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武国立,三国鼎立局面


小说:诸天从全真剑法开始   作者:爱吐火的猫   类别:其他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0011/ 为您提供诸天从全真剑法开始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南宋理宗宝佑次年中,
  原属于蒙古国的凤翔府、平凉府、兰州三地,被道武军取下。
  宝佑次年年末,关中第二、第三军队联动,取下中原地带。
  仅仅一年时间,关中地盘足足扩大了三倍有余。
  哪怕为了争夺汗位的蒙古国,一时间也没有再内乱。
  忽必烈驻兵中原外,想要遏制道武军的扩张。
  其中阿里不哥,带兵前来,想要重新收回失去的土地。
  反而是先前被蒙古国攻击的南宋,处于观望状态。
  京兆城内,许志清稳坐后方,除了处理民生外,更多时间是用来练功。
  大殿中,许志清收到郭靖传来的战报,知道其成功的解放中原大地。
  他脸上则是露出喜悦之色。
  地盘越大,资源越多,发展就越快。
  另外值得一提的事情,掌教师伯丘处机令甄志丙带队前去寻找红薯、玉米等作物,也是有了喜讯。
  在许志清看来,一切都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除了喜讯之外,最令人不欢喜的也就是阿里不哥终于不能稳坐后方,带兵前来了。
  许志清不知道阿里不哥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比不上忽必烈。
  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好谈话的人!
  阿里不哥动兵,导致刚收服的地盘,有些人心惶惶。
  毕竟蒙古的强横,所有的人都看在了眼里,他们担心道武军顶不住。
  如果许志清只是普通的百姓的话,他也会有这种样的担忧。
  但是他并不会和阿里不哥硬对硬,一般他们道武军加入战场的情况,都是对方的高层将领被杀了个七七八八。
  道武军过去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道武军的作用,更多是是收编对方的投降士兵,以及约束那些趁乱犯罪的人。
  许志清看完战报,他下方站着的群臣除了以往的蒙古士兵外,也多了一些汉人的面孔。
  一年间的时间,关中的情况被很多人都看在了眼里。
  因而许志清也收拢了一些人才。
  以前占着位置不怎么合适的人,许志清也不怎么手软,该让位的让位,该杀的杀。
  他收起战报,目光扫了一眼下方群臣。
  最终他的目光放到了耶律楚材和陆志甲的身上。
  “先说好休息,两个月前,我们的二三军团,取下中原!”
  他的话,让下方群臣们的面孔上,都露出了喜悦的神色。
  中原有着大量的土地,尤其是那地方的气候特别的适合种植。
  如果拿下中原,他们关中的资本又是雄厚很多。
  “好消息是这個,坏消息就是阿里不哥出动了十万大兵,除了想要收复平凉、凤翔那些地方之外,更多的是想要灭掉我们这个新兴的势力!”
  他的话又让下方的大臣心中一惊,十万大军。
  那岂不是和攻大宋的时候差不多。
  他们关中可没有什么底蕴,如果面对十万大军的进攻,怎么可能扛得住?
  许志清说完这些,他目光放到下方的群臣上面,轻声询问道:“不知道诸位有什么好的退敌良策?”
  他问完,下面的群臣一阵沉默。
  不是他们选择沉默,而是大多数的群臣都是属于民生上面的,让他们打仗,他们也不懂啊!
  许志清也早有所料,毕竟他收拢的这些人才他知道。
  他有些可惜,为啥这些人就不能全能呢?
  他想想觉得还是想的太多了,哪有那么多的全能型人才
  哪怕是郭靖,他都不是什么全能型人才。
  许志清没有从这些人的口中得到答案,最终还是看向了耶律楚材。
  同时,他的心中想的是应该多多培养军事人才。
  不然到时候遇到递过入侵,到时候连一个能扛鼎的都没有。
  不说别的,别看南宋体质那样不堪,但是其中一些将领拉出来照样能够打打仗。
  不过很可惜的是,现在的南宋根本就是昏君当道,奸臣弄权。
  可惜许志清不想两面为敌,所以没有选择对南宋动手。
  只是在他的心中,南宋已经是在厨房里备好的食材,早晚会变成餐桌上的一道菜。
  许志清想着这些时,也在等着耶律楚材的回答。
  偏偏耶律楚材没有回答,还反问他。
  “阁主,相比较这个,我觉得咱们关中是否要有一个新的名义?”
