照顾”,气急败坏之下公开打官司,状告二人通奸,要求一万英镑的赔偿。那个时代,正经贵族能忍受的,一般都是对此表示宽容;不能忍受,就会为了名誉和对方决斗。结果老额尔金身为家传七代的伯爵,却上来就要钱,因此名声大噪,一时成了国内顶流。所以,这个爹是不是亲爹,可能也不好说……
小额尔金虽然不知道来路,但祖传手艺却没有落下。不过,他在英国,恐怕没有自己父亲的名气。
老额尔金借助掠夺来的雕塑狠赚了一笔,甚至有了专有名词“额尔金大理石”——这笔钱高达三万五千英镑,足足顶三个半老婆了。小额尔金却很倒霉,没来得及享受自己的“战果”。
1861年,结束战争和谈判的小额尔金离开中国,去印度就任总督,但1863年就死了。原因是他在当地旅行时所待的住宅,意外遭遇雷击起火。33小说网
可能是突然的惊吓,导致他心脏病复发,一时无法行动。身边的仆人和亲友们,又不知为何,没有出面相助。最后,无法逃离火场的额尔金,就这样被活活烧死了。
所以,历史其实也个很有意思的知识宝库。
至于可怜的希腊人,其实直到郭康那会儿,都经常扮演替罪羊。
在他那个时代,有人认为“欧洲人认希腊文明当祖宗,整天吹嘘,所以我们否定希腊人存在古代文明,就能打击欧洲人的法统。”但实际上,看老额尔金和其他英国人的表现就知道,西欧人其实根本不把希腊当回事。
实际上,不仅希腊,罗马也是如此。曾经,欧洲的君主们确实喜欢蹭罗马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可能也就是中世纪前期还有点用。随着罗马遗产的逐渐消失,实际上也就成了个表演而已。罗马皇帝的名头,连神罗内部的诸侯都管不住,更别说外面了。
至于民间……平民和基层的文盲老爷,能知道曾经的罗马帝国到底是个什么,就不错了。
等到历史继续发展,民间也有了些文化,罗马干脆被彻底抛弃了。近代大部分欧洲国家,在确立文化时,都不约而同地回避了罗马。
法国人把维钦托利当做英雄,德国人则开始吹捧阿米尼乌斯。英格兰人则不知道为何,认了当年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在民族国家构建的过程中,罗马早就被彻底抛弃了。被他们选择来建立神话的,都是当年的本地蛮族。可能也只有二战前后的意大利,还在坚持cosplay了。
而就算这些,其实也很小众。更别提可能只有相关爱好者,才会感兴趣的罗马了。因此,对这些国家来说,最多也就是“我们蛮族学了些罗马的遗留思想”的程度。
但要是学了些罗马要素就算的话,也太方便了。世界上最大的罗马法国家就是塞里斯。那到底谁才是罗马?
所以,这件事最尴尬的地方在于,攻击别人祖先,却发现蛮子根本不在乎祖宗。人家就没这个弱点……
“我们一定要多了解历史,要知己知彼啊。”郭康对兄妹俩感慨道:
“我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你们,塞里斯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差距有多大。它和印度的差距,都远大于印度和西欧的差距。因为这本质上不是两个‘文明’,而是两个‘文明集团’之间的鸿沟。只不过东边那个文明集团,看起来只有一个成员罢了。”
“所以,用中原思维方式,来套其他文明,不仅是效果不好的问题,有时候甚至是危险的。”
朱文奎点点头,一幅理所当然的样子,估计郭康的话也合乎他的认知。小让娜则低头思索起来。
郭康对此并不着急。她年纪很小,今后会见识到一大堆例子的。只要有了足够的经历,不难理解这个结论。
