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2200/ 为您提供赵四娘家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从城南行到城东,一路上陆续有伙计下车,回到他们各自的工作岗位。眼见快到东山脚下了,原本浩浩荡荡的赵四娘一行现如今就只剩下了赵四娘、姜荷莲子和万俟弦,以及赶车的老冒头。
老冒头一番犹豫过后,眼见四下无人,便把车停了下来。
“冒老伯,出什么事儿了吗?”赵四娘发现车停了下来,满是疑惑地问道。
“这个……”老冒头有些难以启齿,纠结了半天都没说出话来。
在赵四娘看来,老冒头实在是个妙人。方才让他去请大夫,他驾着车在附近转了一圈,瞅见赵二郎家门口的人都散去了,他就又回来了。还请大夫呢,连个人毛都没请回来。他这一做法,实在是深得赵四娘之心。
如此会办事儿的老冒头,他会有什么难处,都没办法诉诸于口了呢?
赵四娘仔细回想了一番,她记得老冒头的家境不是很好,他们全家包括儿媳妇在内,都是码头上的挑夫,全靠卖死力气混饭吃,连温饱都很难保证,过得甚是艰难。偏偏他有个瞎了眼的老娘,几年前得了重病,不得不靠吃药吊着性命。这样的人家如何养得起一个药罐子,他那贫薄的家底很快就见了底,在这样下去,怕是得跑去借印子钱了。
印子钱哪里是能随意借的?那是破家的玩意儿,说什么也不能沾惹。为了不走到那一步,儿子儿媳妇都向老冒头施压,劝他不要再把家里的钱花在他那瞎眼老娘身上了,让他少去做那些徒劳的无用功。
老冒头想要救老娘的命,却又顶不住来自儿子儿媳妇的压力,走投无路的他就坐在码头上哭。
这一幕恰巧被四处乱逛的赵四娘给看到了,她见五六十岁的老头子居然像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哪怕她的心肠不是特别柔软,也不禁心生怜悯。待她问明了老冒头的难处后,就把他和他媳妇儿给雇了下来。
老冒头和他媳妇儿在码头上挑了一辈子货,身子骨早就累垮了。于是,赵四娘就让老冒头给她家赶车,让他媳妇儿去她家吃食铺子里打汤。活儿都是些轻巧活儿,赵四娘给的待遇却不低,不但够他们夫妻养活一大家子,就连冒老太太的药钱也有了着落。
“冒老伯,你又遇上了什么难事儿了吗?要是这样的话,只管对我说,能伸把手的话,我肯定会伸把手。你可千万别不好意思啊!”赵四娘笑道。
老冒头忙摇手道:“不是的,不是的,承蒙东家的照应,如今小老儿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哪里会遇上什么难事儿呢?”
老冒头见赵四娘待他真挚,一咬牙一跺脚,就把那件不怎么好说出口的事情一股脑儿地吐露了出来。
此事说来话长。
原来赵四娘家怜恤老年人,就算是赶车,也不会让老冒头等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头子风里来雨里去地运货,而是让他们留在她家待命。得碰上她家里的谁谁谁有事需要外出,才会把他们叫过来赶车。
赵四娘家的人口本来就少,一家人中又只有赵三娘和赵永忠经常外出会用到车,可她家养的车夫却有四五个之多,故而,老冒头在很多时候都闲得慌。
老冒头和其他几个老头子不同,那几个老头子喜欢热闹,没事儿就爱去茶馆蹭书听,老冒头在熙熙攘攘的码头上待了大半辈子,最烦闹腾。他也爱听书,可他宁愿回去听他的小孙孙讲,都不愿意去人声鼎沸的茶馆里凑热闹。他闲的时候,就爱找个僻静之处,美滋滋地抽上一口水烟。
老冒头在某个人烟罕至的角落里待着待着,就发现了件稀奇事儿。
话说赵永忠夫妇为了照顾李翠萍,就把她和她的家人接来了府城。本着就近照顾比较方便的原则,赵永忠夫妇原打算让他们住进自己家里。可陈老婆婆说了,他们家一门寡妇,不好住在人家家里给人家招晦气,任凭赵永忠夫妇怎么劝说,她就是不肯搬进赵四娘家。
