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0章:郑和的童年


小说:梦回航海世纪   作者:爱你的粑粑   类别:架空历史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81457/ 为您提供梦回航海世纪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在一个热得可以捂出蛆的季节,朱棣竟然披着一层棉被坐在大火炉子前烤火,就在北平市长与北平都指挥使目瞪口呆的同时,朱棣口中还念念有词。
  “冻死我了,冻死我了。”
  北平市长和北平都指挥使顿时做出了判断,他俩一致认为朱棣是真的已经疯了,立刻把朱棣的情况上奏给了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知道朱棣患上了精神病之后非常高兴,朱棣知道自己是精神病的假象被朱允炆知道了以后也很高兴。
  在朱棣假装精神病的过程之后,还派遣长史进攻打探消息,没有办法,在这样的敏感度之下,朱棣每一天过得都是十分敏感的,不敏感是不可能的,这个派遣长史进京城打探消息的举动完全就是画蛇添足,因为长史进宫之后居然被朱允炆策反了,长史进宫之后被朱允炆礼遇有加的对待,一边关怀家庭情况一边关怀工作状况,将领导权术间的恩威并施演绎得淋漓尽致,长史立即感动得快要哭出来了,于是一感动之下就交代了朱棣种种造反的行为与自己乃是朱棣手下的间谍身份。
  长史葛诚被策反之后,表示一定会为朱允炆好好工作,在此期间会一直为朱允炆传递消息。
  还有一个间谍是朱棣的老婆,大将军徐达的女儿,因为徐达的儿子徐辉祖和朱棣老婆乃是兄妹关系,所以徐辉祖就走了官场常态中的夫人路线,在与妹妹沟通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朱棣的情况,然后一转身就将一些珍贵的情报传递给了朱允炆。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朱允炆动用各种手腕得知朱棣的情报,朱棣何尝不是在动用自己的手段得知宫内的消息。
  这期间甚至出现了锦衣卫再度崛起的影子,但大部分情报还是由宫中宦官提供给朱棣,朱允炆策反了朱棣的长史,还动用徐辉祖得知朱棣的情况;朱棣却努力结交宫中的宦官,不断与宫中的宦官走动,不因为他们是宦官所以瞧不起这些世人眼中很低贱的群体,朱棣最初的想法只是想从宦官之处得到消息,却根本没有想到宦官力量在后来大大的帮了他一把。
  朱元璋在位期间,严令禁止太监干政,正统继承人朱允炆自当金科玉律,所以朱允炆登基之后,朝中的宦官一个个过得劳累无比并且地位低下,在宦官们需要靠山的情况下,朱棣的势力便成为了宦官们理想的地盘。
  朱棣与朱允炆之间的矛盾从周王朱橚被拿下的开始,就已经成为了不可调节的局面,周王朱橚年少的时候还有一些伟大的政治抱负,但由于大明的内政倾轧之下周王朱橚接连失意,反倒促使周王朱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科学上面,古时候农业不算太发达,饥荒经常会发生,饿得慌的人民们常用草根树皮果腹。
  周王朱橚是一个体恤民情的王爷,对人们的辛劳疾苦感同身受,于是打算结束政治抱负周王朱橚就将精力花在了开荒种植之上,他动用身为王爷的力量召集采药人与对农作物颇有心得的老农满上遍野的收集各种易于存活并且可以吃的植物,最终将四百余种植物绘制成图编辑成册,总结出了一本名为的伟大作品。
  这本书可能是明朝最有用的书,无数百姓因为有了这本书得以存活,周王朱橚在科学上的贡献有目共睹,至少他是一个能踏踏实实为老百姓们做事的王爷。
  政治上的风云激变难以言说,但是周王朱橚的功德却有目共睹。
  朱棣虽然曾经在京城和皇宫嚣张的浪了一圈,但是他知道自己如果再把同样的行为再做一次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在一个春季的四月末尾,朱棣回到朝廷之后就向朝廷告病,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的病越来越重,这场病究竟是像之前的精神病是装病还是真病这不重要,因为朱棣在五月有一件不得不进宫去做的事情。