当然,他还是希望能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让小让娜少走些弯路。尤其是她今后肯定要参与各种事务,与明朝打交道估计也少不了。这都是些重要的事情,教训可能会过于惨痛。
郭康自己能了解到这些,也是靠历史上惨痛的经验。
清末有一个很黑色幽默的例子。林则徐在上任广东之后,已经有风声,说英国人准备发动战争了。对此,林则徐没有闭目塞听,而是专门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林则徐的幕僚和广东当地官吏中,已经有主动探听西洋情况的人。前任阮元的幕僚萧令裕、林则徐本人的幕僚俞正燮等人,都发现了西洋人通过海上扩张的规律,主张警惕起来,参考洋人的方式提升武力,实现以夷制夷的目的。
林则徐到任后,又不顾避嫌,召集了一群通晓英语的人,专门翻译相关信息。不但直接与洋人接触,利用美国人、葡萄牙人和英国的矛盾,从他们那里获得消息;还专门收买了一批翻译、中间商、水手等社会下层的人,“终日刺探外夷情事”。他甚至不顾高龄,亲自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从头学习英文。
林则徐本来就是个语言天才,当年刚去京城,就学会了官话,震惊了不少人;后来参加满语考试,得到了第一的成绩。哪怕后来被贬去西域,也很快学会了维语和波斯语,甚至能把这两种语言融入诗词里。可见他的天分。
而作为朝廷里摸滚打爬几十年的老官僚,他对于权力的理解、和对政治的分析能力,当然也是非常扎实的。凭着老辣的眼光和精准的手法,到战前,他不但初步了解了英国本土的情况,也对殖民地的事项有了些认识。除了国家大事,甚至连英国女王宫中,女官的名单和薪水,都被他收集来用作分析了。
而通过一系列分析,林则徐得出结论:战争短期内打不起来。
按照情报,1837年,老国王威廉四世刚刚去世,英国人找不到男丁,立了只有十八岁的维多利亚女王。而这时,女王的叔叔们依然还在。
尤其是,维多利亚的四叔恩斯特,曾经担任过军队将领。和逐渐沦为花瓶的成员不同,恩斯特真的在普鲁士接受过训练,上过战场,和拿破仑交战,为此受过重伤。是真的有军事经验,而且指挥过大军作战的人。
这个时候,恩斯特继承了分裂出去的汉诺威王国,有了自己的国家和士兵。连当时的英国人自己都在传言,说他想要谋杀维多利亚,篡夺王位。
所以这样其实很明显:这孤儿寡母的,根本待不久。恐怕不用多长时间,维多利亚就会面临反叛,被四叔干掉。
而前来广州找事的,是东印度公司的人。这些商人在君主更替的时候,居然想擅自在边境开启战端。自古以来,边境商人自行其是,国家就没有不出问题的——清朝自己明显更清楚。显然,英国内部的危机已经极其严重了。
这种情况下,还怎么对外发动战争啊。
另一方面,林则徐也打听到,英国内部同样有反对烟土贸易的人。凭借他对国家利益的理解和判断,林则徐认为,英国朝廷是可以争取的。因为烟土贸易对他们来说,从道德和收益上都不是件好事,可以说服他们暂且控制住商人,获取时间。
他还专门给维多利亚写了封信,以有经验长者的口气,告诫对方,说中国贩出的商品,都是有利于人的。让西洋人获利颇多,而从来没有害人的东西。现在英国把并非本土所产的烟土贩卖到中国害人,不但道德上不容于天理,对他们自己也没有好处。不如把印度的烟土铲除,改种五谷,施行仁政,才能统治长久。犯罪的人应该严加处理,否则,今后有人把烟土也卖到英国,该怎么办?
