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移民、500刀


小说:重生:我的80年代   作者:刀9   类别:都市生活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1434/ 为您提供重生:我的80年代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第160章移民500刀
  北大正南门旁边,有座娘娘庙,全名叫“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庙”,供奉的是东岳大帝之女碧霞元君。
  规模尚可,正殿三楹,东西配殿各三楹。
  解放前这里曾是挑花工厂,工人多为海淀的穷苦妇女,普通得紧的一个小厂,竟被姑娘们干得风生水起,尤其一幅名为“颐和园全景”的刺绣,惟妙惟肖,深受时人喜爱,远销东南亚。
  老辈人相信这是块福地,近来年香火恢复,愈发旺盛。
  娘娘庙对面,横穿马路,也就是长征食堂那排街上,有个胡同口,便叫作娘娘庙胡同。
  娘娘庙走到尽头,到下洼子,再往前,就是老虎洞,入了海淀小镇。
  如果说军机处胡同,是从北大小南门进入海淀镇最方便的路,那娘娘庙胡同,则是从北大正南门入镇的便捷之径。
  小龙的家,就在娘娘庙胡同内。
  胡同不小,人口稠密,大片大片的四合院,多半已成为大杂院,但仍有少部分被家境殷实的人家所持有——
  这些家庭基本在房屋私有化那会,已经卖过给公家一些房产。
  小龙说的要变卖的四合院,入胡同二十米便到。
  现在,三人戳在一堵高墙大院外面,李建昆前后打量,首先对这个地段是非常满意的,回燕园穿条马路就是,两分钟能到北大正南门。
  往前去往海淀小镇,到老虎洞慢悠悠晃荡过去,七八分钟也能到,那里商铺林立,简单的日常生活需求都能满足。
  “啧啧,这位置可以呀。”
  小王见天东奔西跑,对附近一带的熟悉程度,如今未必逊色于李建昆。
  小龙咧嘴笑道:“这院子也可以啊,我们胡同数一数二的好院。”
  李建昆问:“知道为啥要卖吗?”
  小龙压低声音道:“我听我爸妈说的,他们家有个儿子,大学生,好像是昆哥你们隔壁的。”
  “青华。”
  “嗯。”
  “咋了?”
  “年前出国了。他们家这时候卖院,怕是也要跟去,我妈说应该不打算回。”
  李建昆微微蹙眉,懂了。
  王山河还拉着小龙一阵打听,半晌后,搞明白状况,瞪眼道:“卧槽,这能行?建昆,大学生都是公派留学吧?他父母也跟过去,一家人不打算回来?”
  李建昆耸了耸肩。
  小王怒道:“玛德,这是啥行为?叛徒啊!建昆,咱们检举揭发他们吧!”
  “人家还在呢,没发生的事情,你揭发个什么?卖房子人家能编出一万种理由。”
  “这不摆明的吗?等事情发生不就晚了?”
  李建昆摇摇头,“让他们去。”
  你留不下一个内心已经叛变的人。
  再说留下又有什么用?
  活着浪费资源,死了浪费土地。
  他心头暗叹,看来第一拨移民潮,要开始了。
  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政策放宽,从78年起,移民海外不再禁止。
  这个国家拢共爆发过三次移民潮,当下是一次,后来被人称作“洋插队”。
  92年,漂亮国通过,使得中国留学生及其亲属,总计约七万人,涌入漂亮国。
  同一时期,以加国为代表的国家,放宽技术移民的入境条件,以弥补国内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
  当时有人写过一本小说,叫,后被拍成电影,引发不小轰动,许多人这才明白,原来外国的月亮也没那么圆,空气未必是甜的。
  最后一次,是千禧年之后的富豪移民。
  也称投资移民。
  简而言之,即一群在这个国家挣了钱,跑去发达国家享福、做贡献的家伙。更有甚者,人在国外享清福,还在挣着这个国家的钱。
  he—tui!
  小龙挠挠头道:“昆哥,王哥,那这房子还看吗?”
