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70年代手搓模具


小说:重生:我的80年代   作者:刀9   类别:都市生活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1434/ 为您提供重生:我的80年代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李建昆他们307寝室,正靠楼道口这一侧。
  这货跑远好一段,昂起脑壳,搭眼望去。
  木窗里,人头躜动。
  还真是!
  卧槽北大的情报系统,啥时候这么牛批了?
  李建昆眉尖挑起,遂大步迈开。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但刚走出五米,忽顿脚,想起些什么。
  “今儿几号来着?”
  唰!
  从解放包里扯出报纸,刚从牛师傅那里上的新货。
  5月10号。
  “嘿,你说这不赶巧了吗。”
  李建昆扬起嘴角,顿觉一身轻,赶上这个日子,那今儿……不适合战斗。
  省得浪费口水。
  先撤!
  -----------------
  楼上,307寝室。
  刚送走导师和学生会纪检部的人,三剑客急得直跺脚,无头苍蝇样在屋里乱窜。
  “完了完了,昆哥摊上大事了,投机倒把这帽子扣下来,那谁受得了!”
  吴英雄终究是个半大孩子,差点没急哭。
  胡自强想想就气!
  “玛德,凭手艺挣点生活费,也叫投机倒把?
  “在京城,鸽子市是不是被默许的?
  “凭啥那些小贩能干的事,咱就不能干?
  “谁规定大学生不能是个手艺人,农村的工匠还准出去做工呢!”
  高进喜长叹口气,忧心忡忡。
  这年头,许多东西的界限,其实很模糊,你往合理了说可以,往违规说,也总能找到由头。
  就看有没有人跟你上纲上线。
  这事现在闹到纪检部,只怕很难轻易善罢。
  没看他们导师,系主任都亲自过来了么。
  “建昆啊建昆,赶紧回来吧!”
  -----------------
  回是不可能回的,今儿一天,李建昆都不打算再回燕园。
  能不动嘴皮的事,他向来不愿逼逼。
  一路向五道口溜达的时候,脑子里还在咂摸,这事纪检的人怎么就能知道?
  他在北大俨然一个小透明。
  仅仅在自家系里有点知名度。
  但哪怕隔壁左右寝室的同学,也只是见过他画照片,能知道个啥?
  纪检过来调查,显然有人举报。
  妈蛋,哪個王八犊子?
  现在倒也不好对号入座,他没多想,明儿自见分晓。
  抬头瞅瞅天色,鸽子市差不多该收摊了,遂想到一个去处。
  忽发觉自己缺不少东西,自行车啊,手表啊,没有还真不方便。
  得抽空给置办上。
  木艺老巷。
  来到许家的土院外面,李建昆却没进去,摸出根大前门点上,往墙角一蹲,候着。
  里面不是没人,小桃在。
  进去不太好。
  这年头风气不开放,比如路上,能瞧见情侣,但双方走在一起,中间至少隔出一个人的距离,再有逾越,你看红袖章撵不撵你,喷不喷你伤风败俗。
  “诶?小李师傅!”
  许大爷背一竹篓子出现,表情诧异:“不是说明儿才来吗?”
  没错,早上搁鸽子市跟他讲的。
  “改了。”
  李建昆咧嘴一笑,站身搭话:“想想还是今儿把事办喽。”
  “噢,那进啊,快进啊,蹲这干嘛?”
  老爷子啊,您可甭嘴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
  真要回来,见我跟您小孙女,孤男寡女,共处一室,您心里不得咯噔一下?
  “爷您回了?建昆哥也在?”
  屋里窜出一个雀跃身影。
  李建昆这回没空手,路过五道口商场的时候,捡了两斤茄子,整好一毛;三斤西红柿,4分钱一斤。
  再有三斤国光苹果,不是一等品,还算便宜,2毛7一斤。
  块把来钱吧,权当他一天的住宿费。
  这都没事,许家爷俩谁也不计较。
  但听说他晚上还要搁这里住,许大爷属实惊到了。
  许桃差点没笑出声。
  李建昆挠挠头,道:“我要做的那玩艺儿特费劲,一时半会搞不好,晚上得通宵干。”
  倒也是真话。
  但如果学校能回,他完全可以分几次做。
  陈亚军那碎催又不急,哦不,反正能等。
  “噢……”
  中午吃罢饭后,李建昆撸袖子开工。
  抄一大簸箕,去门外找土。
  不像后世首都百姓想种点花,还得网上买土,这年头上好的黄土,随处可见,肥的咧!
