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39924/ 为您提供带着仓库到大明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感谢书友:“ln江仙”的万赏!
看到许久未露面的老书友ln江仙,莫名的高兴!
……
朱棣做事喜欢雷厉风行,可在军制改革上却再三踌躇,连续招了六部尚书议事。
经过几天筋疲力尽的扯皮后,大家要开始表态了。
首先当然是兵部和五军都督府。
作为当事人,金忠很爽快的说道:“陛下,臣以为若想大明军队长久强大,军户确实是有些不合时宜,臣只是担心能否招募到足够的军士。”
朱棣淡淡的道:“勾选!”
朱棣清醒的认识到,现在改为招募,那只会让大明军队崩溃。
孟瑛说道:“陛下,武学如何操办?”
好家伙,这话一出,大家这才想到,原来军户改制的事儿,居然是由武学勾起来的。
那个方醒啊!
他这是处心积虑的在引着大家往军制改革这条路上走。
武学怕只是个由头吧?
瞬间,在场的有几位对玄武卫和朱雀卫恨得要死!
若不是玄武卫北征丢人,何来的重建武学之议?
朱棣说道:“若不能理清军制,办了武学招谁?”
孟瑛被暗刺了一下,急忙请罪。
皇帝这是在警惕将门啊!
除去金忠,其他几位大佬都在用眼神暗中交换着看法。
蹇义作为吏部尚书先发言,神色很是淡漠。
“陛下,臣以为不管是武学也好,军制也罢,只要对大明有好处,那便去做就是了。”
吕震也说道:“陛下,臣以为正该如此,若是户部那边能撑住,那革新军制也可行。”
这些万金油的回答朱棣很不满意,就直接跳过,问夏元吉。
夏元吉显得胸有成竹的道:“陛下,经过清理后,大明各地卫所人数约为一百五十余万,若是五到十年一批,按照六成计算,每年的耗费不小,不过太孙殿下倒是说了个事,就是把退役的军士安置在大明的新土地上……”
“那就瞻基来说!”
朱棣直接点了旁听的朱瞻基的将,而朱高炽依然在微笑听着。
朱瞻基说道:“皇爷爷,中原的土地久经耕作,早已不复当年,最好的办法就是休养生息,让土地休息,那么大明就得把目光投向外面,为大明寻找新的耕地,比如说奴儿干都司那边的黑土地,大家都吃过那边的米,感觉如何?”
“好吃!”
这话是金忠说的,还舔了舔嘴唇:“那米饭不用菜本官都能吃两碗。”
朱瞻基笑道:“正是,那边的土地肥沃,可却缺乏人丁,若是把那些退役的军士一家都安置到那边去,比如说他们服役五年,那么就免掉赋税五年,加上他们存下来的军饷,那就是温饱之家。”
吕震笑道:“殿下此言大善,一举两得,现在就看钱粮能否撑住了。”
“问题不大。”
夏元吉自信的道:“以前臣尚且会担忧,可土豆的种植已然铺开,每年的出产让人吃惊,臣以为不成问题。”
“军饷都是铜钱和宝钞,以前就有之,以后不过是多些罢了,反而能促进那些将士花销,而后通过税赋重新收回来,这就是一个循环,符合天道的循环。”
苟日的夏元吉,能把收税和天道挂钩的,大抵也只有他了吧。
朱棣点点头道:“朕知道了,且回去仔细计算,回头报与朕知晓。”
群臣行礼告辞后,朱棣祖孙三人在。
“太子以为如何?”
刚才群臣的话不过是建议而已,最后拍板还得要朱棣乾纲独断,他居然问了朱高炽,让朱高炽有些受宠若惊。
“父皇,儿臣觉得军户制度得谨慎,不可轻易撼动。”
朱高炽说完就闭嘴,他现在很少表态了。
朱棣冷冷的道:“当然要谨慎,可卫所糜烂何故?监察不利,上下其手,中饱私囊!军士苦不堪言,不逃等死吗?”
朱高炽的心中一惊,抬头讶然道:“父皇,难道您不想动军制?”
“动也可,不动也可。”
朱棣有些疲惫的道:“朕若是不在了,你可敢动?”
朱高炽自觉不敢,就摇摇头。
朱棣冷哼道:“治国不易,文武之道不可偏废,废武国危,废文就离武人跋扈不远了!你读了一肚子的书,君王不可偏,偏了就是大祸,你可明白吗?”
朱高炽躬身道:“是,儿臣明白了。”
“你还没明白!”
朱棣的火气陡然就起来了,起身道:“你对勋戚不满,你喜欢和那些文臣谈论国事,谈论儒学,可你是太子!不是大儒,明不明白?!”
