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4) 将追忆煮成一锅粥


小说:归恩记   作者:扫雪寻砚   类别:穿越奇情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489/ 为您提供归恩记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
因为门外偶然有几个侍卫路过打搅,厨屋灶前的两个人松开了彼此,连对视的眼神也古怪的疏离开来。
没有了眼神交流的同时,两人也都没有再说话,而是默然忙碌着自己手头上的事。只是两人显然又同样有些心不在焉,拿锅铲或者翻书的动作都有些僵硬……也许这算得上是第三类交流。
即便身在千里之外,也会对月思念彼此,哪怕彼此都看不见这种思念;即便眼盲耳聋,也能在小小家园里感受到彼此存在,哪怕只是感受到衣袂拂动带来的一丝风;同桌同餐,两双筷子从相反的方向递出,落在餐盘里同一块红烧肉上头,但又几乎再同一时间松开,哪怕并没有谁先出声叫谁舍让……这都是第三类交流。
不需要触摸而感知,不需要语言的传输,人与人之间亦能有交流,这就是人为百灵首的能力。
此时厨屋里的两个人差不多也在用这种方式交流,之所以说是差不多,因为这两人只是在行动上生出某种共鸣,两人都在按照平时的习惯忙着手头上的事,但头脑里装的是另一件事,因而看起来这两人在行动上都有些僵硬。
陈酒掀开锅盖,握着冷铲子在水还未开的锅里划了几下,饶是如此,锅上也没能多腾起些热气。若是平时的她,绝对不会再水还没开时掀锅盖,也绝对不会用铲子搅还未起温的水下生而硬的米粒。
然而她此时不想去看灶下那人的眼神,所以她必须给自己找点事做,哪怕这么做真的很无聊,没有丝毫可行的价值。
再看林杉,饶是他平时多么的思虑缜密、理论畅通,此时的行为举止近乎退化到顽童层面。
哪怕他刚才是顶着一个不会烧灶的名头进的厨屋,可他此时将翻看过的书册直接往已经没有半点火星子的灶膛里扔的行为,实在是可以叫一个识得火为何物的孩子非常费解的事情。
过了片刻,他才仿佛意识到灶里虽然堆了好几本书,却没有火起来的这个问题。环顾四周。他找到一把蒲草编的扇子,也未多想,就一扇子扇了过去。
噗……
灶膛里传来一个气流对冲的声音,仍然没起火,但起烟了。
烟囱里早已经充斥满了浓烟,此刻有些容纳不下新增的烟雾,便全都逆转回来。沾染墨汁的纸张烧出的黑烟似乎比柴禾烧出的灰烟更呛人,林杉眯了眯眼,不慎吞了几口烟,引得连连咳嗽。
在林杉拿蒲扇扇灶膛的时候。陈酒就已经走了过来。她没有说话。只是在柴堆里捡起那个之前烧火丫头用过的气筒,朝着灶膛吹了起来。
——
在与这间厨屋相距三十来步远的另一间屋舍房顶,蹲着两个侍卫,似乎正在做着清拣房顶碎瓦的工作。
忽然。站在屋脊上面朝厨房那边的侍卫叹息一声:“真美,宛如传说中东海里的灵岛仙池。”
蹲在角檐上的另一个侍卫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然后不以为然地撇嘴道:“什么灵岛仙池,明明是厨房着火,瓦砾升烟。”
此时房顶上这两人正是刚才路过厨房门口,不慎撞见屋内相拥的二人,然后震惊之余狂奔避走的那两个侍卫。
见自己的观点没有得到伙伴的认同,站在屋脊上的侍卫无奈说道:“你可真是没有丝毫幻想美与和谐的头脑,这会使你少掉许多快乐。”
蹲在角檐上的侍卫脸上明显浮现不屑表情。说道:“如果不是与你共事几年,我会认为你太能幻想故而有神经质异前兆。”
屋脊上的侍卫忽然好奇问道:“‘神经质异’是什么?前兆又是什么?”
“就是精神有问题,是一种病,所以又叫神经病。”蹲在角檐上的侍卫微微一笑,“药老说的。”
“去你的吧!”有一瞬间。站在屋脊上的那个侍卫真想被武神名号的统领大人附体,然后掀起这屋顶上五千七百二十一片灰瓦全部拍在他那伙伴黠笑着的脸上,“我看就是你编的,专门来诋毁我是吧?”