赵永忠夫妇无奈之下,只得在附近另挑了个住所给李家。按照陈老婆婆的心意,新住所位于街角,四周甚是僻静,外人没事儿绝不会经过这个寡妇门,很适合他们一家妇孺关门过日子。
李家看上去是如此的恪守本分,可偏偏被老冒头看到,在某个黄昏,闭门度日的李家为一个青年打开了后门,过了好久好久,直到天都完全黑了,那青年才抱着个包袱,悄悄地从李家后门离开了。
李家一门寡妇,居然在将晚未晚的时候偷偷摸摸地招待起了大男人,这事儿就有些稀奇了。
老冒头不禁八卦心起,但凡傍晚没活计,他就猫在那个隐蔽的角落里,紧盯着李家的后门不放。
这不盯不要紧,一盯吓一跳。那青年隔三差五就会上一趟寡妇门,来的时候基本都是两手空空,可到了走的时候多半会拎着大包小包满载而归。
诚然,李家是不是倒贴养汉这不关他老冒头啥事儿,他看看热闹也就是了,最多在心里头乐呵乐呵,完全不必多此一举,把这事儿给揭露出来。
可老冒头深知李家的家底。想当初赵永忠夫妇带着李家人来府城,他也去接人了。他记得很清楚,李家那么些人,带来的行李都没能装满一辆车,而且那些个行李都是些破铜烂铁,根本不值几个银钱。换句话说,李家本身并没有多少家私,他们家如今所拥有的,都来自于赵四娘家的给予。
赵四娘家感激李翠萍肯为赵永孝守寡,才给了李家这么好的待遇。可李家拿着赵四娘家的钱,却在偷偷摸摸地养汉,这样做未免有些对不起赵四娘家。
原本老冒头想把这事儿捅给赵三娘知道的,可他想来想去,到底没好意思开口。
现如今赵四娘回来了,还要去探望李翠萍,老冒头感念赵四娘对他的恩情,实在不忍看她蒙在鼓里,犹豫一番后,终是把这事儿告诉了她。
老冒头一番犹豫过后,眼见四下无人,便把车停了下来。
“冒老伯,出什么事儿了吗?”赵四娘发现车停了下来,满是疑惑地问道。
“这个……”老冒头有些难以启齿,纠结了半天都没说出话来。
在赵四娘看来,老冒头实在是个妙人。方才让他去请大夫,他驾着车在附近转了一圈,瞅见赵二郎家门口的人都散去了,他就又回来了。还请大夫呢,连个人毛都没请回来。他这一做法,实在是深得赵四娘之心。
如此会办事儿的老冒头,他会有什么难处,都没办法诉诸于口了呢?
赵四娘仔细回想了一番,她记得老冒头的家境不是很好,他们全家包括儿媳妇在内,都是码头上的挑夫,全靠卖死力气混饭吃,连温饱都很难保证,过得甚是艰难。偏偏他有个瞎了眼的老娘,几年前得了重病,不得不靠吃药吊着性命。这样的人家如何养得起一个药罐子,他那贫薄的家底很快就见了底,在这样下去,怕是得跑去借印子钱了。
印子钱哪里是能随意借的?那是破家的玩意儿,说什么也不能沾惹。为了不走到那一步,儿子儿媳妇都向老冒头施压,劝他不要再把家里的钱花在他那瞎眼老娘身上了,让他少去做那些徒劳的无用功。
老冒头想要救老娘的命,却又顶不住来自儿子儿媳妇的压力,走投无路的他就坐在码头上哭。
这一幕恰巧被四处乱逛的赵四娘给看到了,她见五六十岁的老头子居然像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哪怕她的心肠不是特别柔软,也不禁心生怜悯。待她问明了老冒头的难处后,就把他和他媳妇儿给雇了下来。
老冒头和他媳妇儿在码头上挑了一辈子货,身子骨早就累垮了。于是,赵四娘就让老冒头给她家赶车,让他媳妇儿去她家吃食铺子里打汤。活儿都是些轻巧活儿,赵四娘给的待遇却不低,不但够他们夫妻养活一大家子,就连冒老太太的药钱也有了着落。
“冒老伯,你又遇上了什么难事儿了吗?要是这样的话,只管对我说,能伸把手的话,我肯定会伸把手。你可千万别不好意思啊!”赵四娘笑道。
老冒头忙摇手道:“不是的,不是的,承蒙东家的照应,如今小老儿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哪里会遇上什么难事儿呢?”