  “看哪。”
  李建昆踱步走到院门前,喂他们一口翔,让他们赶紧滚犊子,留下来就是祸害,一坨子精神污染。
  拍过门后,院门打开。
  李建昆和小王见到这家的一对中年夫妇。听说是买房的人,两口子喜出望外,殷勤邀请二人到正北方的堂屋里落座,奉上茶水。
  小王阴阳怪气道:“听说伱们是要出国对吧?”
  男主人诧异,“小同志你听谁说的?”
  “你们胡同谁不知道?”
  男主人狠狠刮了媳妇儿一眼,这女人却浑不当回事,客气搭话,言语中充满了对国外的向往。
  “小同志你大概还不知道国外有多好,就说工资吧,咱们每月能有个50块,那都算高薪,你像米国,人均月工资能达到500美金,500美金啊!在国内能换多少钱?两千都不止!
  “这是什么差距?
  “人家那小日子过的,别说天天大鱼大肉,都不稀罕,吃奶油蛋糕,喝那个咖……什么来着?反正喷香!
  “那边管得还松,自由的很,想干嘛干嘛。”
  男人呵斥道:“你少说两句。”
  “咋了,我说的都是实情。”
  李建昆感觉污耳朵,拍拍正准备喷她一脸的小王,道:“先看看房吧。”
  “诶好好!”
  男主人热络上前招呼。
  这院子规模算不上大,占地三百平左右,标准的四合院格局,东西北三排厢房,与院墙、大门合围出一方六七十平的小庭院。
  院中有口水井,旁边搭有洗菜洗衣池。
  地面铺就青石砖。
  房子飞檐翘角,屋顶盖着琉璃瓦,往下是极具传统美感的木榫结构房梁,木梁刷着红漆,其上绘有精美纹饰,再往下,房子的主体是用规整的青砖砌成。
  平心而论,确实是个顶不错的四合院。
  保存完好。
  “二位感觉如何?”
  里里外外一圈逛下来,男主人笑呵呵道:“不是我吹,寻遍整个海淀,也没几处这么好的院子。”
  李建昆侧头问:“你打算卖多少?”
  男主人道:“我是想打包一起卖,包括屋里的家具什么的,刚才你们也看过,都是些现在不好找的老木料咧……”
  “等一下。”
  李建昆打断他道:“家具不要,你们可以另卖,我这人有洁癖,不习惯用别人用过的东西。”
  坦白讲,屋子里的那些家具,确实用料极佳,年份也不短。
  他再没见识,紫檀木和官帽椅,还是认识的。
  但,他真的嫌脏。
  两口子没想到他们这么好的家具,还搭着卖不出去,这有洁癖,那也是真没辙。示意二人稍等,走到一旁窃窃私语起来。
  好半晌后,男主人再次开口。
  “要是这样的话,一口价,三千块。”
  李建昆当初买下暂安小院的前身,花的也是三千块,二者占地面积不能比,这年头土地不值钱。
  房屋本身,也不能比,这边好太多。
  这个价格算不上贵,但也不便宜。
  他思忖少许后,道:“不,我只出500。”
  “500?”女主人差点没跳脚骂人。
  直到李建昆淡淡补充两个字。
  “美金。”
  丫不是挺羡慕国外500美刀一个月的工资吗,行吧,那我就给你五百,让你浪去,看你能浪多久。
  只谈工资,不谈消费可还行?
  这个院,距离北大一胯路,放日后那都不是“学区房”能形容的。
  妥妥的亿元豪宅。
  真不知道等咱的国崛起之后,也快嘛,二三十年便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两人甚至都没老,当回忆起这笔交易时,会不会哭。
  “你有美金?”
  果不其然,两口子眼神猛一亮。
  对于迫不及待想出国的人,没什么比美刀更具诱惑,这院哪怕卖出三千人民币,他们照样要拿去兑换。
  这年头可不那么好兑,得碰运气,一些家庭孩子要留学,发动亲朋好友一起行动,东兑一点,西兑一点,凑凑巴巴几个月,那都叫等闲。
  男主人惊喜过后,冷静下来,皱起眉头,“但500美金也太少了吧,再加点。”
  “呵,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