朱高炽明白个屁,儒学早就刻入到他的骨髓中,浸透到他的血液中。
“儿臣明白。”
“那些文臣最喜欢说的就是以前的某位帝王手不释卷,以此来诱惑你这个一心想青史留名的傻子!”
“我家自有制度,你皇爷爷,还有朕何曾听从过文人的摆布?你若是还执迷不悟,迟早……滚吧!”
朱棣说不下去了,再说下去,那就是直接揭开皇帝和文官之间的那张和谐面皮,传出去影响太恶劣了。
朱瞻基扶着朱高炽走了,朱棣颓然坐在椅子上。
调教继承人的难度并不低,特别是这个继承人还是儒家的粉丝,天然就对文官有好感。
……
兵部,马苏正在收拾着属于自己私人的东西。
今天将是他在兵部的最后一天,然后回家休息三日,马上去户部报到。
“马苏,你真不在兵部干下去了?”
孙俊惋惜的道:“尚书大人可是说了,只要你留下,一起手就给你七品,这个可是和国子监的学生一个待遇了,而且在大人的手里,国子监的学生不可能会得到实职,你这个可惜了呀!”
陈建也遗憾的道:“哎!你若是留下来,以后说不准能做到侍郎的位置呢!”
马苏把几本书放进木箱子里,然后把木箱子的扣子合上,上锁,这才笑道:“我说过自己只是过客罢了,人来人往,终究有聚有散,祝二位宦途一路畅通。”
什么惋惜,什么遗憾,可马苏分明感受到了兴奋。
是啊!有马苏在,这两人都不能出头,所以马苏的离去,最高兴的大概就是他们了。
“我们送你。”
孙俊和陈建都起身,热情的道。
职场上,能保持着和气那就别撕破脸。
两人簇拥着马苏往外走,一路上遇到的户部官吏都默默的看着马苏,但却不像是要送行的模样。
“马苏!兴和伯蛊惑陛下,欲改军制,你可知晓?”
一个板着脸的男子站在对面,眼中全是恼怒。
这是兵部主事袁琪江,马苏没和他打过交道。
“袁大人。”
马苏拱拱手没答话。
孙俊有些愕然,脚下微动,很快就和马苏拉开了距离,神色看着有些遗憾。
而陈建却先是不动,好像是要和马苏同进退,可在看到袁琪江的身边聚拢了不少官吏后,他赔笑着退了。...
看到许久未露面的老书友ln江仙,莫名的高兴!
……
朱棣做事喜欢雷厉风行,可在军制改革上却再三踌躇,连续招了六部尚书议事。
经过几天筋疲力尽的扯皮后,大家要开始表态了。
首先当然是兵部和五军都督府。
作为当事人,金忠很爽快的说道:“陛下,臣以为若想大明军队长久强大,军户确实是有些不合时宜,臣只是担心能否招募到足够的军士。”
朱棣淡淡的道:“勾选!”
朱棣清醒的认识到,现在改为招募,那只会让大明军队崩溃。
孟瑛说道:“陛下,武学如何操办?”
好家伙,这话一出,大家这才想到,原来军户改制的事儿,居然是由武学勾起来的。
那个方醒啊!
他这是处心积虑的在引着大家往军制改革这条路上走。
武学怕只是个由头吧?
瞬间,在场的有几位对玄武卫和朱雀卫恨得要死!
若不是玄武卫北征丢人,何来的重建武学之议?
朱棣说道:“若不能理清军制,办了武学招谁?”
孟瑛被暗刺了一下,急忙请罪。
皇帝这是在警惕将门啊!
除去金忠,其他几位大佬都在用眼神暗中交换着看法。
蹇义作为吏部尚书先发言,神色很是淡漠。
“陛下,臣以为不管是武学也好,军制也罢,只要对大明有好处,那便去做就是了。”
吕震也说道:“陛下,臣以为正该如此,若是户部那边能撑住,那革新军制也可行。”
这些万金油的回答朱棣很不满意,就直接跳过,问夏元吉。
夏元吉显得胸有成竹的道:“陛下,经过清理后,大明各地卫所人数约为一百五十余万,若是五到十年一批,按照六成计算,每年的耗费不小,不过太孙殿下倒是说了个事,就是把退役的军士安置在大明的新土地上……”
“那就瞻基来说!”
朱棣直接点了旁听的朱瞻基的将,而朱高炽依然在微笑听着。
朱瞻基说道:“皇爷爷,中原的土地久经耕作,早已不复当年,最好的办法就是休养生息,让土地休息,那么大明就得把目光投向外面,为大明寻找新的耕地,比如说奴儿干都司那边的黑土地,大家都吃过那边的米,感觉如何?”