老冒头见赵四娘待他真挚,一咬牙一跺脚,就把那件不怎么好说出口的事情一股脑儿地吐露了出来。
此事说来话长。
原来赵四娘家怜恤老年人,就算是赶车,也不会让老冒头等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头子风里来雨里去地运货,而是让他们留在她家待命。得碰上她家里的谁谁谁有事需要外出,才会把他们叫过来赶车。
赵四娘家的人口本来就少,一家人中又只有赵三娘和赵永忠经常外出会用到车,可她家养的车夫却有四五个之多,故而,老冒头在很多时候都闲得慌。
老冒头和其他几个老头子不同,那几个老头子喜欢热闹,没事儿就爱去茶馆蹭书听,老冒头在熙熙攘攘的码头上待了大半辈子,最烦闹腾。他也爱听书,可他宁愿回去听他的小孙孙讲,都不愿意去人声鼎沸的茶馆里凑热闹。他闲的时候,就爱找个僻静之处,美滋滋地抽上一口水烟。
老冒头在某个人烟罕至的角落里待着待着,就发现了件稀奇事儿。
话说赵永忠夫妇为了照顾李翠萍,就把她和她的家人接来了府城。本着就近照顾比较方便的原则,赵永忠夫妇原打算让他们住进自己家里。可陈老婆婆说了,他们家一门寡妇,不好住在人家家里给人家招晦气,任凭赵永忠夫妇怎么劝说,她就是不肯搬进赵四娘家。
赵永忠夫妇无奈之下,只得在附近另挑了个住所给李家。按照陈老婆婆的心意,新住所位于街角,四周甚是僻静,外人没事儿绝不会经过这个寡妇门,很适合他们一家妇孺关门过日子。
李家看上去是如此的恪守本分,可偏偏被老冒头看到,在某个黄昏,闭门度日的李家为一个青年打开了后门,过了好久好久,直到天都完全黑了,那青年才抱着个包袱,悄悄地从李家后门离开了。
李家一门寡妇,居然在将晚未晚的时候偷偷摸摸地招待起了大男人,这事儿就有些稀奇了。
老冒头不禁八卦心起,但凡傍晚没活计,他就猫在那个隐蔽的角落里,紧盯着李家的后门不放。
这不盯不要紧,一盯吓一跳。那青年隔三差五就会上一趟寡妇门,来的时候基本都是两手空空,可到了走的时候多半会拎着大包小包满载而归。
诚然,李家是不是倒贴养汉这不关他老冒头啥事儿,他看看热闹也就是了,最多在心里头乐呵乐呵,完全不必多此一举,把这事儿给揭露出来。
可老冒头深知李家的家底。想当初赵永忠夫妇带着李家人来府城,他也去接人了。他记得很清楚,李家那么些人,带来的行李都没能装满一辆车,而且那些个行李都是些破铜烂铁,根本不值几个银钱。换句话说,李家本身并没有多少家私,他们家如今所拥有的,都来自于赵四娘家的给予。
赵四娘家感激李翠萍肯为赵永孝守寡,才给了李家这么好的待遇。可李家拿着赵四娘家的钱,却在偷偷摸摸地养汉,这样做未免有些对不起赵四娘家。
原本老冒头想把这事儿捅给赵三娘知道的,可他想来想去,到底没好意思开口。
现如今赵四娘回来了,还要去探望李翠萍,老冒头感念赵四娘对他的恩情,实在不忍看她蒙在鼓里,犹豫一番后,终是把这事儿告诉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