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7章 自取之


小说:蜀汉之庄稼汉   作者:甲青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90532/ 为您提供蜀汉之庄稼汉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丞相说了,兄长这个益州典农校尉民属官,朝廷暂不另委他人,让兄长自取之。”
  耳熟,非常地耳熟!
  刘备当年死的时候,也曾对诸葛老妖说过“自取之”的话。
  意思有两个,一个是自己取而代之,一个是自己再取他人而任之。
  但不管是哪一个,都不会影响大汉后十年的政治走向。
  那就是政令皆出于诸葛亮。
  诸葛老妖肯定是不会取而代之的,但阿斗从此就多了一位相父。
  所以这时听到诸葛老妖对自己说出“自取之”的话来,冯土鳖一时受不住这话,差点就跳了起来。
  “朝廷官吏,乃是公器,如何能私授?”
  冯永有些惊疑不定,心想老子又不是没和诸葛老妖打过交道,就凭他那抠搜的模样,怎么可能会这般大方?再说了,他也不会是这种人啊。
  “非是私授。”
  李遗解释道,“丞相还说了,这典农校尉大汉仅有一位,便是兄长。”
  “兄长熟知农耕,若是属官委了他人,说不定反会缚住兄长手脚,倒不如让兄长自取,选些合用的人手,到时记得上报便是。”
  嗯?
  听到这话,冯永这才放下心来。
  这个才正常嘛。
  虽然说是“自取之”,但也还是要上报备案的,所谓合用的人手,意思就是报上去的人,肯定不能太过于马虎。
  益州典农校尉,督益州农事,凡有所见,或益州诸地农事,皆有督促上奏之权。
  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上和汉中典农校尉丞没多大区别。
  都只是一个高级顾问。
  只不过益州典农校尉比汉中典农校尉丞高级一些,可以四处晃荡,不必死守在汉中。
  但手中权力却是没增加半点。
  从能叨叨汉中农事升级到了能叨叨整个益州农事。
  还是一样的只能动动嘴皮子,不能动手,算个毛的权力?
  “益州典农校尉,属官有几员?”
  冯永问道。
  虽然是虚职,但冯永却知道,这是诸葛老妖第一次对自己明确地表达了他对自己的看法,大体的意思就是自己可以去找几只土鳖伙伴了。
  这就与后世的那些领导对手下的鼓励差不多:小伙子,我很看好你哟,平台我给你了,机会我给你了,就看你自己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官帽子是很值钱的,更何况有了赵广和王训珠玉在前,某只土鳖手里捏着的官帽子那就有了某种加成光环。
  即便是虚职,那也是价值不菲。
  跟着某只土鳖走,只要姿势正确,功劳那是躺着就能拿。
  这个道理,李遗看得很清楚,所以他才会那么兴奋。
  “典农校尉一职,乃是丞相为方便屯田而制,兄长是担任此职的第一人,故小弟也不甚清楚。但依汉中典农校尉丞例,左右司马肯定是有的。”
  李遗顿了一顿,又继续说道,“而且听丞相所说,益州地广,若是典农校尉下边只有左右司马,只怕管不过来,故下边可能还要设些吏员。”
  什么丞相为方便屯田而制,明明是学了人家曹操旧智,你以为我不知?
  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此时的官和吏区别并不大,所谓的官,一般是指某一部门的最高长官,而吏,则是官下面管理具体事务的官员。
  所以说,李遗说所的设些吏员,其实就是设些官员。
  冯永心里想着,眼里却是精光一闪,“这么说来,此次丞相却是给了好大的方便。”
  “不错。”李遗掩不住兴奋地低声说道,“兄长若是有心,只等朝廷旨意一到,到时不知多少人会求上门来。此事兄长可得好好谋划。”
  “所以文轩这才许了樊阿,说是可以让他的后人出仕?”
  冯永眉头皱起,“就算如此,只怕丞相那边也不好过。”
  先不说这樊阿那些徒子徒孙的身份,就是樊阿自己,即便是他有些名声,那也是从医得来的名声,哪有那么容易出仕的?
  “当然不是立刻出仕。”
  李遗笑道,“小弟此次虽说是许了樊家的出仕,但哪能平白无故地就能让医工得了官职?”
  “小弟只是保证,若是樊家愿意到汉中出力,皆可改贱籍为良籍。族中子弟若有出挑者,以后寻了机会,再推荐入仕。”
  贱籍改良籍,对冯永来说那是最简单不过的事。
  李遗可是南乡县的县令呢,基本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可是纺织工坊无贱籍这种事原本就是在冯永的计划里面的啊。
  冯永有些愕然地看了一眼李遗,“文轩的意思是,先让他们改良籍,然后再让他们等着?”