他虽然没有武神的实力,但作为一个习武之人,随便抬腿飞来两三片瓦的功夫还是有的。
蹲在角檐上的侍卫一个偏脸、一个矮头、一次招手,分别避开了两片瓦和接住了一片瓦,然后他故作委屈状说道:“药老真是这么说的,只是我刚才图懒,转述的时候省去了几个字。药老的原话是说,精神病人前面还有个意识分裂的症状,而病势沉重的精神病人就是我们常说的‘疯子’。”
站在屋脊上的那个侍卫正要再飞一腿,来一拨增援瓦兵,可就在这时,他忽然身形微僵,因为他们听见屋下传来一个叫骂声:“你们两个牲口!蹬蹄子都蹬到房顶上去了?给我滚下来!”
房顶两个侍卫连忙跃下地面,他们虽然不是真的横身滚下去,但看他们此时脸上的表情,显然身体里的那个灵魂已经吓得想滚了。
当他们还在房顶上时,就已经听出了屋下怒骂之人是谁了。而令他们惊恐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们想起了,那飞下屋檐的两片瓦好像没有发出坠碎的声音。
“这就是你们自愿申请上房拣瓦的成绩?”笔直站在对面的侍卫队副长司笈扬起捏着两片瓦的手,直视眼前两人的目光里明显带着恼怒。他的额头上隆起一个肿块,因为肤表颜色鲜红,故而十分显眼,但与他近在咫尺的两个下属侍卫却不敢直视。
“对不起,是我手滑了。”一个侍卫低声认错。
“以你的身手,会连一片瓦都握不稳?”司笈依然愤怒,“你居然会用这么拙劣的谎话敷衍我,你这是在侮辱我的智力吗?”
另一个侍卫终于忍不住低声解释了一句:“是因为我们看见厨房那边瓦顶起烟,才分了神……副长,你必须相信,这是一道值得我们为之震惊的风景。”
“若烧火就会起烟,这有什么奇怪的,够得上用‘震惊’来形容吗?”司笈的话虽然这么说,但他脸上神情明显比之前略微缓和了些。
“当然……”那侍卫见副长脸色稍缓。自己也得以精神放松了些,为表示尊敬与歉意而微躬着的背挺直,摊手说道:“……但你如果知道差点把厨屋也点着了的人是谁,你可能还会觉得‘震惊’这个词的形容力度太弱。”
——
林杉替做灶前烧火奴的结果不会是把厨屋也点着了,而是让居所里所有的人今晚都辟谷。他很可能不是来烧火的,而极有可能是来灭火的。
幸亏他身边还有一个陈酒,他在灶前烧火这一漆黑道路上的种种失误,她随时能轻松为他打好补丁。
拿着竹筒抵在还有点点微弱火星的位置吹气,随着火势渐起,气流自竹筒一端传输入灶膛里的速度也变快。很快灶膛就亮堂起来。
陈酒将竹筒放回柴堆上。同时随口讲解了一句:“催炉火才用蒲扇。灶里却是扇不得。一来不易将风扇进去,二来就算强扇进去了,同时也会卷许多柴灰出来,这样烟尘弥漫的厨屋难得做出什么好饭菜。”
“我果然没有烧灶的天赋。可他们几个都坚决不信,不过……现在他们应该能亲眼见证了。”林杉继续翻书,嘴角上挑,虽然没有说什么委婉话语,但厨屋内刚才干枯的气氛陡然就温润起来。
一面墙砌得再无缝,要让阳光穿透它,其实只需要搬开一块砖的空间。
……
京都内城北大门前的宽阔场地上,大清早就驶来了一行车队。
这支车队里的马车制式比寻常车驾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高度,而车队马车顶部的一角。都插有一面小旗。小旗是以黑色布料做底,上面用白色的丝线绣了一只展羽燕子。
京都商贾、甚至有一些百姓都知道,有这样旗帜的车队,都是燕家名下的产业。
篆在车身上,并以湛色漆描过的燕子徽记是固定的。每一辆车上都有,但燕子旗是活动的。这种小旗还分两种,白色燕子表示是空车行走,可空车行走是燕家商队很少做的事。
燕家家大业大,生意做大的同时,各项分工也是做得极精细。有货运来,即有货运回。来货在出发时,相关的资料已经先行至目的地,提前着手准备车队回返时要载回的货品,以此减少路程上的时间与物资的消耗。