除了依然坚持把英国称为夷,这封信的口气已经十分温和。寄出之前,林则徐还专门找了一群落水之后被救起的英国人,让他们看看润色下。他还留了个台阶,说相信英国只是因为商船太多,管不过来。不如赶紧管一管,对大家都好。
结果,这封信送到伦敦,公开之后,成了当时的著名笑话。《泰晤士报》都专门全文刊登,供读者取乐。林则徐期望的结果,也没能实现。
最后,林则徐获取了大量有效信息,进行了也不能说错的推理,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由于坚持认定短期内打不起来,林则徐没有选择尽快全力加强防备,而是购置西式大船和蒸汽火轮船,开始研究,准备走长期路线,学习洋人经验,把西式水师经营起来。最后,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虽然守住了城,但损失颇大,连刚买的美国船都被炸了……
这件事就是个很典型的案例:不同文明之间,思维方式差别太大,想理解对方是十分困难的。别说林则徐这种老派官吏,就是郭康那个时代的塞里斯人,学会了外国人的语言,说实话也未必能完全理解人家在想什么。
因此,这是个很麻烦,但真的不能忽略的现象。
/yt92393/l
。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额尔金的名字其实对于塞里斯人也不陌生。因为抢了帕特农神庙的这个额尔金,就是烧了圆明园的额尔金的爹。
——当然,老额尔金曾经因为妻子受到老朋友“照顾”,气急败坏之下公开打官司,状告二人通奸,要求一万英镑的赔偿。那个时代,正经贵族能忍受的,一般都是对此表示宽容;不能忍受,就会为了名誉和对方决斗。结果老额尔金身为家传七代的伯爵,却上来就要钱,因此名声大噪,一时成了国内顶流。所以,这个爹是不是亲爹,可能也不好说……
小额尔金虽然不知道来路,但祖传手艺却没有落下。不过,他在英国,恐怕没有自己父亲的名气。
老额尔金借助掠夺来的雕塑狠赚了一笔,甚至有了专有名词“额尔金大理石”——这笔钱高达三万五千英镑,足足顶三个半老婆了。小额尔金却很倒霉,没来得及享受自己的“战果”。
1861年,结束战争和谈判的小额尔金离开中国,去印度就任总督,但1863年就死了。原因是他在当地旅行时所待的住宅,意外遭遇雷击起火。33小说网
可能是突然的惊吓,导致他心脏病复发,一时无法行动。身边的仆人和亲友们,又不知为何,没有出面相助。最后,无法逃离火场的额尔金,就这样被活活烧死了。
所以,历史其实也个很有意思的知识宝库。
至于可怜的希腊人,其实直到郭康那会儿,都经常扮演替罪羊。
在他那个时代,有人认为“欧洲人认希腊文明当祖宗,整天吹嘘,所以我们否定希腊人存在古代文明,就能打击欧洲人的法统。”但实际上,看老额尔金和其他英国人的表现就知道,西欧人其实根本不把希腊当回事。
实际上,不仅希腊,罗马也是如此。曾经,欧洲的君主们确实喜欢蹭罗马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可能也就是中世纪前期还有点用。随着罗马遗产的逐渐消失,实际上也就成了个表演而已。罗马皇帝的名头,连神罗内部的诸侯都管不住,更别说外面了。
至于民间……平民和基层的文盲老爷,能知道曾经的罗马帝国到底是个什么,就不错了。
等到历史继续发展,民间也有了些文化,罗马干脆被彻底抛弃了。近代大部分欧洲国家,在确立文化时,都不约而同地回避了罗马。
法国人把维钦托利当做英雄,德国人则开始吹捧阿米尼乌斯。英格兰人则不知道为何,认了当年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在民族国家构建的过程中,罗马早就被彻底抛弃了。被他们选择来建立神话的,都是当年的本地蛮族。可能也只有二战前后的意大利,还在坚持cosplay了。
而就算这些,其实也很小众。更别提可能只有相关爱好者,才会感兴趣的罗马了。因此,对这些国家来说,最多也就是“我们蛮族学了些罗马的遗留思想”的程度。
但要是学了些罗马要素就算的话,也太方便了。世界上最大的罗马法国家就是塞里斯。那到底谁才是罗马?
所以,这件事最尴尬的地方在于,攻击别人祖先,却发现蛮子根本不在乎祖宗。人家就没这个弱点……
“我们一定要多了解历史,要知己知彼啊。”郭康对兄妹俩感慨道:
“我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你们,塞里斯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差距有多大。它和印度的差距,都远大于印度和西欧的差距。因为这本质上不是两个‘文明’,而是两个‘文明集团’之间的鸿沟。只不过东边那个文明集团,看起来只有一个成员罢了。”
“所以,用中原思维方式,来套其他文明,不仅是效果不好的问题,有时候甚至是危险的。”
朱文奎点点头,一幅理所当然的样子,估计郭康的话也合乎他的认知。小让娜则低头思索起来。
