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郑玄的弟子


小说:三国之孙氏强敌   作者:夜冭魅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93518/ 为您提供三国之孙氏强敌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青州,临淄。
  孙策坐在堂上哈哈大笑,岳飞和薛仁贵的战报已经送到他的手中,对活捉袁买这一件事,他是真的很惬意。
  袁绍辛辛苦苦播种,万般呵护的护养,才把这四个儿子拉扯大,结果最先是被自己弄废一个,然后弄死一个,现在又活捉一个,只恨系统不发布该类任务,否则恶趣味满满的他,一定不惜一切代价,再把袁尚也弄来玩玩。
  “夫君何事这么开心啊?”
  今日孙策正在吕玲绮这里看孙霸母子两,见有战报,也没避险,当着她的面就开始观看。
  “哦,你那个妹夫了不起啊!俘虏了九千袁军,还抓了袁绍的儿子”
  薛仁贵今年已经正式和吕布的养女成亲,所以按关系,薛仁贵也成了孙策的妹夫。
  “哦?是薛礼啊,父亲若是得知此事,相信也会喜不自禁”
  “嗯,那我就先走了,让岳父大人别再操练霸儿了,这么小练什么枪法”
  “噗嗤,这事还是你说吧,这可是父亲最大的乐趣,我可不敢忤逆他”
  摸了摸脑袋,孙策一想还是放弃了,起身便走。
  吕玲绮看着日头,差不多是晌午,又不由问到“不吃了午饭再走?”
  孙策头也不回的答道“不了,一会儿还有个重要的事”
  康城书院。
  还没进屋,孙策就听到了里面的争论之声,吵得沸沸扬扬,大有一言不合就要动手的意思。
  “你这字不对,是简化,不是让你画茧!”
  “哎哟,你懂个什么,老夫这是就是最简单的写法,倒是你,看看你这个闩字,你确定这是字?”
  推开门只见张昭和张纮正争执得面红耳赤,他俩一个是东海书院院长,一个是谯县书院院长,为了造字一事,都不辞辛劳的赶来临淄。
  不过最初还是多亏康成公,就像孙策凭请他们做院长时一样,要不是郑玄刷脸卡,两人不可能这么快就到。
  至于郑玄本人,他倒是希望自己真能插手此事,可是身体不行了,整日都躺在床上,连说话都很吃力。
  而且还不仅如此,据国渊说,郑玄已经着人给他的两个弟子去信,招他们回来参与。
  不说此念到底是为了私心还是公心,反正孙策是满心欢喜的,参与的人越多,对推广简体字就越有利。
  “伯符,你来看看老夫这‘回‘字,到底有什么问题?”
  “啊,对对,你来了就好,老夫这‘闩‘字又怎么样?”
  见得孙策进得屋来,赶紧拿出他们思考了一上午的字,打算给孙策这个简化字发起者看看。
  到底说来,他们是被称作二张的存在,孙策的那一套简化方式,他们学到了七七八八,但也仅仅是七七八八。
  展示在孙策眼前的是两个有点眼熟的字。
  “两位先生分别写的是回和闩?”
  “哦?伯符看出来了?”
  孙策这么问,让张昭和张纮十分开心,却忘了,这其实是他们自己说的。
  “嗯,两位先生果然是大才,已经深得简化字的构字原理,不过如果这样,岂不是更好,回字就用两个口,闩字则用一个门,当中横一根木,言简意赅,既形象又简单”
  张昭、张纮两人还在体会其中奥秘,门口蔡邕却先拍手称好起来。
  他没有看到字体究竟是怎样书写的,但凭孙策口诉,便已然知其写法。
  “伯符,你可是深不可测啊,这么多年来,老夫从未对一个晚辈发自内心的佩服,你是个例外”
  蔡邕身后还跟着两人,等受过孙策拜讫后,介绍道“来,伯符,还有两位张公,老夫给你们介绍一下,此二人便是康成公之前所言的两名弟子,管宁和邴原,他们知道造字一事,可是马不停蹄,星夜兼程而来”
  是管宁和邴原!