  因为五月中有一天是朱元璋的忌日,按照礼制朱棣在五月的时候应该前去京城,朱棣却知道再这么嚣张的去一次京城肯定再也回不到北平了。可是父亲的忌日不去也是万万不可的,朱棣就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派遣自己的三个儿子前去京城,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去帮助自己完成为朱元璋祭拜这件事。
  让朱棣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朱棣的本意是绝对不会不出场父亲的丧事,也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告诉朱允炆自己没有异心;可朱允炆的意思却是一定要把藩王搞定,已经摆明了要削藩这件事,朱棣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送入京城,就是把自己的儿子送入京城做人质。
  朱棣犯下了一个错误,朱允炆却也有犯错的时候,朱棣的三个儿子进入京城之后,兵部尚书齐泰立即上奏将朱棣三个做为人质,朱允炆本来也同意这件事了,谁知道黄子澄却上奏应该应把朱棣三个儿子送会北平用来麻痹朱棣的判断。
  掩耳盗铃的一幕发生了,朱允炆还真听取了黄子澄的意见,在此期间魏国公徐辉祖发声了,魏国公徐辉祖便是朱棣老婆的哥哥,朱棣的三个儿子也就全是他的外甥,所以肯定十分了解朱棣三个儿子的品行,于是就向朱允炆提议绝对不能放任朱棣的三个儿子回去,因为朱棣的三个儿子撇去做为人质这一条不说,这三人还有着经世之才,如若傻**的把朱棣三个儿子放虎归山,其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徐辉祖的预言居然真的成真了,并且更神的还在后头。
  徐辉祖特别在朱棣的三个儿子之中的朱高煦身上点了一点,徐辉祖说朱高煦这个人是朱棣三个儿子之中最为勇猛过人并且最为无赖的一人,朱高煦这个人既不会忠于自己的父亲也不会忠于朱允炆这个人。
  徐辉祖的判断非常的准确,他在此时的判断居然正确的确定了二十年之后的历史走向。
  掩耳盗铃的一幕发生了,建文帝朱允炆真的将朱棣的三个儿子送回了北平。
  后来朱高煦在后来的一次重大战争之中取到了决定性的胜利,建文帝朱允炆后来居然哀叹道“悔不用辉祖之言!”。
  世上却没有后悔药卖。
  “若不是有着上天的帮助,我们父子间能够重聚,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一件事情!”朱棣也后悔了,当自己三个儿子进入京城之后他就后悔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也清楚了朱允炆已经在脸上写下了削藩这两个字,所以当他三个儿子毫发无伤的从北平回来之后,朱棣非常高兴,高兴得差点将高兴这两个字写在自己的脸上。
  朱棣的三个儿子平安无事的回到了北平,但朱棣与朱允炆之间的战争不可能就因此握手言和,这个时候朱棣那个被策反的间谍葛诚也做出了一系列的行动,葛诚告诉朱允炆朱棣乃是装疯卖傻,并密保朱允炆朱棣即将在北平举兵,朱允炆方面顿时就有了反应,朱允炆的左膀右臂齐泰和黄子澄达成了一致的共识。
  兵部尚书齐泰立即当时了三个命令,第一个命令便是立即派遣使臣前往北平,然后让北平市长和北平都指挥使立即采取行动监视朱棣以及他的亲属,如果情况岌岌可危时立刻采取行动拿下朱棣,最后让北平另一个都指挥使立即调兵拿下朱棣。
  齐泰的应急计划本来做得不错,但齐泰前两个计划还显得可以,但最后一个计划让北平另一个都指挥使张信立即调兵拿下朱棣却显得有些画蛇添足,北平的都指挥使有两个,一个是朱允炆的人谢贵,另一个就是跟朱棣关系很好的张信,也就是说张信是燕王朱棣的都指挥使,齐泰居然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这个行为不知是在给张信施压还是逼张信造反。