  这话让许志清内心抽抽,他知道耶律楚材的意思,就是让他加冕称帝。
  以往只有关中地盘,显得比较小。
  对外没有什么名号都无所谓,现在地盘一下子大了,别人对他们的称呼也只是关中军。
  而不是其他的。
  比如大宋就是大宋,蒙古就是蒙古。
  许志清也想过这个事情,确实可以称国了。
  他想这个,下方的群臣突然拜下。
  “请阁主称皇!”
  耶律楚材也是走在群臣的前面,然后缓缓拜下。
  许志清看到这一幕,他挥挥手:“诸位都先起来,你们说的事情的确要定下了!”
  “另外,我若是和南宋、蒙古那般成为一名皇帝,今后岂不是关中都是我的?”
  关中是他弄下来的不错,不过他并不想被关中给捆绑着。
  他的话,让下方的群臣有些迷茫。
  关中不就是阁主的吗?
  阁主不就是关中之主吗?
  莫非还有别人不成?
  许志清看到众人那迷茫的脸色,他也没有想要解释的必要。
  他的很多话,估计也就耶律楚材能稍微了解一些,也仅限于一些。
  在他们的思想中,打下来那不就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吗?
  就像是出他们这些臣,都是听命于许志清。
  一言生,一言死。
  无形之中,这些人就把许志清给架到了律法之上。
  他没有解释,不过对外也确实该有个名号了。
  他目光扫过下方群臣,最终又是放到耶律楚材的身上。
  “相国,请你挑选一个好的日子,咱们关中确实该建国了!”
  跪倒在地的耶律楚材,身子微微一颤,是激动的。
  他脸上带有喜悦。
  “臣,领旨!”
  许志清听到耶律楚材的话,他感觉身体发麻,这一下子就把他弄到皇帝的位置上了。
  他目前只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而已,国家又不只是他的。
  “行了,诸位请起吧!”
  “还有,今后不再行有跪拜之礼仪!”
  “凡是跪拜,皆是跪天、跪地、跪父母长辈恩亲!”
  “我们关中既然以律法为核心,那就一切以律法来!哪怕是我这个,也没有什么特权!”
  许志清找人颁布的律法,他要是不起带头的作用,谁还会把律法放在眼里?
  现在的关中,百姓的各种权益基本上都能得到保障。
  任何敢触犯关中律法的人,都会被官方惩罚。
  他淡淡说完这些,便让这些人起身。
  江湖中人本来都没有怎么跪拜,基本上也都是跪拜师傅长辈之类。
  到了这王朝中,反而要如此?
  许志清不惯着。
  他这边从根基上就和南宋和蒙古两方不一样。
  在关中这边站久了,将来去南宋、蒙古还会习惯低头跪下?
  他把挑选立下王朝名号的日子交给了耶律楚材之后,也就不再多管这些,而是继续议论接下来的关中发展。
  国号的事情,许志清并没有等太久太久。
  很快就确定了日期,年后,二月初二。
  也就是南宋李宗皇帝宝佑三年,二月初二。
  耶律楚材名人写书函,发往南宋,蒙古。
  想让他们一同庆祝,关中立国。
  另外耶律楚材还在想国号的时候,许志清直接定下了武。
  以后为武国。
  天下各方势力,很快都收到了全真派要立下武国的消息。
  全真派上下弟子,同样是无比的欢庆。
  他们可是知道,武国的皇帝是他们的首席师兄。
  南宋朝廷,他们在收到武国立国的时间后,便派人送上礼物庆祝。
  按照他们的想法,有着这个所谓的武国顶在前面,那蒙古国就不会分出精力打他们。
  因而他们很愿意支持武国立国。
  还有另外的一点,那就是南宋对武国的制度很是嗤之以鼻。
  把打来的土地分给那些什么都不懂的百姓?