这种高效率精配合的行商规则,燕家早就做熟得如可以信手拈来。
一般来说,燕家车队在回程时,可能会有一两辆车挂白燕旗。那也许是因为在来的路上,有少数马车出现磨损问题。
在回程的路上,为了保证货物的安全,燕家商会几个主要的负责人在商讨后做出规划,允许有问题的车驾挂白燕旗,空车返回,列入正常消耗。
燕家对载货用车的配置和改造修缮等技术,都是严格保密的,与他们家设立在创业总会的那个强大的运算中枢一样,是不外传的知识财富。
为了加快办事效率,所以才会用两种小燕旗区分车辆。待到达目的地后,马车可以不用清点,直接两派分开,一路卸货、一路入库待修。
但在今天清早,无论是城楼上的守兵俯视,还是城门口出入城的百姓闲眼平视,都能轻易发现,燕家长长的车队里,白燕旗数明显要多于黑燕旗,这表示车队里以空车居多,但这样的车队出城门的过检依旧慢得有点离谱。
从丞相府出发的三辆马车在行到京都北门,排在燕家车队尾巴上后,就一直没动,这么僵在原地都快有一个时辰了。
如果车队的车都是满载,可能通检的速度是要慢一些。可是明明有那么多车上插着白燕旗,这就让等在后面的人有些缺了耐心了。
丞相府的马车在停了片刻后,打最前面那辆马车上的车夫终于觉着有些等不下去了,忍不住跳下车,跑到前面绕着燕家车队走了半圈,凝神观察了几眼。
然而他这么做,对于加快车队的通检出城,丝毫起不了作用。没过多久,这车夫便回来了,他没有找到燕家商队滞留的原因。而他眼中的烦躁之意更重了,同时还增了许多无奈心绪。
这车夫慢慢行返,并没有回他自己车上。他认为,反正这会儿车仍走不了,他回去也是干等,不如问一下负责此行的一个人,或许可以改变出城路径?
于是他跑到中间那辆马车旁,看见驾车位置上那人仍然不急不躁的端坐着,他斟酌了一下,压了压心里的烦躁后。才恭声问道:“高老大。你看现在怎么办?”
车夫恭声称呼的“高老大”指的即是那端坐之人。他本名一个‘潜’字,实际身份并不是马夫,而是相府十家将之一。
虽说十家将的排名,并非严格凭照个人能力高低为前后顺序。但高潜是个例外。他排在十家将首位,除了名序在前,他的智谋与武功综合起来,也是十家将中最强人。
尽管丞相没有指定过什么,但在私下里,十家将以高潜为领导核心,在大事上听丞相号令,在实施过程中,许多细节处则多与高潜商量。待他拍板定策。相府其他家将护院,乃至家丁杂仆,心里也都对高潜存有几分敬意。
在此次丞相指派高潜护送岑迟去西北寻医的事件上,也可以看出相爷对岑迟、以及对高潜的重视。
这一趟行程,将可能是越走到后面。就越渺茫而危险。相爷唯相信高潜可以胜任此行,这样的派遣决定,除了包含他对高潜忠主义事上的信任,还有对他能力的信任。而派其他人同去,怕是要去送死。
高潜深知这次远行,道险任艰,但这也愈发刺激了他要为相爷效忠的心意。
听到那车夫的询问,虽然对方的声音很恭敬,并且刻意作了掩饰,但高潜还是很容易就听出其语调中蕴着的急躁,他的回复只是平静而简单的三个字:“什么事?”
看到高潜丝毫不急,但自家三辆马车被燕家车队堵在城门口,是睁眼可见的情况,车夫忍不住轻声叹了口气。
他指了一下前方不仔细看就看不出在移动的长长车队,慢慢说道:“小的刚才去前头看了看,发现这燕家的车队虽然在走动,但是走得实在太慢了。而且前面的车与车之间明明空隙已经很开朗了,但最后那五辆车却像是车轮子烙在地上一样,丝毫不往前面走啊!”
高潜沉默了片刻后道:“我们不可能插队进去,再等等。”
车夫似乎心中早有计划,闻言立即开口,打商量道:“这不像是燕家行商的习惯,会不会是出了什么事?高老大,不如咱们换一个方向出城吧!要是燕家这次运送的货品真的存在什么问题,要滞留在这里,咱们不能陪着他们一起干等啊!”
