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章 谋取司幽郡(二合一)


小说:带着地球去封神   作者:笙箫剑客   类别:游戏系统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95907/ 为您提供带着地球去封神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朝歌郡,北部边境。
  在徐荣指点下,三万朝歌军沿着漫长的边境线,以三座边城为节点,摆下一字长蛇阵,静待敌军到来。
  徐荣的战术,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攻守兼备。
  朝歌军虽然经过长达一年的训练,但是毕竟没什么实战经验,想要真正成为一支铁血之军,必须要敢于向敌人亮剑。
  否则,城池一破,很可能就全线崩盘。
  因此,徐荣并不准备让大军一直龟缩在城池之内,而是在守城的同时,对敌人发起有限的攻击。
  以达到练兵的目的。
  另一边,秦世坚第一次领兵出征,又不像其父秦棣那般隐忍,年方三十,正是锐气正盛的年纪,自然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出征之前,出云王也早已言明,此战之目的,不仅是要破坏落云宗的立国典礼,而是要一举攻克朝歌郡。
  以雪此耻。
  因此,一上来,秦世坚就指挥大军,兵分三路,对三座边城发起猛烈攻势,以期在最短时间内打开缺口,直取朝歌城。
  这下就有趣了。
  两位主将,一个急如烈火,一个稳如泰山,可谓棋逢对手。
  面对出云军的猛烈攻势,徐荣指挥下的整条防线就像一潭沼泽,虽然强度不高,一劈就破,偏偏韧性十足。
  一番交锋下来,出云军是每战皆胜,偏又攻不破敌军防线;朝歌军是每战皆败,次日就又精神抖擞,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
  这让秦世坚很是郁闷。
  每一次,他都以为要赢了,结果敌人硬生生又顶了回去。
  其顽强程度,完全超乎秦世坚的预料,他面对的朝歌军,根本不像是一支新军,到先是一群老兵油子。
  战事就这般陷入胶着。
  对此,出云国跟落云国自是反应不一。
  …………
  落云国,朝歌城。
  对刚刚成立的落云国而言,能够挡住敌人的第一波猛烈进攻,确保典礼当天平安无事,就已经是一种胜利。
  接下来,
  每拖住敌人一天,胜利的几率就增加一分。
  因此,五月初二,典礼过后的次日,刚刚加冕为王的洛梦璃就离开王城朝歌,亲自赶赴前线督战,以鼓舞士气。
  一个女人当王,这要放在地球古代,着实是一件很难想象之事,几千年来,也就出了一个旷古绝今的女帝武则天。
  但是在禹余天这个高魔位面,却不是不可接受之事。
  近一年来,洛梦璃以落云宗真传弟子的身份,兼任朝歌郡守一职,将朝歌郡打理的是井井有条,早就受到当地百姓爱戴。
  加之洛梦璃绝美脱尘的容貌,百年一遇的天赋,超强的个人实力,以及硬朗而有不失柔和的处事作风,更是在朝歌郡上下刮起一股狂热旋风。
  被无数男儿视为女神,
  被无数女子视为超级偶像。
  在朝歌郡,洛梦璃的人气盖过所有人,包括云雾真人。
  这样的洛梦璃,
  再在笼罩上女王光环之后,几乎就要被神化,突然驾临前线,跟三万朝歌军将士共抗强敌。
  可想而知,会引起怎样的轰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洛梦璃只要出现在城头,什么都不用做,往那一站,其作用就抵得过三千铁甲雄兵。
  让无数热血男儿,心甘情愿地为国战死。
  如此一来,朝歌军的士气完全不需要徐荣鼓舞,就一直维持着饱满状态,着实解决了徐荣最头疼的问题。
  此外,国师云雾真人坐镇王城,以防宵小之辈。
  长老水月真人同样留在后方,为前线部队不断筹措、运输粮草物资,确保前线部队的后勤补给。
  落云国的三位巨擘各司其职,配合默契。
  而对落云国的世家而言,这同样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在落云宗建国之前,朝歌郡世家还能说是不得已委身于“贼寇”。
  立国之后,对出云国而言,他们就是彻头彻尾的叛徒。
  出云王就算再如何宽厚仁慈,朝歌郡一旦沦陷,这些世家绝没有好日子,抄家灭族都是可以预见之事。
  因此,这些世家比落云宗更担心失败。
  在这一场堵上国运的大战中,朝歌郡大小世家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拼尽全力去支援前线。
  场面不是一般的“感人”。
  如此,刚刚成立的落云国,在挡住第一波冲击之后,举国上下,很是有一股“上下同心,众志成城”的意味。
  这对前线而言,绝对是一大利好。
  …………
  出云国,王城。
  相比落云国的众志成城,出云王就有些憋屈了。
  为了拿下朝歌郡,出云王已经在冒险了,堵上了王国一半以上的兵力,就是要在最短时间内建功,以挽回王国颜面。
  没成想,朝歌军完全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脆弱。
  预计中的节节推进,换来的只是每天一封的捷报,却始终不见大军拿下哪怕一个据点。
  “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嘛!”