  不消一会,就运回来俩簸箕,
  许大爷还有一件货没雕好,搁堂屋赶工。
  许桃洗好碗后,笑嘻嘻凑上来,蹲旁边,小手捧着下巴,瞧热闹。
  “建昆哥,弄这些土干啥呀?”
  “做模具。”
  “啥叫模具?”
  “……弄出来你就知道。”
  实际上最优方案是用油泥,但显然没那条件,这年头想搞点油泥,怕是要上中关村的军工单位踅摸。
  李建昆特地弄的干黄土,只要路面一层。
  让许桃帮忙取来竹筛,唰唰唰!
  筛出石子。
  这道工序完成后,细腻的黄土浇上水,跟和水泥是一个道理。
  先泡着。
  回屋取来一件木雕,李建昆从解放包里掏出一只画笔,蘸上点白颜料,沿着木雕侧边,仔细地画分割线。
  包围一整圈。
  遂开始裹泥巴,沿着分割线,只裹一半木雕。
  “小桃,去把灶里火烧起来。”
  “诶!”
  小姑娘屁颠屁颠,特有参入感。
  不多会,李建昆坐在了土灶台后面,把裹一半泥巴的木雕,放在火钳上,烤泥巴。
  木雕冒烟没事,只要不烧着就行,这玩艺儿用过就扔,一次性工具。
  等泥巴烤硬,李建昆回到院子,再把木雕另一半,也裹上泥巴。
  返回厨房,继续烤。
  这个阶段约莫也就一小时。
  接下来,就需要点技术。
  主要这年头买不到尼龙薄膜,只能用从五道口商场捎来的尼龙纸代替。
  忒厚。
  不贴服。
  “咚!咚!咚……”
  李建昆拿着烤好的一整坨,往木门槛上轻轻敲击,等略有松动时,搁地上左右一掰。
  “诶~”
  许桃眼神明亮。
  得到了两个“空心碗”,合起来刚好是木雕的造型。
  赶工的许大爷,也停手瞄来,但还是没整明白,这是要做啥。
  李建昆把两瓣黄泥模具,搁堂屋的四方桌上,取出尼龙纸和一把小刀,又让许桃找来一块破布头。
  裁剪出两块尼龙后,往模具里头洒点水,覆盖上去。
  遂拿着破布头,用巧劲拭擦,尽量使尼龙贴服,不起褶皱。
  这活汽车贴膜师傅贼溜。
  “小桃,我那铁桶呢?”
  “我去拿!”
  cua!
  李建昆又从解放包里摸出一把小羊毛刷。
  待铁桶提来,撬开盖子,便用小刷子,均匀地往尼龙上刷乳胶。
  一层刷完。
  等。
  乳胶原液风干速度还算快,见它要干未干时,再刷第二层。
  如此重复刷三次。
  最后一次时,李建昆把一瓣黄泥模具之前没刷过的边缘,也就是梗子,刷上一层厚厚的乳胶。
  “咔!”
  端起没刷乳胶的那瓣,整齐扣压上去。
  这就基本成型,静待乳胶干透。
  这期间,利用相同步骤,李建昆又开始拾掇起第二件木雕。
  三小时后。
  “啪!”
  堂屋里,李建昆拿把小榔头,敲碎先前第一次做好的黄泥模具。
  看得许桃惊讶不已。
  怎么辛辛苦苦做好的东西,又毁掉?
  但很快,小姑娘便高兴蹦起。
  只见李建昆从泥巴坨子里,摸出一张黄色半透明的胶状物。
  而把它拿起来,撑开后,正是一个如木雕一毛一样的造型。
  中间镂空。
  仿佛给木雕蜕了层皮。
  “建昆哥,这就是模具?”
  “嗯,算是好了,我再拿小刀割开一边,底下挖个洞,方便以后填充石膏和取货就行。”
  许桃还未搭话,许大爷放下工具走过来,特惊奇:“这是做石膏像的?”
  “大爷,好见识。”李建昆笑道。
  “咿呀!石膏像我知道啊,但模具怎么做的真不懂,觉着工艺特先进,没想到用土法也能做!”
  老爷子震惊万分。
  同时想到一个问题:
  如果有模子,那再和点石膏水,灌进去晃荡晃荡,分分钟不就一个石膏像?
  一天,怎么的不得整出百八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