“如果是车上的货品出了问题,结果只可能是被京都府派官兵来,全部拖走,留押在大库那边,而不会是在城门口继续通检。”高潜很快就摇了一下头,否定了车夫的这个推测,又补充说道:“燕家家业庞大,所谓树大招风,而我们南昭的皇帝是十分重视律法建设的贤君,燕家无论如何也不敢在重镇京都弄出什么违反禁令的商业活动。”
沉吟了片刻后,高潜又否定了车夫的建议,淡淡说道:“北门一直是货运稍疏于其它三门的,西门最为拥堵,而因为海运即将,东门现在应该也堵了,我不认为还有别的门好走。不用提南门,要我在内城绕那么一大圈,出城后再从南绕到北,如此周折,不如在这儿再等等。”
高潜虽然一直没动,但一应想法早在他心中梳理过并得出适中的对策了,而那马车夫则从高潜的话里听出了自己的思维狭隘处,他不由得面色一惭,没有再擅自建议什么了。
沉默无言时,车夫听高潜又说道:“过午了,不知还要等多久,车里的岑先生还病着,不能陪着我们这般干耗,你先去买泄食来吧,要热的。”
马夫接过高潜递过来的银子,随口问道:“不知道您和那位先生在吃食上有没有什么讲究?”
高潜闻言似乎想起一事,转身伸手要掀马车门帘。但手刚伸到半空,将将触及到布帘边沿,他又犹豫了。末了他还是放弃了这么做。并跳下马车,往后面那辆车走去。
第三辆车里安置的是同路的一名医者,相爷花了重金,才买了他愿意离开自己的医馆,一路同行去西北,方便在路上照顾岑迟。
高潜问询了那位医者,心里有了主意,这才又回来,叮嘱了准备去买饭食的马夫具体要买什么。
那马夫一路小跑着去了,高潜则重新坐回马车上驾车的位置。尽管他已经极小心的放慢了动作。但马车还是为之微微前倾了一下。
车中。忽然传来轻微的一声叹息。
高潜心绪微动。隔着车帘冲里面的人轻声道:“是不是在下打搅到先生了?”
相爷曾请岑迟做过一段时间的史三公子的西席,虽然这个西席先生的任命,岑迟并没有尽职,但相爷赋予他的荣誉身份。相府中没有人敢轻视。
高潜的年纪比岑迟还要长几岁,但因为岑迟有这一重际遇在前,外加他本人待人从来没有恃才傲物的性子,府中仆人因为这一点好相与,大多也对他存了敬意,所以就连十家将成员也受到情绪感染,愿意称他一声‘先生’的。
“其实我早就醒了。”车中的人喘了口气,又道:“因为不想动,所以就没动。”
高潜掀开布帘一角。就看见一脸疲惫的岑迟靠坐在车内一角。
他中了那种慢性剧毒后,虽然不会立即毒发身亡,可是,他不过捱了几天的工夫,整个人顿时憔悴得明显。双眼的下方也已出现一圈淤青,这是脏腑气运紊乱的现象。
听医者说,中了那种慢毒的人,先是会感觉浑身无力、嗜睡,身体会间歇性感觉麻痹,仿佛血液滞留了一样。
高潜是习武之人,非常清楚气血滞留的那种麻痹感是个什么滋味,他看着岑迟连喘气都费劲的样子,不禁有些同情,温言道:“先生需要多休息。”
可岑迟看见高潜把布帘掀开,视线触及到车外的一抹阳光,他先是眯了眯眼,待适应了后,他就朝车门处爬了过来。
休息再久,也恢复不了健康时的力气了啊!
岑迟爬到门旁,仿佛爬完了一座山一般,喘了好一阵,但他身体上又不像刚爬完山的人那样,有发汗的表象。
高潜看着他这个样子,有些担心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岑迟喘匀了气,环顾了一下四周,随后轻声道:“马车怎么还停在这里呢?我记得刚刚我睡着过去时,我们的马车已经快到城门口了。”
“前头是燕家商队,可能是过检步骤复杂,拖慢了出城速度。”高潜温言说道:“本来有换一处城门出去的打算,但不知道其它几门情况如何。内城限马令太严,先生身体不适,在下不忍带着您来回折腾。”
岑迟似乎没有在意这个问题,只是随口说道:“你这样干等,不找点事做?”