  孙策心里很是欢喜,在这个时代,此二人相较于蔡邕和二张,虽是后辈,但名望和地位完全不亚于后三者。
  他们的到来,无疑对简体字的推广,再度增加了公信力和说服力。
  “孙策,见过管宁先生,邴原先生,一路从辽东来此,路上辛苦了”
  管宁到不觉得孙策听说过他们有什么不对,相反要是不知道他们二人,只能说明孙策孤陋寡闻,不过连他们身在辽东也知晓,却有点意外。
  “哦?征东将军知我二人在辽东?”
  “实不相瞒,辽东也有在下的锦衣卫,毕竟公孙度没让在下省心”
  这一点,孙策没有隐瞒,实事求是。
  “原来如此,公孙度狼子野心,一心相当辽东王,我等在知道征东将军挫败蛮夷联军,打退公孙度时,还不禁举杯相庆”
  灵光一闪,孙策忽然想起一件事“那不知两位先生可知目前公孙度是个什么状况?”
  管、邴二人自辽东而来,对公孙度的情况,他们应当是再了解不过。
  “说来惭愧,于情于理本应该在征东将军北伐的时候,我二人便当将军情相告,奈何公孙度把我二人看管得极为严谨,若不是此次恩师相招,怕还来不得青州”
  顺着邴原的话,管宁接着继续说“公孙度最近才新征两万,算上整个辽东,可战之军大概有七万人,不过他一方面要防备鲜卑,另一方面又要威慑乌丸、匈奴,所以他能调动的兵马,实则不超过五万,且这五万之数里,有骑兵万余,如果王猛再度开战,相信公孙度还是会攒动乌丸协助,如此,王景略要对付骑兵,至少在三万之数”
  认真的听完两人带来的消息,孙策觉得心里评估了一下,武斗军、蛟龙军、平虏军、解烦军这四方军,应该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三韩半岛的各种情况。
  “辽东内部对公孙度有没有什么不满?”
  “内部?百姓对其是不待见的,要说乌丸人,对他也不是真心服从,迫于无奈罢了,而且也主要是靠近辽东的部分乌丸,这部分乌丸连丘力居都没有整合过,再加上各自为政,才让公孙度有机可乘,如果征东将军能拉拢一批乌丸人,相信是一个不小助力”
  还别说,邴原的提议,还真可以试试,孙策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记错了,好像乌丸是长期仰大汉鼻息的,如果自己以上位者的身份和他们进行谈判,或能收到奇效也说不定。
  “唉唉?我说,你们是来造字,还是来聊军务的?要聊军务出去聊,别打扰我等创作”
  蔡邕可不关心战事,他眼里现在就只有简化字一件事。
  “呵呵,岳父大人说的是,管宁先生,邴原先生,我们还是来说说字的事情吧”
  孙策没有再继续下去,乌丸的事还需要贾诩和孙邵配合进行,交给他二人即可。
  今日他有一件格外重要的事情要说——字典。
  当然这个字典并不是后世,夹杂着汉语拼音和词组的新华字典,亦或者辞海。
  而是顺应当下这个时代的字典。
  结合之前蔡琰的提议,孙策打算弄一本免费的字典给到百姓,上面除了对字的解释以外,还有繁简对比和字体归纳。
  而所谓的字体归纳,就是把想同偏旁部首的字放在一起,这样不仅方便学习,很方便翻阅查询。
  但这又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作量,孙策希望在座的老学究能再出出力,把所有简体字归类,再一一对应繁体字,备注上字意。
  当孙策说完后,不仅管宁和邴原目瞪口呆,就连蔡邕也一时没反应过来。
  按照孙策所言,真要把这所谓的字典捣鼓出来,那可是功在千秋,利国利民的大事,绝对的万古流芳。
  “…伯符,此事…老朽,老朽义不容辞,但可不可以在最后著下老朽的名号?”
  迎着蔡邕颤抖的声音,孙策一副理所当然得样子回答道“这自然该著名,不仅岳父大人您,所有参与编纂字典的人,都可以在最后落款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