  “这是自然,不然哪有一改良籍就马上入仕的?”
  李遗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
  “他们信?”
  这不应该啊,难道凭你一句话,就能让樊阿那种人老成精的人相信?
  “换作他人自然是不会轻易相信,”李遗有些邪邪地一笑,“可是小弟的大人对他们有恩啊,所以那樊阿,就是不想来也得来。”
  “只要他来了汉中就好说了,兄长手里不就快要有几个官职了?到时只要朝廷旨意一到,他们自然就会相信小弟的话了。”
  “那也不能说给他们啊!”
  冯永还是没明白过来。
  “没说这一次给他们啊。”李遗呵呵一笑,“既然兄长能有第一次,说不定就有第二次呢?”
  我靠!
  原来你压根就没打算兑现承诺?
  鬼知道第二次是什么时候?
  说不定以后再没有第二次了呢?
  所以李遗这一手黑啊!等他们人在汉中扎下根来,难道还会想着折腾回到南中?
  再说了,拿李遗的话来说,我又不是不给你,只是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贱籍没人权啊!
  看这李遗的模样,坑人坑得一点心障碍都没有。
  “兄长不必忧虑。”李遗似看出了冯永的心中所想,“兄长别忘了,这南乡县,丞相亦未派县中属官……”
  冯永终于醒悟过来。
  这南乡县,好像也是诸葛老妖扔给自己几个毛头小子折腾的试验地。
  如今县衙,也就李球和黄崇,剩下的都是工坊护卫队,有事就临时拉去冒充一下衙役。
  “只是这南乡县,如今越是繁华起来,只怕丞相以后未必还会像现在这般放手不管。”
  冯永若有所思地说了一句。
  “但南乡县是在我等几人手里起来的,丞相以后就算是再派他人过来,新县令那也是要承我等的人情的。”
  李遗却是丝毫不担心。
  “再说了,有纺织工坊在这,未来的县令,又如何能绕得过兄长?”
  冯永看了一眼李遗,心道这文轩不愧是世家子出身,这副利益的交换理所当然的模样,倒也符合他的身份。
  冯永点点头,“说得也是。”
  这倒不是两人在说大话,而是事实。
  以后就算是李球调往他处,诸葛老妖打算把南乡纳入手里正式管理。说句不客气地话,不但是新来的县令,就算是诸葛老妖,那也是要考虑一下冯永几人的态度。
  从一个荒凉之地变成一个繁华之地,这其中的艰辛,谁都可以想像得出来——虽然主要是冯土鳖手下奴隶们的艰辛。
  但就算是手里有几千个奴隶,也不是谁都可以搞出这一片繁华之地的。
  真要那么简单,那大伙满世界捉奴隶去算球!
  没错,现在大伙确实是满世界去捉奴隶,可是要是没有某只土鳖的一番巧言令色,啊呸,是一番出谋划策,大伙哪来的这浑身干劲?
  所以还是要看人。
  什么都不做,就想伸手摘桃子,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再说了诸葛老妖既然处事公平,那么自然会在别的地方给自己几人给予一些补偿。
  所以到时候,如果樊阿的那些徒子徒孙们,当真有出挑的,推荐出去当个底层小吏,那应该不算是什么难事。
  “我得文轩相助,不知省了多少事。”
  冯永展颜一笑,赞叹道。
  “兄长过奖了。”
  李遗得了冯永的称赞,似乎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嘴里自谦着,脸上却是掩不住的笑意。
  只是听着李遗的口气,仿佛因为樊阿等人是医工,所以对他们很是不以为然,冯永心里便有些疑惑,“那李当之虽然姓李,但也只不过是一个医工,如何能得到蜀中李家相助呢?”
  李遗是世家子,他的态度,自然也代表了大部分世家中人对医工的态度。既然看不起医工,为何又会对李当之伸出援手?
  李遗摇摇头,说道,“此事小弟亦不大清楚,似乎是那关中李家的家主受过华元化之恩,加上那李当之又是关中李家出去的人,关中李家这才愿意拉李当之一把。”
  冯永点点头,“这么说来,关中李家,倒是欠了蜀中李家的一份人情了?”
