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下刘姓是一家


小说:东汉问鼎   作者:是否会死亡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79382/ 为您提供东汉问鼎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长安城之中,有潘闾的探子。
  所以吕布和貂蝉的事啊!潘闾听说了。
  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也就不难猜了。
  潘闾知道,这一切都是王允搞的鬼。
  他当然要从中占点便宜了,否则等几个月之后董卓死了,他再想占便宜就晚了。
  潘闾要的也不多,无非求名而已。
  他到是想求利了,主要是王允没有啊!
  王允现在是受制于人,他眼下所有的东西都是董卓给的。
  也就是名声,是他自己的。
  潘闾就是想沾点光,王允王子师,那绝对是士人中的翘楚。
  还是那帮朝廷老臣的主心骨之一,他要说潘闾好,很多人都会说潘闾好的。
  潘闾的信送到了,可王允看了一眼,就给撕了。
  要说王允也是倔脾气,你好歹也温柔一点啊!
  这下子,把潘闾给得罪了。
  打潘闾的‘脸’?可以。
  但你首先得有倚仗。
  王允算个什么东西啊?一直仰人鼻息看人脸色的。
  怎么用个美人计,就上天了。
  董卓现在还没死呢?
  潘闾对强者,一向宽容。
  但对弱者,那真是不客气啊!
  王允不是想救幼帝、害董卓吗?那潘闾偏不让他得逞。
  潘闾想了想,要是董卓多活几年,对他也没有什么坏处。
  反倒是董卓死了,才会引起诸多变化。
  这种变化,对潘闾是好是坏,都不可预计。
  与其到时候再见招拆招,还不如就这样一成不变呢?
  他连忙修书一封,送到了李儒之手。
  李儒本来就有所察觉,再加上潘闾这封信,更加印证了他心中的想法。
  他开始小心求证,毕竟事关董卓和吕布。
  王允用的那点花招啊!其实并不高明。
  因为有很多,客观知情人。
  司徒府中的丫鬟仆役,都知道吕布和貂蝉两情相悦。
  也许这些在外人看来没什么?但在李儒看来就有大问题了。
  李儒,接触过貂蝉。
  貂蝉明明跟董卓如胶似漆,所以董卓才不舍得放手。
  一边如胶似漆,一边藕断丝连。
  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貂蝉水性杨花,另外一种是貂蝉舍身离间。
  不管是哪一种,把貂蝉留在董卓的身边都不是好事。
  当即李儒上报,就说王允用的是美人计。
  董卓再昏庸,但他对李儒是非常信任的。
  要不然,也不会把所有事都交给李儒去处理。
  这样一来,王允就惨了。
  好好的在家里待着,灭顶之灾从天而降。
  他上午还是朝廷的司徒,下午就变成了阶下之囚。
  董卓李儒根本就不给他解释的机会,光凭他有嫌疑,他就该死了。
  李儒找到了吕布,把实情相告。
  想着缓和,吕布和董卓之间的关系。
  吕布只有一个要求,“我要貂蝉。”
  吕布对貂蝉,那是真的喜欢。
  甚至不在乎,他以前做过的事。
  李儒当然要尽力促成了,“奉先放心,我一定会让你得偿所愿的。”
  王允身处牢狱之中,他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
  他自问,已经很小心了。
  直到李儒的到来,才帮他解去了疑惑。
  这一天下来,李儒的腿都快跑断了。
  所以他不顾身份,坐在了王允的面前。
  “司徒大人,我很好奇,你是怎么得罪了潘闾?”
  “原来是他在害我,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要问你自己啊!”
  王允之所以敢拒绝潘闾,就是因为他觉得,潘闾也想让董卓死。
  所以潘闾无论如何,都不会把真相透漏出去
  现在看来,是他想错了。
  “潘闾,他真是鼠目寸光啊!”
  李儒:“我到不这么觉得,潘闾应该是有远见才对。
  司徒大人,你觉得天下诸侯,还是汉室之臣吗?”
  “当然。”
  “原来你这么天真啊!如果他们还是汉室之臣,为什么不来长安呢?
  解救幼帝,名垂青史,岂不快哉,估计也就你这么想吧!
  他们是自己想当皇帝。
  如果幼帝被你救了下来,他们如何处之啊!
  还不如像现在这样,袖手旁观。”
  “这些个乱臣贼子都该死。”王允的情绪非常激动。
  李儒趁热打铁,“司徒大人,把你知道的都说出来,这样你才有可能看着他们去死。”
  王允突然冷静了,“我什么都不会说的?”
  王允立于朝堂这么多年,这点机敏的反应还是有的。
  “再不说,我就要动刑了。”
  “你敢,我可是三公之一。”
  王允这话,真的把李儒给说笑了。
  连幼帝都是个傀儡,哪来的三公。
  “来人动刑。”
  自从董卓祸乱朝纲以来,王允一直隐忍。
  现在他不能再忍了,因为他已经彻底败露了。
  “潘闾,你不得好死。”
  说完,王允就撞墙了。
  鲜血,溅到了李儒的步履上。
  李儒大感晦气,这人死了,就什么用都没有了。
  王允一死,很多人都坐不住了。
  先是刘备三兄弟逃离了长安,紧接着就是士孙瑞再次刺杀了董卓。
  这一次士孙瑞,还是失败了。
  最后,步了王允的后尘。
  接连发生的这些事,彻底把董卓给激怒了。
  一个想害他,两个想害他,那就都别活了。
  董卓,对长安的朝堂进行了一次大的清洗。
  一举杀了很多人,尤其是那些朝廷老臣。
  吃他的喝他的,还要害他,有没有一点良心啊!
  这些人的死,让天下为之动荡。
  王允有很多门生,士孙瑞也有很多门生,同样的这帮死去的朝廷老臣,也有很多门生。
  他们的弟子后辈,一下子都闹了起来。
  嚷嚷着,要去长安给他们报仇。
  这些人之中,有很多都是摇旗呐喊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但有些人不一样,他们在各方诸侯之下为官为吏。
  他们一开口,影响就大了。
  整个天下,霎时刮起了一股讨董之风。
  还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连潘闾所在的青州,都有人在议论纷纷。
  起初潘闾还没有注意,嘴长在别人的身上,爱说什么说什么呗。
  直到,幽州牧刘虞发出了响应。
  紧接着就是益州牧刘焉,荆州牧刘表。
  这帮姓刘的,一下子都出来裹乱了。
  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呀!
  果然是一家人,关键时刻挺齐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