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红楼问世


小说: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作者:一千八百种坏毛病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3382/ 为您提供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这......”
  胡瑞看着手中纯白色的毛团,仔细辨认了一番后,不由得有些迟疑,抬起头看着杨宪开口问道。
  “敢问大人,这绒褐可是来自兰州的兰绒?”
  这个叫做胡瑞的中年人就是王月悯之前在信件里提到的裁缝大师,至于他口中提到的兰绒即兰州产出的羊绒。
  明朝时期,兰州出产的兰绒颇为有名,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最好的羊绒。
  当然价格也相当昂贵,往往一袍费至百金,因此这东西在当时又被戏称为软黄金。
  杨宪并未否认,微笑道:“王姑娘在信里说胡师傅的手艺是誉满京城,这次大老远请胡师傅过来,为的就是用这批羊绒,做一些衣衫。”
  胡瑞闻言点了点头。
  会用到这种兰绒中也是最极品的存在,做衣服,难怪会不惜花重金让自己从京城赶来。
  他看了看手中的羊绒数量,这量是少了一些,不过做一件衣服出来应该不成问题,再掺些其他毛织即可。
  在胡瑞看来,能够拿出如此多的兰绒已经足够了不起了。
  此刻的胡瑞丝毫没有注意到方才杨宪话里“这批羊绒”以及“一些衣衫”这些字眼,他看了一眼杨宪递过来的一张设计图纸,以及上面写的一些诉求,虽然这种衣服样式他还是头一次见,不过并不难。
  于是胡瑞二话不说,直接拍着胸膛将事情应了下来,就好像锻造师遇到一块好铁,他们做裁缝的遇到好的料子同样会感到兴奋。
  因此报酬方面,胡瑞甚至主动做出退让,报出了一个相对低廉的价格。
  “不是我胡某人说大话,整个京城,敢说能够做出杨大人设计的衣服又不浪费这样上等材料的师傅不出三个。”
  “那就有劳胡师傅了。”杨宪嘴角扬起,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拍了拍手。
  很快就有人将一袋袋上等的羊绒抬了进来。
  别看在羊毛加工作坊,上等的羊绒只有一个小土堆大小,那是因为与它旁边如山的泛黄羊绒线形成对比。
  ..................
  不谈这边被关小黑屋,痛并快乐着赶工的胡瑞。
  杨宪这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写作”,红楼梦已经完成了不少篇幅。
  之所以一直拖到现在都没有将其发布问世,杨宪是在等。
  眼下明朝出版书籍读物途径主要分为官刻、坊刻两种。
  朝廷为了服务于科举,培养人才,会专门设立例如国子监、以及之后设立的司礼监等机构,掌管国家的图书教育事业。
  国子监是明代的最高学府,刊印了大量官方书籍,多流通于官员和官营学府之中。
  各地的布政司也会涉及图书业。
  除官营出版社之外,民间和私人也经营着不少书厂,坊刻指的便是这些书商。
  杨宪出版红楼梦,却并不准备用以上提到的两种方法。
  从唐朝的雕版印刷,再到后来北宋平民发明家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印刷技术一直发展到明朝,其工艺已经非常先进,领先世界数百年。
  一直到四百年后,德国人古登堡,在吸收了各种印刷方法后,做出了突出改进,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印刷机。
  谷登堡创建铅活字印刷术大约在公元1440~1448年,虽然比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晚了400年之久。但是,谷登堡在活字材料的改进、脂肪性油墨的应用,以及印刷机的制造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以说是奠定了现代印刷术的基础。
  杨宪直接用大明现在发达的印刷技术,在文明科技系统里进行推演、发展。
  虽然机器印刷与活字印刷两项技术前后差了几百年时间,可其间大多数时间都浪费在我国印刷技术传到欧洲这一过程,因此实际上技术壁垒并不坚固。
  有大明的印刷术基础在,杨宪用了很少的功绩点,便将印刷机的科技点亮。
  点亮科技之后。
  杨宪这次选择直接从系统里兑换出一台铅活字印刷机,7000個常用汉字的铅合金活字,以及需要用到的脂肪性油墨。
  相比于活字印刷。
  机器印刷不仅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而且还能实现更高精度的印刷效果,使版面更加清晰、准确。
  可即便在一切都准备好的情况下,杨宪也愣是花了好几天的时间,这才终于玩明白这台铅活字印刷机,能够快速用印刷机排版字模。
  就这样。
  在一个平平无奇的下午。
  杨宪用这个世界第一台印刷机,完成了自己印刷的第一本书,红楼梦。
  如果仅仅只是用来出版红楼梦,用不着费这么大的功夫。
  杨宪手里拿着刚刚完成印刷的书稿,看了一眼屋子里的印刷机,像一头沉睡的猛虎。
  ..................
  京城。
  王月悯原本以为自己在京城的第二家店铺,将会是间成衣铺。
  毕竟杨宪之前还特意让她找裁缝师傅来着。
  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杨宪要开的竟然是书肆,而且卖的只有一本书。
  很难想象,在寸土寸金的京城,开这样的一间书肆要如何存活下去。
  “红楼梦?”王月悯随手拿起一本装订精美的书籍,看了一眼。
  这一批书是与明记甜品铺子的甜品一起运来的。
  书籍的作者是曹雪芹,可王月悯想了很久,也记不起来大明有这么一位知名文人。
  不过在王月悯看来,既然杨宪愿意卖他写的书,那么这个叫做曹雪芹的一定有其过人之处。
  只是对于这类消遣用的小说,王月悯向来都不感兴趣。
  她随意翻看了几眼,便是将书放下。
  至于这书肆有没有生意,就不是她操心的事情,反正亏得也不是她的钱。
  按照之前一次,朱慡的话来讲,她王月悯就是替杨宪看店的管家。
  比起这个,她更加在意的是杨宪已经很久没有推出新的甜点了。
  王月悯向店里伙计交待几句后,便是起身离开。
  在出门的时候,正好碰到了一个少女迎面走了进来。
  王月悯朝着那个少女微微地点了点头,少女微笑回礼,二人就这么擦身而过。
  王月悯总觉得那个少女样貌很熟悉,像是在哪里见过,可一时间又想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