  那些百姓能干什么?
  哪里比得上世家?
  在南宋当官,身后多多少少都有着自己的势力。
  反而是一些清官良将,他们得知武国的政策之后,反而沉默了。
  南宋朝廷要是敢学习武国,恐怕南宋皇帝第一个不答应。
  还有权相等人,他们以及他们的亲戚,侵占了多少的良田土地。
  那政策,简直就是要他们的名。
  武国的政策在南宋并不怎么出门。
  那是因为南宋对武国的限制。
  在南宋腹地那些百姓的心中,根本就没有武国的概念。
  反而是两国接触的地方,多多少少有着这种概念。
  比如汉中、比如四川等等。
  这些地方的百姓,他们听说过武国的一些政策,心中对武国的百姓特别的羡慕。
  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土地。
  武国对外除了分配土地之外,还会相应的开荒。
  所有能开荒出来的土地,都归百姓自个耕种。
  另外就是关中对百姓没有太多的税收,反而是大力扶持。
  准确的说,武国的对民耕种的文件中,有着明确规定。
  前面几年税收会稍微重一些,后面则是想对的薄弱一些。
  另外就是武国中所有大的行业,都在武国自个把持着。
  许志清对一个国家的运转,更多的是依赖着专业的人才。
  比如武国的货币,许志清知道货币的体系重要性,因而就让耶律楚材还有一些人找铸造货币的人才。
  许志清总是收拢各种人才,种植、养殖等等。
  对人才武国是来者不拒。
  许志清并非整天都待在大殿中处理事情,他同样有着自个私人的空间。
  平日里他私人空间也没有太多,都是陪在小龙女和程佳瑶的身边。
  也就是陪两人练练功,种种花草之类。
  日子平淡且幸福。
  时间一晃来到二月初二。
  这一日前,在边关的郭靖、石志磊、耶律晋等人,安排好军务之后,便赶来京兆城。
  他们并不担心敌人打进来。
  他们解放这几个地方,基本上不怎么费力气。
  别说敌人打进来了,边境的敌人都是一副防守的姿态,根本不敢进攻武国。
  这一日,许志清黄袍加身,立号武国。
  今后没有其余号,以元为最初年,往后则是一年,二年,三年等。
  并不是像南宋那般,换一个皇帝之后,就弄个年号。
  许志清宣读完武国成立后,并立下二月初二这一日,为国家国庆节日。
  按照南宋那边的国家惯例,这种立国都是应该大赦特赦。
  在许志清这里,却没有这种。
  对任何违反犯罪之人,除非那些表现良好的人才会有着减刑之外,任何人没有特赦。
  不过这一日,允许那些犯人多吃两个窝窝头。
  许志清立下武国,他称武帝。
  并立下各级别职称。
  他采用的是国、府、县、镇、乡的级别。
  职务分为,正职务、副职务。
  他只是先立下级别、职称,但是并没有直接统一实行,而是慢慢的变革。
  因为武国从根子地上就和其余的国家不同,武国中的一些官员,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南宋那些官员中的场景。
  这些官员出行,武国内的百姓,依旧是跪拜。
  因为他们被蒙古统治中就是见了那些官,就要跪下。
  跪久了,哪怕告诉他们不用跪了,却也没有人敢不跪。
  许志清并没有强求这个,因为官员中还有一些人同样因为怕他,忍不住就对他下跪。
  他对此也是慢慢的来,并不着急。
  政策都是慢慢的来。
  比如他是正武帝,他本想立下耶律楚材为副武帝职称。
  当即把耶律楚材吓个半死。
  哪怕他皆是是一种职务,耶律楚材干脆直接生病请假待在家里不敢出来。
  许志清因而没有再强求。
  如果不是太跨步子,他都想直接就搞成共和,把另外一个世界的国家班子,给搬过来。