  李遗笑了笑,有些不以为意道,“区区医工而已,即便是欠了,又能欠多少?只不过是看在同源的份上,顺手而为之,倒不是什么大事。”
  冯永点点头,心想华佗的传说很多,说不定是他曾去过关中,给李家家主治过病,这才有了一份人情。
  看着李遗脸上也有些风尘之色,冯永有些歉然道,“文轩从锦城那里赶了回来,一路定是劳累了。我却还这般问事于你,让你不得休息,当真是不应该。”
  “文轩还是快去休息,事情也不急于这一时,有事等文轩休息好了再说。”
  李遗赶了这么远的路,又和冯永说了这么多的话,当真也是有些疲倦了,当下也不矫情,点点头道,“那小弟就先下去休息了。”
  李遗走后,冯永坐在椅子上,手指头轻轻地敲着桌子,面露深思之色。
  如果真如李遗所说的,诸葛老妖只升了自己的官,却又让自己另行推荐属官,那么赵广和王训怎么办?
  难道诸葛老妖觉得赵广和王训觉得两人没有功劳,所以暗示自己,不打算再升赵广和王训的官了?
  想到这里,冯永摇了摇头,心想这道理讲不通。
  赵广和王训怎么可能没功劳?不但有,而且还不小。
  从诸冶监到汉中典农校尉丞,这两人一直是自己的左右手,自己升了益州典农校尉,按道理他们也应该跟着升上来才是,可是偏偏诸葛老妖却是没把左右司马定下来,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如果说是因为担心自己结党营私,那为什么又会让自己“自取之”,这很明显地就是让自己开始培养班底嘛。
  想不通这个关节,冯永就没办法摸清诸葛老妖的意思,摸不清诸葛老妖的心思,那他怎么“自取之?”
  报上去的人要是被刷下来,丢脸可就丢大了。
  就算是诸葛老妖给自己这么一个面子,对自己报上去的人照单全收,那估计自己在他心里也会大打折扣。
  自己倒是无所谓,大不了来个眼不见心不烦,跑去南中当个逍遥田舍翁,反正几十年大汉亡后南中也没大乱,怕什么?
  怕就怕赵广王训要跟着受到牵连,这却是冯永心里不愿意看到的。
  虽然如今喊他唤作兄长的人很多,但在外人眼里,被真正刻上了土鳖标签的,其实也就赵广和王训两人。
  王训自不必说了,他的老爹王平都是受了冯永的推荐,这才在大汉丞相那里露了脸,又被派往南中当了都督副将。
  至于王训自己,更是一路跟着冯永这才爬上来的。
  说句不好听的话,就算是冯永自己作死,干了什么不该干的事,惹恼了诸葛亮,王训自己都要抢先跳出来把事情揽到自己身上,尽量避免牵出冯永。
  因为只要冯永在,那么王训自己就还有机会再重新起来。
  但冯永一旦出事,那王训被人踩下去那是妥妥的事。
  就连王平可能都要受到牵连。
  至少在王平没有立下大功劳之前,没有成为朝中或者军中山头之前,这种情况不会有所改变。
  就算是王平成了大汉砥柱,那一样也摆脱不了冯永烙下的印记。
  父子两代皆受其恩惠,哪有那么容易洗清的?
  所以他们王家是和冯永绑定在一起的,骨肉相连。
  至于赵广,如今则算得上是大汉的英雄之后。
  但这个英雄之后,不单单是因为他的老爹是赵云。
  相反,他得了这个赞誉,从赵云那里得到的帮助甚少。赵老四这个基佬,和诸葛老妖基情满满,为了逼出冯永,甚至连自己的儿子赵广都舍得下手去坑。
  如今赵广一手揽着不少功劳,一手握着令人眼红的钱粮——虽然这份钱粮尚未兑现,但如今谁不知道纺织工坊赚钱?
  头上还戴着官帽子——虽然眼下帽子有点小,但谁都可以预见到,以后肯定是要换大帽子的。
  这些可都是跟了冯永才得到的。
  就连他的大兄赵统,还在苦哈哈地熬资历,很明显混得都没他好,。
  赵云在世的时候还好说,要是有朝一日不在了,赵广就算再怎么和赵统亲密,那也得在别的地方重新开宗立府。
  不然就凭着如今这趋势,赵广以后作为小宗,钱多,官大,权大,而赵统作为大宗,除了袭爵得了个空头名号,剩下的一切都比不过赵广,脸面往哪搁?
  两兄弟不介意,但再往的后辈呢?谁能保证不会翻脸?
  所以赵广自己重开一个赵家,那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也是自古以来古人最喜欢做的事。
  开枝散叶,却又同枝连气。
  关中李家和蜀中李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关系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