“好吃!”
这话是金忠说的,还舔了舔嘴唇:“那米饭不用菜本官都能吃两碗。”
朱瞻基笑道:“正是,那边的土地肥沃,可却缺乏人丁,若是把那些退役的军士一家都安置到那边去,比如说他们服役五年,那么就免掉赋税五年,加上他们存下来的军饷,那就是温饱之家。”
吕震笑道:“殿下此言大善,一举两得,现在就看钱粮能否撑住了。”
“问题不大。”
夏元吉自信的道:“以前臣尚且会担忧,可土豆的种植已然铺开,每年的出产让人吃惊,臣以为不成问题。”
“军饷都是铜钱和宝钞,以前就有之,以后不过是多些罢了,反而能促进那些将士花销,而后通过税赋重新收回来,这就是一个循环,符合天道的循环。”
苟日的夏元吉,能把收税和天道挂钩的,大抵也只有他了吧。
朱棣点点头道:“朕知道了,且回去仔细计算,回头报与朕知晓。”
群臣行礼告辞后,朱棣祖孙三人在。
“太子以为如何?”
刚才群臣的话不过是建议而已,最后拍板还得要朱棣乾纲独断,他居然问了朱高炽,让朱高炽有些受宠若惊。
“父皇,儿臣觉得军户制度得谨慎,不可轻易撼动。”
朱高炽说完就闭嘴,他现在很少表态了。
朱棣冷冷的道:“当然要谨慎,可卫所糜烂何故?监察不利,上下其手,中饱私囊!军士苦不堪言,不逃等死吗?”
朱高炽的心中一惊,抬头讶然道:“父皇,难道您不想动军制?”
“动也可,不动也可。”
朱棣有些疲惫的道:“朕若是不在了,你可敢动?”
朱高炽自觉不敢,就摇摇头。
朱棣冷哼道:“治国不易,文武之道不可偏废,废武国危,废文就离武人跋扈不远了!你读了一肚子的书,君王不可偏,偏了就是大祸,你可明白吗?”
朱高炽躬身道:“是,儿臣明白了。”
“你还没明白!”
朱棣的火气陡然就起来了,起身道:“你对勋戚不满,你喜欢和那些文臣谈论国事,谈论儒学,可你是太子!不是大儒,明不明白?!”
朱高炽明白个屁,儒学早就刻入到他的骨髓中,浸透到他的血液中。
“儿臣明白。”
“那些文臣最喜欢说的就是以前的某位帝王手不释卷,以此来诱惑你这个一心想青史留名的傻子!”
“我家自有制度,你皇爷爷,还有朕何曾听从过文人的摆布?你若是还执迷不悟,迟早……滚吧!”
朱棣说不下去了,再说下去,那就是直接揭开皇帝和文官之间的那张和谐面皮,传出去影响太恶劣了。
朱瞻基扶着朱高炽走了,朱棣颓然坐在椅子上。
调教继承人的难度并不低,特别是这个继承人还是儒家的粉丝,天然就对文官有好感。
……
兵部,马苏正在收拾着属于自己私人的东西。
今天将是他在兵部的最后一天,然后回家休息三日,马上去户部报到。
“马苏,你真不在兵部干下去了?”
孙俊惋惜的道:“尚书大人可是说了,只要你留下,一起手就给你七品,这个可是和国子监的学生一个待遇了,而且在大人的手里,国子监的学生不可能会得到实职,你这个可惜了呀!”
陈建也遗憾的道:“哎!你若是留下来,以后说不准能做到侍郎的位置呢!”
马苏把几本书放进木箱子里,然后把木箱子的扣子合上,上锁,这才笑道:“我说过自己只是过客罢了,人来人往,终究有聚有散,祝二位宦途一路畅通。”
什么惋惜,什么遗憾,可马苏分明感受到了兴奋。
是啊!有马苏在,这两人都不能出头,所以马苏的离去,最高兴的大概就是他们了。
“我们送你。”
孙俊和陈建都起身,热情的道。
职场上,能保持着和气那就别撕破脸。
两人簇拥着马苏往外走,一路上遇到的户部官吏都默默的看着马苏,但却不像是要送行的模样。
“马苏!兴和伯蛊惑陛下,欲改军制,你可知晓?”
一个板着脸的男子站在对面,眼中全是恼怒。
这是兵部主事袁琪江,马苏没和他打过交道。
“袁大人。”
马苏拱拱手没答话。
孙俊有些愕然,脚下微动,很快就和马苏拉开了距离,神色看着有些遗憾。
而陈建却先是不动,好像是要和马苏同进退,可在看到袁琪江的身边聚拢了不少官吏后,他赔笑着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