  出云王甚至都要怀疑,他是否选错了出征主将。无奈,临阵换将乃战场大忌,出云王就是再如何懊恼,也只能坚持到底了。
  他只希望,秦世坚能创造奇迹。
  另一边,丞相秦棣自然也是夜不能寐,既担心来自王上的猜忌,又担心长子秦世坚的安危。
  整个秦府都笼罩在一层厚厚的阴云之中。
  秦棣唯一能做的就是以丞相之尊,亲自为大军筹措粮草物资,确保前线部队的后勤补给。
  可就这一条,都是问题频出。
  一个国家如果长时间歌舞升平,远离战争,那么荒废的不仅是军队,还有跟战争相关的一系列机构。
  比如最关键的后勤保障体系。
  最常见的,就是因为长期无战事,导致存在武库之中的武器装备等不到有效的保养,轻者生锈,重者直接不能用。
  强弓变得松弛,刀剑生锈,铠甲破烂,攻城器械运转不灵......
  无论哪一条,对前线将士而言都是致命的。甚至是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疏忽,比如剑鞘卡住了,就可能导致一名战士的白白牺牲。
  这还只是时间的摧残,更严重的是人祸。
  疏于管理的武库,自然也就成了大小官吏贪墨的肥肉,或是以次充好,或是数目不足,或是虚报库存。
  这在平时并没什么,但是一旦战事起来,件件都是致命的。
  除了武库,军用粮仓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登记在账簿上的好米,实际是已经发霉的陈米,连猪都不吃。
  这样的粮食送到前线,吃了的士兵轻者上吐下泻,重者直接挂掉。
  简直让人抓狂。
  除了武库、粮仓这些,出云国的整个战争动员体系,运粮保障体系,采购体系,都在经受着考验。
  漏洞百出。
  这要放在南疆都护府,自然是不可想象之事,但是对出云国而言,却是再正常不过了。
  就算丞相秦棣再如何愤怒,也只敢杀几头硕鼠立威,而不敢行雷霆手段,去彻查整个兵部体系。
  那里面牵扯到太多人的利益,不是一下能扯清楚的。
  眼下前线战事吃紧,秦棣也只能装糊涂了,他甚至不敢上报给出云王,以免暴躁的出云王又干出什么出格之事来。
  这个锅,暂时只能由秦棣自个儿背着。
  因此,反过来说,这真不能怨秦世坚,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秦世坚仍旧能指挥大军对敌人阵线发起猛攻,已经很了不起了。
  …………
  五月初八,南禺郡。
  就在朝歌军跟出云军打得难舍难分之际,薛仁贵率领的西南兵团第一师团接到命令,已经在南禺郡灌湘府境内集结完毕。
  大军之所以在灌湘府集结,自然是因为南禺郡跟司幽郡唯一的连通关隘——南禺关,就位于灌湘府境内。
  灌湘城,某座不起眼的小院。
  薛仁贵、许褚以及第一师团麾下的五位旅帅,挤在一间不足六平米的屋子里,正在召开战前军事会议。
  屋子正中间,摆着一张明显是由两张桌子临时拼起来的长桌。
  长桌上除了一副巨大的军事地图,就什么也没有。不用说,这地图正是五兵司军情曹专门为此战绘制的司幽郡地图,
  地图之上,不仅详细标注了司幽城以及下面的四座府城,就连更下一级的县城都全部标注其上。
  除了城池,还有道路、山川、河流、河谷、沼泽地等等,凡是跟战争相关的特殊地理,无不反应在这一张地图之上。
  其详细程度,甚至远超出云国自个儿绘制的地图。
  这一切,自然得益于乾元引进的地球地图测绘技术,以及军情曹探子不辞辛劳的翻山越岭。
  除了详细的地理信息,驻扎在司幽郡的出云军第四师团的布防情况,大到军营,小到粮仓、堡垒,都在地图上也标注的清清楚楚。
  出云军第四师团第一、第二旅都驻扎在司幽城外,第三、第四旅则驻扎在南禺关附近,第五旅驻扎在流沙河岸边。
  由此可见,出云国对南疆都护府还是有些防范的。
  好笑的是,不知道是为了迷惑乾元,还是为了不给乾元以口实,出云国并未关闭南禺关。
  这就给了薛仁贵部以机会。
  不然的话,薛仁贵只能考虑绕道空桑郡,再想办法强渡流沙河,以此绕过横断山脉这一天险了。
  现在嘛,南禺关已然成了薛仁贵的最佳选择。