  他没有直接搬,是担心水土不服,武国直接崩溃。
  没有直接,但也是在朝另外世界国家追赶。
  一群好的领导班子,有着正确的制度,大家共同努力之下,总会慢慢的达成目标。
  许志清敢这么玩的底气,就是他随时可以掀桌子。
  他不需要在乎那些所谓世家的感受,他做的就是你们这些世家要么遵循他的规则生存。
  要么就毁灭这规则下。
  这正是因为这个,兰州、凤翔府那边被武国军队打下来之后,也是得慢慢的归拢。
  好在他们有着处理经历,先是往府城、县城、镇、乡村等派宣传员。
  宣传一些武国的政策,让那些连字都不认识的百姓,知道武国要做什么事情。
  同时,也告诉那些地主之流。
  尽快的把自家的土地上交武国,再由武国统一分配。
  至于家里的财产,武国并不会收取,反而会联系他们,为其找到其他渠道赚钱。
  即使如此,一些地方也发生了不少流血时间。
  任何人都不想交出自个的土地,尤其是一些有着良田的大世家。
  然而武国却不惯着他们,该镇压的镇压。
  一套流程下来就是,先宣传政策,愿意配合的武国官方进行扶持,不配合的直接打掉。
  然后普查人口,田地等等。
  这些流程先前还比较生疏,适应了之后很快就提上速度了。
  许志清这一日登基为敌,除了正式一些,其他的并没有太多的改变。
  改变的有一点,那就是大殿被他直接改了。
  比如应该放置龙椅的地方被他弄成一个台子,放置了普通的椅子。
  下方同样摆放了桌椅,给各官员都弄了椅子。
  这种做法,他依旧是跟寻另外一个世界的脚步。
  初始那些官员还不怎么事情,但是在许志清几次强势之下,终于没人敢吭声了。
  他也是心累,软声不听,反而强逼着他们去做,这些人却不敢反抗了。
  合着提高这些人的地位,还得逼着他们?
  他还没有提出轮换制度呢?
  他发现这些人的贱处,那就是和他们不能好声好气的商量,强逼着他们才不得不去做。
  许志清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桌子,他望着下方战战兢兢坐在椅子上的群臣们。
  颇为感到好笑,这些人真是怕得要死。
  莫非一直站着腰不疼?
  下方的桌子分为左右两列,目前的官员不多,仅仅有百人左右,这还是加上其余城的人。
  左右一招职务划分。
  比如左边第一列第一位坐着的就是耶律楚材,在他的身边是郭靖。
  经过商议,郭靖出任武国第一任元帅,兼任第二军军团长。
  郭靖往下兼任很正常,除了他之外武国没有人有能力统帅第二军。
  石志磊并没有异议,对郭靖他很是服气。
  整个中原都是郭靖给拿下的。
  虽然他也拿下了不少地方,但是相比较郭靖,他在军事上面还是弱了许多。
  他和许志清差不多,擅长的是个人,反而是军事上有点弱。
  郭靖旁边就是他,一次是石志磊、陆志甲等人。
  在许志清的心中,元帅的级别基本上是高官的级别,在职务这一登记上,算是和他相等的。
  比如他是武帝的同时,却也兼任了副元帅职务。
  别人不知道许志清要做什么,但是郭靖、耶律楚材却明白许志清的心思。
  这一位,真心的不喜欢去当什么皇帝。
  别人做个官都费尽心思,这一位倒好,那高高在上的皇帝之位,他想方设法的要丢掉。
  反而是他们拦着不让这位丢掉,这位倒好,又乱想方法,自己削自个的权利。
  别的皇帝都是往手中集权,这一位恨不得往外扔。
  军事大权,说丢给郭靖就丢给郭靖。
  他人看重的权利,在这位的眼里甚至不如摆弄花花草草。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