郭康对此并不着急。她年纪很小,今后会见识到一大堆例子的。只要有了足够的经历,不难理解这个结论。
当然,他还是希望能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让小让娜少走些弯路。尤其是她今后肯定要参与各种事务,与明朝打交道估计也少不了。这都是些重要的事情,教训可能会过于惨痛。
郭康自己能了解到这些,也是靠历史上惨痛的经验。
清末有一个很黑色幽默的例子。林则徐在上任广东之后,已经有风声,说英国人准备发动战争了。对此,林则徐没有闭目塞听,而是专门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林则徐的幕僚和广东当地官吏中,已经有主动探听西洋情况的人。前任阮元的幕僚萧令裕、林则徐本人的幕僚俞正燮等人,都发现了西洋人通过海上扩张的规律,主张警惕起来,参考洋人的方式提升武力,实现以夷制夷的目的。
林则徐到任后,又不顾避嫌,召集了一群通晓英语的人,专门翻译相关信息。不但直接与洋人接触,利用美国人、葡萄牙人和英国的矛盾,从他们那里获得消息;还专门收买了一批翻译、中间商、水手等社会下层的人,“终日刺探外夷情事”。他甚至不顾高龄,亲自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从头学习英文。
林则徐本来就是个语言天才,当年刚去京城,就学会了官话,震惊了不少人;后来参加满语考试,得到了第一的成绩。哪怕后来被贬去西域,也很快学会了维语和波斯语,甚至能把这两种语言融入诗词里。可见他的天分。
而作为朝廷里摸滚打爬几十年的老官僚,他对于权力的理解、和对政治的分析能力,当然也是非常扎实的。凭着老辣的眼光和精准的手法,到战前,他不但初步了解了英国本土的情况,也对殖民地的事项有了些认识。除了国家大事,甚至连英国女王宫中,女官的名单和薪水,都被他收集来用作分析了。
而通过一系列分析,林则徐得出结论:战争短期内打不起来。
按照情报,1837年,老国王威廉四世刚刚去世,英国人找不到男丁,立了只有十八岁的维多利亚女王。而这时,女王的叔叔们依然还在。
尤其是,维多利亚的四叔恩斯特,曾经担任过军队将领。和逐渐沦为花瓶的成员不同,恩斯特真的在普鲁士接受过训练,上过战场,和拿破仑交战,为此受过重伤。是真的有军事经验,而且指挥过大军作战的人。
这个时候,恩斯特继承了分裂出去的汉诺威王国,有了自己的国家和士兵。连当时的英国人自己都在传言,说他想要谋杀维多利亚,篡夺王位。
所以这样其实很明显:这孤儿寡母的,根本待不久。恐怕不用多长时间,维多利亚就会面临反叛,被四叔干掉。
而前来广州找事的,是东印度公司的人。这些商人在君主更替的时候,居然想擅自在边境开启战端。自古以来,边境商人自行其是,国家就没有不出问题的——清朝自己明显更清楚。显然,英国内部的危机已经极其严重了。
这种情况下,还怎么对外发动战争啊。
另一方面,林则徐也打听到,英国内部同样有反对烟土贸易的人。凭借他对国家利益的理解和判断,林则徐认为,英国朝廷是可以争取的。因为烟土贸易对他们来说,从道德和收益上都不是件好事,可以说服他们暂且控制住商人,获取时间。
他还专门给维多利亚写了封信,以有经验长者的口气,告诫对方,说中国贩出的商品,都是有利于人的。让西洋人获利颇多,而从来没有害人的东西。现在英国把并非本土所产的烟土贩卖到中国害人,不但道德上不容于天理,对他们自己也没有好处。不如把印度的烟土铲除,改种五谷,施行仁政,才能统治长久。犯罪的人应该严加处理,否则,今后有人把烟土也卖到英国,该怎么办?
除了依然坚持把英国称为夷,这封信的口气已经十分温和。寄出之前,林则徐还专门找了一群落水之后被救起的英国人,让他们看看润色下。他还留了个台阶,说相信英国只是因为商船太多,管不过来。不如赶紧管一管,对大家都好。
结果,这封信送到伦敦,公开之后,成了当时的著名笑话。《泰晤士报》都专门全文刊登,供读者取乐。林则徐期望的结果,也没能实现。
最后,林则徐获取了大量有效信息,进行了也不能说错的推理,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由于坚持认定短期内打不起来,林则徐没有选择尽快全力加强防备,而是购置西式大船和蒸汽火轮船,开始研究,准备走长期路线,学习洋人经验,把西式水师经营起来。最后,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虽然守住了城,但损失颇大,连刚买的美国船都被炸了……
这件事就是个很典型的案例:不同文明之间,思维方式差别太大,想理解对方是十分困难的。别说林则徐这种老派官吏,就是郭康那个时代的塞里斯人,学会了外国人的语言,说实话也未必能完全理解人家在想什么。
因此,这是个很麻烦,但真的不能忽略的现象。
/yt92393/l
。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