“找事做?”高潜疑惑了一声。他实在想不清楚,这个时候还能找什么事做,能够耐着性子等就已经不错了。
岑迟叹了口气,说道:“如果你有空的话,给我弄把拄杖吧。”
高潜闻言一愣,他没有立即明白岑迟话里的意思,但等他明白过来之后,他不禁目光一沉,旋即神情极为认真地说道:“先生,在下一定会带你寻得良医的。”
岑迟勉强笑了笑,说道:“我知道你不会辜负史公的期望,但目前看来,我的确还是需要一把拄杖。”他这话说完,便将目光投向了前方燕家的车队之中。
高潜犹豫了一下,终于是同意了岑迟的说法,语气稍微一缓,道:“那在下着空就办。”
岑迟随口道:“不着急,路上随手折根树杈削一把,也是可以的。”话说到这里,他将目光从远处车队那里收了回来,陷入思索的沉默之中。
高潜见状,也将目光投向前方,看了两眼后又收回目光看向岑迟,轻声问道:“先生在想什么?”他在问岑迟的同时,心里也在问自己:难道真如刚才那车夫所言,燕家商队里头出了什么问题?
岑迟目光微抬,注意到高潜眼神中的那丝警惕,连忙摆了摆手,道:“没什么。燕家似乎是在等人,车队里空出了一段路,没怎么动。”
经他这一句话提醒,正在想着刚才那车夫之言的高潜似乎也有些按捺不住了,他的声音稍稍提高了一些,道:“怎可如此。如果情况是这样,他们就应该让一步,让咱们赶时间出城的人先行。”
“再等等吧。”
同样的话,高潜刚才对那马车夫说过,现在却是由岑迟以此来宽慰激起情绪来了的高潜。
可此时的高潜就如刚才那位心里头压抑着焦躁的车夫一样。听不了劝了。
他没有因为岑迟的劝而释下心绪。只是忍不住又道:“为了这么无聊的事拖延。在下可不想再忍。如果错过了时间,今天傍晚赶不到下家驿站,他们燕家不介意露宿,可先生怎么能陪着他们耗?”
岑迟见高潜似乎有要到前面车队里理论的意思。连忙拉住他,劝阻道:“我也只是猜猜,也许别人是真有什么事,也说不一定……”
他的话刚说到这儿,前方车队里忽然发生了变故。
就听车队中传出一个人的声音,音色洪亮,中气十足,高声道:“燕九字,前行一阙。”
那声音微顿后。又道:“燕十字,前行二阙。”
那声音所挟着的语调,似乎是在发出一种命令。声音顿时,车队的中间就有一辆马车慢慢前行,但前后两端的马车依旧稳稳停在原地。
那声音接着又叫出了“燕十一字、十二字”的名头。施的都是前行的命令。
整个燕家商行的车队里,只有中间几辆马车在随着那命令一扬一顿的发出而慢慢活动,前后车辆的位置都没有变化,但中间部位已经空出了较长距离的一片空地。
对于长处在陆地行商的燕家而言,总商会早年就已经制定出一套专属燕家车队的口令,近年来也有其他陆商开始模仿,但大多都做不到燕家商队的恪守与规范。
那口令中的数字,代表的是车队中车辆的单独序号,但如果是在前后都有商队时,数字序号前的商会简称就有必要高呼以示警了。
此时北城门内的空地上,只有燕家一家商会的车队,可尽管如此,那发令人也没有省去数字序列前的商会番号。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燕家商队的指挥人员在引导车队行进时,所喊口令都是规范一致的,丝毫不会改动。
至于口令中的那个‘阙’字,则是专属于燕家行商活动中,距离的度量衡,燕家的一阕指的就是燕家商车一个车位要占的长度。
燕家对其商队行车列队的相关口令,管理到了接近军方兵士列阵口令那般严明的程度。商界有一句话形容得很贴切:商界之争,譬如战场。因而燕家这个商界庞然家族,能把下面做事的人管成这个样子,也算潜移默化的形势造就。
此时在场之人如果熟悉燕家此类口令的意思,在听到车队前方传来的口令指引时,即便不走近亲眼看一看,大致也都能猜出车队的中间,现在空出了可停三辆马车的位置。
岑迟本来是要再劝高潜等一会儿,但在听到那几声口令后,他便顿了声。过了片刻后,他再开口时话已变了。
“燕家行商多年,一应事项布置都恪求完美,从未传出半路补货的事例,看来此次他们真的是在等人,想必我们很快也可以走了。”岑迟说完这话,就又爬回车内去了。
被他掀开后又垂下的马车门帘还在微微晃动,不远处就有别的马车轮轴转动碾地的声音传来。
高潜偏过头朝声音的来处看去,就见不远处驶来三辆马车,但从那马车的制式上看,三车都属于旅车,也就是载人所用。
载人旅车与载货商车本身从外表上看,区别甚微,但如果与燕家车队里那种又高又宽、显得四平八稳的商车比较起来,不同之处就比较明显了。
那三辆马车走得都不快,使高潜得以看清驾车之人。其实如果是寻常马夫也便罢了,但高潜赫然发现,手持缰绳操控为首那辆马车的人,恐怕并非一个寻常马夫那么简单。多看几眼后,高潜心中得出让他有些不敢相信的结论。
坐于为首马车驾车位上的人,仅从他发冠上嵌的那块碧玉的估算价值。以及他腰间挂的那把半露在锦袋外的算盘来看,即便他不是燕家那位少当家,也跟燕氏商会的决策高层脱不了多远的关系。
原本高潜还有谐疑,这三辆马车或许是别的要出京都的大户人家所派,但看见为首马车上的那个冠玉青年人后,他不再怀疑,乘坐此车的人绝非等闲之辈,或许未必是燕家的族亲嫡系,但也绝对与这个大家族有不疏的关联。
只是,在明白了这一点后。高潜的心中又升起新的疑惑。
燕家这是要做什么?
