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我有一策,东风自来


小说:重生:我的80年代   作者:刀9   类别:都市生活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1434/ 为您提供重生:我的80年代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八月份,最后一天。
  李建昆照例到菜门营鸽子市交货,收单,完了奔五道口商业区,老样子,找牛师傅买报纸,遂骑车颠回燕园。
  哎,业务量下滑严重啊。
  今儿才接到十来张照片。
  并非他李老师活儿不好,主要市场接近饱和。
  这年头,哪怕是城镇居民,还得是年轻人,一年能拍一张照片就算不错。
  五道口一带的市场,就那么大。
  得,总不至于没有,小钱也是钱。
  心态老的好处,便在于此。
  这叫豁达。
  回到宿舍,泡上一杯茶,电风扇打开,热风混合着热汗,却能催化出舒爽凉意。
  李建昆悠哉坐在窗边,阅起报纸。
  “咦?”
  人报副版上的一个标题,使得他虎躯一震——
  《外资香洲毛巾厂,在朱海落户》!
  李建昆手捧报纸,眸中流光溢彩。
  来了,终于来了!
  香山澳的商人曹光彪,在朱海建起了我国第一个外资项目,香洲毛巾厂。
  朱海相关单位,与香山澳纺织品有限公司,签订了毛纺来料加工协议。
  这是啥?
  日后大名鼎鼎的“三来一补”!
  而这整个事件意味着啥?
  改革开放的大门,已然推开一道缝隙!
  “唰唰!”
  李建昆找来小本本,做笔记,这是他每日坚持阅报后,养成的一个习惯。
  遂指尖跳动,转着英雄笔,托腮沉思。
  片刻后,又在本子上写下几段话:
  “改革开放临近!”
  “南方先行!”
  “我在北方,首都返城知青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新业态的出现,指日可待!”
  “两个大势!我该如何借?”
  借势,经济学中的重要一环。
  众所周知,老犹子做生意厉害,就是……嗯,懂的都懂。
  犹太经济学家威廉·立格逊说:
  “一切都可以靠借,这個世界已为你准备好所需的一切资源,你要做的,仅仅是收集,运用智慧有机的组合”。
  唰唰唰!
  “现阶段,我没办法做正经生意,但我身边有知青,能向他们借资质!”
  “南方的资源,有钱就能借!”
  “我还缺,缺……一个经营场所!”
  撂笔。
  一个特前瞻性的商业企划,在李建昆脑子里初步成型。
  嗯,提前筹备,没有任何坏处。
  当下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两个大势,借到极致。
  开个小门店?
  浪费啊!
  时代带来诸多制约,李建昆再次陷入沉思。
  -----------------
  九月初。
  胡自强和吴英雄陆续归来,燕园复苏,重新洋溢起青春的活力,且越来越浓郁。
  1978年新生入学季,正式开始。
  “建昆,一起不?接学弟学妹去!”
  这个大眼贼,去密云山区待一个暑期,没晒黑,还白一圈。
  毕竟年轻,瞅着隐隐有点小白脸的感觉,忒不习惯。
  也是越发骚了。
  “你确定是去接学弟?”
  “要不你接?我接学妹,嘿嘿!”
  瞧,都不掩饰了。
  “英雄啊,别瞅了,你八成需要一位大姐姐的关怀。”
  胡自强夺过吴英雄手中的报纸。
  最近还有一件大事发生。
  全国几个重点城市,将于9月15日,举行出国留学生公开外语选拔考试。
  截至报名没两天。
  此事将掀开这个国家留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后面整个80年代,出国留学,大抵成了几乎所有大学生的共同目标和愿望。
  比较遗憾的是,一部分人,从此却没再回。
  小吴同学显然有想法,可他年龄是个问题。
  “不就留学嘛,有啥稀罕的。”
  胡自强满不在乎,道:“人生地不熟,歪果佬八成还看不起咱,哥们才不去受那窝囊气!”
  乖乖!
  我强哥实非常人也!
  “强子,这话你可别出去说,这是大方针,少惹是非!”
  高进喜老成谋事,好心嘱咐。
  “咋的?老高你也有兴趣?”
  “俺?”
  高进喜摆摆手,道:“俺不说别的,家里都放不下,不可能。”
  李建昆懒得跟他们瞎扯,真准备出去溜一圈。
  不看妹子,当然,顺路有,看看也无妨。
  想进海淀小镇,再淘几本书。
  遂颠着二八大杠,走老地方,抄近路,入军机处胡同。
  “叮铃铃~”
  “来来,看车!”
  -----------------
  海淀大街南侧,有个街心公园。
  这一阵各高校都忙着迎接新生,书店竟没人排队,还真叫李建昆淘到一本。
  保罗·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这位是197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心情愉悦,寻思也来逛个公园。
  豁!
  甫一进入公园,差点没亮瞎他的狗眼。
  眼前好几对撒狗粮的。
  牵手算个啥?
  还有搁长板凳上坐着,姑娘头歪在小伙肩膀上的,啧啧,一个昂头,一个低头,那叫一你侬我侬。
  气氛都到了,这还不亲下去?
  李建昆瞪眼瞅半天,没能如愿。
  就这,已经是跨越式的转变!
  一阵没逛城镇,社会风气迥然不同!
  爱情,这个阔别已久的玩意,再次在这片大地上萌生。
  谈恋爱不再是羞耻,由地下转为公开。
  老刘同志,有你的!
  仅仅一部爱情小说,带来的影响力啊!
  平心而论,这年头的人知识贫乏,普遍缺少思想引领,这不后面80年代,咕噜咕噜!炖肉样。
  思潮乱烹。
  “可以可以,非常要得。”
  李建昆曹贼般笑着,这样等明年,他的姑娘到位,展开泡妞操作,也就无需藏着掖着。
  哎,还得泡啊。
  这一世,人姑娘哪里认得他?
  正晃悠着,约莫到点,街心公园的大喇叭响起。
  这年头,喇叭多到你想象不到,海淀这边,正经大马路上,百来米就有一只。
  不单广播新闻,也搞广告。找海淀广播站打就是。
  这不,长征食堂的活超棒,耳畔这则就是他们的。
  “……欢迎广大人民同志,光临长征食堂,本食堂最新推出,肉沫茄煲、地三鲜、乌鱼蛋痛……”
  等等!
  什么东西乱入了?
  李建昆捧着肚子,差点没笑岔气。
  不是蛋痛,是蛋汤。
  乌鱼蛋汤,礼拜天他刚跟金彪一起吃过,蛮符合他江浙人口味。
  “……下面是新闻,近日,城市住宅建设会议在京召开,晓平同志在会上发言:
  “解决住房问题路子应该更宽些,譬如允许私人建房或者私建公助,分期付款,把私人手中的钱动员出来,这方面潜力不小……”
  轰!
  李建昆早在十秒前刹脚,此时眺望着大喇叭方向。
  呆立当场。
  脸上原本的错愕,霎时间,演变成极度狂喜。
  房改,破冰了!
  “哇哈哈哈哈!”
  周遭几队小情侣,皆诧异投来视线,以为这人疯了。
  孤零零一人,仰天长啸个啥?
  李建昆攥紧右拳,振臂挥舞,爽啊!
  这些人自然不明白。
  一场东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