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2148/ 为您提供大明:史上最狠暴君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朱由校允许朝堂有党争,可以坐看诸党各派争斗,即便他是大明皇帝,亦无法避免党争事实,这是权力附带的属性。
大明是朱家的,但是想统御好幅员辽阔的江山,单靠一个皇帝远远不够,出于统治稳定构建的权力框架,注定了各级统治要设置相应职官。
人多了,争斗就在所难免,矛盾就在所难免,在官本位的主导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人家办不到的。
乾清宫,东暖阁。
“朕今日召诸卿过来,就为了一件事情。”
一夜未睡的朱由校,坐在那张宝座上,环视御前诸臣,语气铿锵道:“朝中存在分歧也好,存在争端也罢,朕不多说其他,但有人妄想将这种风向,有意引到辽事上,那就莫怪朕翻脸无情!”
“朕就一句话,别的事情,朝中的言官御史也好,廷臣京卿也罢,谁想要上疏弹劾或规谏都行,按着规矩来办就是,唯独辽事,谁要是没有确凿事实,给朕玩什么闻风弹劾,那他只管来试试。”
方从哲、刘一燝、韩爌、周嘉谟、李汝华这帮顾命,有一个算一个,皆能感受到天子压制的怒意。
这是出了何事?
在多数人的内心深处,都不免生出惊疑,原本方从哲以为此次传召,是天子要就近期发生之事,表达一些什么意思。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天子讲的竟是此事。
“陛下,闻风弹劾乃言官御史的职权所在,即便是涉及到辽事,恐也不能单摘出来,这不符国朝礼制啊。”
杨涟站了出来,作为兵科都给事中,他有职责也有义务,向天子进谏,“此事如若传到朝堂上,让满朝文武怎样想?何况此事一旦定下,令辽地诸官诸将……”
“杨卿讲这么多,是在质疑朕的决断吗?”
朱由校冷哼一声,盯着杨涟说道:“莫非万历47年的那场惨败,你们还没有吸取教训是吧?难怪有人说,在朝为官好啊,不必置身危险之下,靠着一张嘴,就能把名声捞到,即便出什么事,也能把自己撇干净。”
杨涟脸色难看起来。
“倘若在陛下的眼里,臣是这等人的话,那臣愿请辞。”朱由校讲的话,深深刺痛了内心骄傲的杨涟,当即作揖道。
“好啊!”
朱由校拍案道:“你上请辞奏疏,朕即刻允准。”
对于杨涟这个谏臣,朱由校是看明白了,那就是浑身长满了尖刺,内心满是士大夫的骄傲。
诸如这样的人,要是不能将那身刺拔掉一些,别说是驱使这等人整顿吏治了,恐在多数时候会被人利用。
朱由校比谁都要清楚,杨涟是不可能离开朝堂的,即便是他真有这种想法,但东林党的其他人,也绝不允许这种事发生。
“陛下息怒。”
刘一燝忙上前作揖道:“杨都给事中所言……”
“够了,朕不想听这些。”
朱由校摆手打断,“都下去吧,朕要处理朝政了。”
朱由校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跟外朝的这帮文官扯皮,他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一边要梳理朝堂,一边要了解大明,一边要谋划变局,即便是到现在,朱由校尚不敢轻易插手地方,生怕自己的一个决断,会给地方造成严重影响。
上面一句话,下面乱一片。
此等道理朱由校是懂得。
对待辽事,朱由校是克制和谨慎的,就是担心辽地有变,致使大明在辽地丧失掉战略主动,无论如何辽左防线都不能丢,辽左一旦丢掉,那么建虏必长驱直入,将辽南咬碎了吞下去,此等战略空间被建虏窃据,大明在辽地就彻底被动了。
然而就是在这等形势下,外朝的文官群体中,却有人想在辽事上做文章,朱由校真想将他们的脑袋一一撬开,看看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
“皇爷,兵部侍郎王在晋呈密奏。”
就在方从哲他们离开没多久,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匆匆赶来,手里捧着几份奏疏,向朱由校禀明。
“呈上来。”
王体乾不敢迟疑,当即上前。
王在晋巡查蓟密永三协,是朱由校谋划镇压建虏叛乱的部署之一,战争,不是敌我双方的主力,齐聚在前线战场,你打我一个来回,我打你一个来回那样简单,这背后牵扯到的层面很多。
想要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除了要重视前线战场外,后方的兵源调遣、后勤保障等等,都必须要牢牢抓住,一旦战争拖进僵持状态,谁可以更快的调遣军队补充,谁可以更快的组织后勤保障,那才有较大把握取得终胜!