虽说燕家如今的家业。已登上陆商之首。并且布施在昭国地域上的生意,也是占燕家总产业大头的,但燕家商会的总办事处却不在昭国地域以内,而是在燕家发家之始所处的西陲小国。
地处昭国以北。挤在北雁和西面的大青川中间,还有一个地域并不广阔、但非常富有的国家,国号梁。
梁国的建国时间并不太早,区别在于,北雁是大周之前更久远的大业帝国的分支,而梁国算是大周中期的一个分支。如果只是以时间划分,梁国的建国比昭国早,但又比北雁晚。
历史编纂行内有一种说法,北雁在北疆ji权建国。所拥长处偏向军队的力量,而北雁与南周的文明建设又是同受承于大业帝国的经验。
不过,北雁经过百余年的吸收转化,以及历经局势微变化考验后,在军事能力上已经远超南周。但又没法完全匹敌南周的综合国力。在两国边界接壤的一道关防里,兵士之间长期处于对峙状态,这就像一把宝剑对上一支长矛,谁都不服谁,但要真打起来,谁也没有完全的胜算。
在这种情况下,原来大业帝国的领土上,除了最早分化出了北雁和南周两个集权国,各踞一方之外,在这周围还出现了一些小型政权。
在经过数百年的时间考验和洗刷后,十年前南周溃亡,但也不是被北雁吞并,而是由另一个新的君主集权覆盖。而在这两国的周边,数个小国也是兴亡替代,现如今存在的,就是青川流域的流贼和各方面建设都比较完备的梁国。
梁国偏向商道强国,这是现在的南昭君主十几年前还在北疆戍边时就见识过的。商道精神,能让冰冷的银子散发极致光彩;商道中人,有着极其敏锐和滑中有锋的口舌,近乎有谋士之智,但又丝毫不恋眷权术,是一个很特别存在的群体。
之所以有撰史学者称梁国是南周的分支,是因为梁国的建国时间具体追溯,约在南周国运两百多年的时候发生。
那个时候南周的国力已经到了近乎顶峰,但当时的国君仍然排斥民间的商业活动。于是便有一些商人自己走到了一起,并且不再在这片无法让商道精神与智慧开枝散叶的土地上停留,去了西北角,开辟新天地。
所以说,梁国的文化受南周的影响很大,但又有着很明显的本国特色。
梁国重商,雁国重军制,至于现在诞生时间还不太长的南昭朝廷,目前看来是将南周的大综合特色继承了七八成。
其实前朝施用的国策于社稷民生上并没有太大失误,只是当局者自己犯浑要‘拆家’,那便是一块铁板也得被他们自己整出窟窿来。
梁国建国也有一百多年了,然而燕家商会真正开始纵横于广阔的南北大陆上,算起来全部历程也只是体现在一代人身上。而若要推衍一番,即便燕家是在梁国发家的,那大抵也是沾了他国特长的缘故。
梁国只是给燕家立业发家提供了制度上的顺水方便,这本来就是梁国的国朝特色,但这不表示梁国国主以君权特别照顾过燕家。而燕家聚敛的山般财富,还是他们燕家自个儿的私人资产,与梁国国库储备不沾关系。
以平面视角来看,燕家发家之时,南周正在走最后一段的下坡路,流民遍野,战火四起。在那段年月里,即便燕家祖上不在意南周昌农而贬商,硬要在南周的地域上扎根,那便如一场必败的豪赌,绝对是不可能为之的。
————
ps:卡到吐血,前半章写了将近十小时,后半章只用两个多小时,痛苦啊。
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
你正在阅读,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我们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