  除了水路充满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大军走南禺关,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粮道的畅通。
  由此可见,仅从情报上,西南兵团已经碾压敌军。
  作为出征之主将,身穿银甲、头戴银盔的薛仁贵大马金刀地坐在上首,一言不发,任由麾下将领先熟悉地图,然后再讨论作战计划。
  战争爆发之后,薛仁贵向来是一言九鼎的,行事很果决,但是在开战之前,他却会充分征求麾下将领的意见。
  战前的军事会议既是讨论,同时也是一个统一认知的过程,让参与大战的每一位将领都做到心中有数。
  是非常有必要的。
  同样,在出征之前,乾元特意召见了薛仁贵,直言,此战乾元,包括五兵司在内,都不会对前线部队做任何干预。
  这仗怎么打,完全由薛仁贵说了算。
  殿下如此信任,薛仁贵感激涕零的同时,也深感肩头责任之重,铁了心要在司幽郡打一场漂亮的大战。
  否则,岂不是辜负了殿下的信任?!
  稍倾,六员大将将视线离开地图,按顺序在两侧座椅上坐下,一个个挺直腰杆,目光灼灼,无不意气风发。
  也难怪,
  作为常胜之军,将领身上难免就沾上了一种特质。
  他们渴望战争!
  在西南兵团这等朝气蓬勃的军队里,从来都不缺往上爬的机会,就看你有没有那个本事,能不能在战场立功了。
  试问,
  有哪个旅帅不想执掌一个师团呢?!
  房间下首,许褚自然是坐在左排首位,往下依次是唐四方、狂刀张放、耿彪以及新近提拔的两位旅帅。
  在岳云、周青两员大将相继擢升之后,第一师团内部也完成了一次换血。
  唐四方接替周青,出任第一旅旅帅;张放执掌第二旅,耿彪执掌第三旅,某种意义上,这也代表了三人在军中的排序。
  西南兵团军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除了特殊情况,一个师团中,排名越靠前的旅帅,地位就越高。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师团长的最佳候选者。
  在战场上,倘若师团长阵亡,又没有副师团长,那么就由第一旅旅帅暂代师团长之职。
  如果第一旅旅帅也阵亡,那就由第二旅旅帅顶上。
  以此类推。
  唐四方能压过狂刀张放一头,凭的就是他更出众的大局观。
  怎么说呢。
  在军中,除了少数天赋异禀者,将领当中,读过书的往往成长的比没读过书的要快一些。
  唐四方跟狂刀张放这一对,就是最鲜活的例子。
  薛仁贵的目光在一个个将领面前扫过,锋芒内敛,却足以让再坐之将领提高十二分精神。
  就连贵为武尊的许褚,都不敢放肆。
  事实上,许褚也早已不是封地唯一的武尊强者,薛仁贵、第五紫月都已先后突破瓶颈,成为武尊强者。
  这自然也是得益于功德气运网。
  不大的房间内,只剩下几位将军略显粗重的呼吸声,空气中掺杂着军中将领身上特有的汗臭味跟血腥味。
  换做常人,还真有些受不了。
  “这一仗该怎么打,诸位可有什么想法?”薛仁贵并不是那种冷酷的将领,神情还是很随和的,“事先声明,本帅可是在殿下面前立了军令状,打不好,丢的不是我一个人的脸面,而是整个第一师团的脸面。”
  许褚面无表情,他一向是只执行命令,从不发表意见。
  唐四方不着痕迹地看了身边的张放一眼,起身朝薛仁贵行了一礼,抱拳说道:“启禀大帅,末将以为,此战应打一个快字。”
  “何解?”
  薛仁贵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唐四方道:“我军此番突袭司幽郡,打的就是一个时间差。一旦开战,不仅要赶在出云国南线大军回撤之前,迅速击溃敌第四师团,还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在司幽郡建立起稳固防线,不能给出云国哪怕一点夺回司幽郡的希望,以免卷入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中去,把封地拖入战争泥沼。”
  “末将想,那一定不是殿下想要的。”唐四方沉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