王体乾低首待在御前,心跳反而愈发快了,他敏锐的觉察到天子情绪的变化,东暖阁的气氛变了。
“哈哈…真是令朕大开眼界啊。”
朱由校眼神凌厉,拿着手里的奏疏,似笑非笑道:“朝廷每年调拨的钱粮,竟然就养了这么帮酒囊饭袋啊,蓟密永三协下辖卫所糜烂,武备松弛,盗卖军械,喝兵血,吃空饷,私吞屯田,军户逃窜,好啊,一个个就这样干吧,大明迟早要亡在你们手里!”
王体乾噗通跪倒在地上,整个人身如筛糠,根本就不敢多言其他。
天子讲的话太惊世骇俗了。
“朕就纳闷了,地方有这群黑心的败类,缘何就没人敢揭竿啊,将他们全都给宰了!”
朱由校怒摔手中奏疏,“要是朕,这天下,朕先反了!不将这帮魑魅魍魉杀尽,朕这个皇帝算是白当了。”
命王在晋巡查蓟密永三协,朱由校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只是王在晋查到的现状,远比朱由校想的还要恶劣。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最真实的一面,正逐步被朱由校了解,与孙传庭他们的交谈,看王在晋呈递的密奏,这只局限于北直隶与河南。
可大明不止这些地方啊!
大明有两京十三省,那么在这些地域上,究竟还藏着多少腌臜事,究竟存在多少硕鼠败类,这是连朱由校都不敢下定论的事情。
大明是朱家的,但是想统御好幅员辽阔的江山,单靠一个皇帝远远不够,出于统治稳定构建的权力框架,注定了各级统治要设置相应职官。
人多了,争斗就在所难免,矛盾就在所难免,在官本位的主导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人家办不到的。
乾清宫,东暖阁。
“朕今日召诸卿过来,就为了一件事情。”
一夜未睡的朱由校,坐在那张宝座上,环视御前诸臣,语气铿锵道:“朝中存在分歧也好,存在争端也罢,朕不多说其他,但有人妄想将这种风向,有意引到辽事上,那就莫怪朕翻脸无情!”
“朕就一句话,别的事情,朝中的言官御史也好,廷臣京卿也罢,谁想要上疏弹劾或规谏都行,按着规矩来办就是,唯独辽事,谁要是没有确凿事实,给朕玩什么闻风弹劾,那他只管来试试。”
方从哲、刘一燝、韩爌、周嘉谟、李汝华这帮顾命,有一个算一个,皆能感受到天子压制的怒意。
这是出了何事?
在多数人的内心深处,都不免生出惊疑,原本方从哲以为此次传召,是天子要就近期发生之事,表达一些什么意思。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天子讲的竟是此事。
“陛下,闻风弹劾乃言官御史的职权所在,即便是涉及到辽事,恐也不能单摘出来,这不符国朝礼制啊。”
杨涟站了出来,作为兵科都给事中,他有职责也有义务,向天子进谏,“此事如若传到朝堂上,让满朝文武怎样想?何况此事一旦定下,令辽地诸官诸将……”
“杨卿讲这么多,是在质疑朕的决断吗?”