  也许齐泰是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戏看得太多了,完全不能理解权力斗争之间的残酷与复杂,张信接到了朱允炆的任务之后犹豫很久,不知该如何是好。
  从感性的角度来说,张信跟朱棣的关系非常好,君子之交淡如水,他是万万不想拿下朱棣的,但忠于国家就应该为国家分忧,从理性的角度应该拿下朱棣。
  如果拿下朱棣是不义,如果不拿下朱棣就是造反,不但违背了君臣之间的伦常,而且张信堂堂国家干部将会一夜之间变成反贼,早饭之路是一条残酷的道路,一旦走上这条路那就永远不能回头了,在这一刻,张信的心理非常的矛盾,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的任何一个举动都会涉及到自己未来的命运。
  “千万不可以这么做!我经常听道士和僧人们说,燕王将来必将会取得天下,他这样的人是绝对不会落马的,也不是你能想得通的!”这个时候,张信问了自己的母亲,却得到了这样的回答,朱棣万万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召集道衍与各种各样的江湖术士传教的过程中,居然不小心策反了张信的母亲,张家老太太的一番话,让犹豫不决的张信做出了决定。
  这事关命运的话题,最终居然结束在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封建迷信之中,这个无厘头的理由却成全了张信未来的命运。
  张信不是像齐泰一样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也不是一个没有气节的贪生怕死之辈,他在自己的母亲之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之后,他立刻去到燕王府想要给朱棣报信,朱棣很纲举目张的闭门谢客,张信和朱棣的故事开始产生了,他坚定不移的想要站在朱棣这边,一心一意的要成为一名反贼不可。
  于是张信凭借自己多年在军中培养出的身手加上化妆易容的智慧混入了燕王府,然后通过一些小手段逼迫燕王不得不见他,朱棣此时此刻根本搞不懂张信的来意,于是做出一副精神病人的样子病怏怏的倒在床上,口中哼哼哈哈的什么也没说出来,就像一个中风的神经病,就连二十一世纪很多人搞不清楚精神病和神经病的区别,更遑论大明时期还不知道自己已经穿帮的朱棣了。
  张信拜在地上很久朱棣却迟迟没有动静,但是火烧眉睫的事情却不得不办。
  “殿下?殿下?”
  朱棣没有动静。
  “我有很重要的事情要跟您说!”
  朱棣还是没有动静,继续装作一个中风的神经病,他已经下定了决心,万万不会打破自己是精神病这层枷锁的。
  “够了!你装够了没有!我身上怀着逮捕你的赦令,如果你真的不在意的话,那我可就要走了!”张信终于忍无可忍,说出了这么一番话,如果朱棣真的如此不信任他,那他也别无他法了。
  一幕精神病学中难以置信的一幕发生了,一个神经病兼精神病患者居然神奇的在一瞬间恢复如初,朱棣起床、站立、跪拜的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张信和朱棣的心跳开始加快,张信的临阵反戈究竟做出了多大的决心朱棣完全能够理解,在这一刻,朱棣上纲上线的给张信行了一礼,然后热泪盈眶的说道:
  “是您救了我的全家啊!”
  逼仄的走廊之中,一道黑衣僧人施施然的走出,他身穿一身黑袍,用不解的目光凝视着张信,究竟是什么原因,居然让张信做出了如此重要的决定。
  此人,不是道衍,还是何人。
  局势在这一刻有了惊天逆变的反转,朱允炆与朱棣之间的矛盾冲突爆发的这一刻,张信的临阵倒戈取到了极大的历史推动,原本朱棣的必败之局也有了惊天的逆转,历史上的这一刻也决定了朱棣撕破脸将要造反的一幕,朱允炆的步步紧逼,朱棣却做足了准备,朱棣这位最终成为永乐大帝的第一步将要正式的踏出。
  二合一章节,4000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