朱由校冷哼一声,盯着杨涟说道:“莫非万历47年的那场惨败,你们还没有吸取教训是吧?难怪有人说,在朝为官好啊,不必置身危险之下,靠着一张嘴,就能把名声捞到,即便出什么事,也能把自己撇干净。”
杨涟脸色难看起来。
“倘若在陛下的眼里,臣是这等人的话,那臣愿请辞。”朱由校讲的话,深深刺痛了内心骄傲的杨涟,当即作揖道。
“好啊!”
朱由校拍案道:“你上请辞奏疏,朕即刻允准。”
对于杨涟这个谏臣,朱由校是看明白了,那就是浑身长满了尖刺,内心满是士大夫的骄傲。
诸如这样的人,要是不能将那身刺拔掉一些,别说是驱使这等人整顿吏治了,恐在多数时候会被人利用。
朱由校比谁都要清楚,杨涟是不可能离开朝堂的,即便是他真有这种想法,但东林党的其他人,也绝不允许这种事发生。
“陛下息怒。”
刘一燝忙上前作揖道:“杨都给事中所言……”
“够了,朕不想听这些。”
朱由校摆手打断,“都下去吧,朕要处理朝政了。”
朱由校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跟外朝的这帮文官扯皮,他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一边要梳理朝堂,一边要了解大明,一边要谋划变局,即便是到现在,朱由校尚不敢轻易插手地方,生怕自己的一个决断,会给地方造成严重影响。
上面一句话,下面乱一片。
此等道理朱由校是懂得。
对待辽事,朱由校是克制和谨慎的,就是担心辽地有变,致使大明在辽地丧失掉战略主动,无论如何辽左防线都不能丢,辽左一旦丢掉,那么建虏必长驱直入,将辽南咬碎了吞下去,此等战略空间被建虏窃据,大明在辽地就彻底被动了。
然而就是在这等形势下,外朝的文官群体中,却有人想在辽事上做文章,朱由校真想将他们的脑袋一一撬开,看看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
“皇爷,兵部侍郎王在晋呈密奏。”
就在方从哲他们离开没多久,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匆匆赶来,手里捧着几份奏疏,向朱由校禀明。
“呈上来。”
王体乾不敢迟疑,当即上前。
王在晋巡查蓟密永三协,是朱由校谋划镇压建虏叛乱的部署之一,战争,不是敌我双方的主力,齐聚在前线战场,你打我一个来回,我打你一个来回那样简单,这背后牵扯到的层面很多。
想要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除了要重视前线战场外,后方的兵源调遣、后勤保障等等,都必须要牢牢抓住,一旦战争拖进僵持状态,谁可以更快的调遣军队补充,谁可以更快的组织后勤保障,那才有较大把握取得终胜!
王体乾低首待在御前,心跳反而愈发快了,他敏锐的觉察到天子情绪的变化,东暖阁的气氛变了。
“哈哈…真是令朕大开眼界啊。”
朱由校眼神凌厉,拿着手里的奏疏,似笑非笑道:“朝廷每年调拨的钱粮,竟然就养了这么帮酒囊饭袋啊,蓟密永三协下辖卫所糜烂,武备松弛,盗卖军械,喝兵血,吃空饷,私吞屯田,军户逃窜,好啊,一个个就这样干吧,大明迟早要亡在你们手里!”
王体乾噗通跪倒在地上,整个人身如筛糠,根本就不敢多言其他。
天子讲的话太惊世骇俗了。
“朕就纳闷了,地方有这群黑心的败类,缘何就没人敢揭竿啊,将他们全都给宰了!”
朱由校怒摔手中奏疏,“要是朕,这天下,朕先反了!不将这帮魑魅魍魉杀尽,朕这个皇帝算是白当了。”
命王在晋巡查蓟密永三协,朱由校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只是王在晋查到的现状,远比朱由校想的还要恶劣。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最真实的一面,正逐步被朱由校了解,与孙传庭他们的交谈,看王在晋呈递的密奏,这只局限于北直隶与河南。
可大明不止这些地方啊!
大明有两京十三省,那么在这些地域上,究竟还藏着多少腌臜事,究竟存在多少硕鼠败类,这是连朱由校都不敢下定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