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79283/ 为您提供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新年之后,大都里的一切又渐渐回到正轨。预备应征的士兵陆续前来城外集合,码头和道路上也开始忙碌起来。每天,都有更多的人和物资汇聚到这里,准备进行整训。
城外,又增设了几座新的营地,一批北衙精锐也调到了这里,计划参与接下来的作战。
这将近二百个士兵,是从帖木儿萨莱万户调来的,大部分都是当地的钦察和高加索游牧民,和埃及的马穆鲁克算是老乡。所以,汗廷才特意抽调了他们,组成三个中队,准备到时候用作政治上的展示。
这次,除了郭康和脱欢,狄奥多拉也硬挤出时间,赶了过来,说要看看。几人站在那片平坦的草地旁,看众人演练骑射。
此时,北衙士兵们已经跑完了,正在进行各种余兴节目。在他们前方,李安宁正骑着马,左右开弓,干净利落地把两边的靶标都射落下来,给众人炫技。人群中次爆发一阵欢呼。
“真是似曾相识的场景。不过一转眼,居然就已经发生这么多事情了。”脱欢感慨道。
“怎么是个人都比我射箭准……”旁边,郭康则关注起别的事情来。
“没事儿,忽鲁不花应该没你射箭准。”脱欢直言:“奶奶教过的这么多姑娘,就她学习兵器最不认真。我就没见她练过几回射箭。”
狄奥多拉似乎有些不满,不过大概是早就习惯了脱欢损她,也没去管。她只是瞪了对方一眼,又来回看了看,说:“李玄英呢?他小情人又让我帮忙送信了。”
当然,这些都不是主要的事情。他和朱文奎现在主要的工作,是试图多生产一些火器,这次带脱欢他们来看,也是说这些事情的。
而且,军歌这东西,在传统军事思想里,也属于不尴不尬的境地。有时会被视为不入流的行当加以贬斥,有时官方又会采集和创作军歌。当然,从结果看,士兵确实有唱点歌谣的需求,没人管也会自行进行创作,从先秦开始,就有歌谣流传下来了。
士兵们还是比较喜欢这些浅显曲词的,不过,也有人对此不能理解。
哪怕到了20世纪,拥有同样信仰的红帐汗国,军队里流传的歌曲,也是多少带一些斯拉夫人特有的抒情与惆怅的。而中原的新一批军歌,反而大部分都是另一种情绪,就比较少见了。他给李玄英作参考的,已经是些相对舒缓的歌曲了,要不然大家估计会觉得这人精神有问题,打个仗怎么还这么积极、欢乐的……
“在大帐那边写东西呢。”郭康说。
“又有新东西了?”狄奥多拉明显有了兴趣。
“我们还是去作坊看看。”郭康抓紧时间说道。
闲聊间,演练很快结束,脱欢又跑去和那些士兵聊天,慰问他们。郭康得知,这次,万户府安排的带队军官,就是李安宁的表弟,所以她才跟着来玩的。估计,就是耶律欣致仕之后,他家推荐的新人。
每天训练完,他就回到营地,蹲营房里琢磨歌词,倒也不去纠缠别人,只是天天写完之后,就在那儿对着史惠贞和努尔哈赤唱。等琢磨的差不多了,就去找郭康交稿。
像汉代的鼓吹乐,除了几个专门给皇帝歌功颂德的曲子,几乎都是士兵对于战争的抱怨,里头连《战城南》这样的经典曲目都有。很多歌词里都充满对战争艰苦的抱怨,还有对战斗血腥残酷的直白描述,听了之后别说鼓励士气,没把人吓跑就不错了。而这,已经是官府采集筛选之后,收入乐府的正式曲目了,其他的都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朱文奎自己都对郭康说,他太爷爷当年的军令里,就有禁止军士学唱的条目,因为军队毕竟不能一直当要饭团,要是正规起来,肯定得主教杜绝这些耽误训练、破坏风气的行为。不知道现在这样开了个口子,到底好不好,他自己也不懂练兵,希望郭康多想想。
郭康跟人家就没见过几回,也就打了下招呼。脱欢倒是跟谁都自来熟,让侍从拿来两把良弓,给他们姐弟俩一人送了一个;又告诉士兵们,今天他请大家喝好酒,已经运到营门外,待会儿就拉进来。因为之后还有事,他也没有多逗留,就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先行离开了。
不过,郭康抄来的,他那个时代的军歌,风格其实比较特殊。和很多人的印象不同,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很少有“昂扬”氛围的军歌。士兵互相鼓励,或者军官鼓励士兵的内容倒是有,但也只是少数。
一直到明朝末年,当乞丐的太祖早已远去,太祖的乞丐都还在保卫大明,实在是太忠诚了……
而这种情况,也不罕见。或者说,这种抱怨性质的歌曲,才是士兵之间传唱的主流。这会儿的欧洲,那些雇佣兵唱的歌,一样都是哀叹和讽刺为主。
至于朱元璋那个规定,他不知道当时情况,也不好说。而且明军到后面,状态也和要饭没啥区别了。唯一值得称道的,大概就是军户的意志力。他们在常年缺乏军饷的情况下,都能坚持作战,乃至饿着肚子去勤王打仗。对朝廷的忠心,高到能让宋、元、清都羡慕死。
郭康则解释说,这是特殊情况的特殊办法。这些罗斯人底子太差了,让他们背军法和各种训练要求,那是肯定记不住的,只能找其他办法。各個宗教,都喜欢吟唱经文,因为唱诵算是个辅助记忆的常用手段,全世界都会。从这个角度来说,在今后招募新兵的时候,这种手法会挺有用的。
这段时间,李玄英爆发了极大的创作热情。之前的事情结束后,狄奥多拉就把欧多西娅带走,请太后帮忙看管。后来朝廷开始整军,也就不让他俩再见面了。可能是因为见不到小情人,李玄英就把多余精力发泄到了写歌上,郭康也乐见省事,没有去管他。
在外人看来,古典时代的中原人估计是相当精分的,虽然天天发表厌战言论,但也没见军队缺人,反而一堆人挤破头去参军抢首级……
“也不算新,就是把之前的设计定型了,希望你们能帮个忙,让大都周围的军械所,都生产这些武器。”郭康回答。
“我们还来得及么?”脱欢问。
“有多少就拿多少吧。”郭康说:“后续也不用停下来,这种火炮,优势还是挺大的。”
“哦,就那个‘八八炮’是吧。”脱欢想起来了。
“嘘,别当他面说。”郭康连忙提醒道。
几人一边走,他一边介绍起来。
他告诉众人,在他看来,这年头的百兵之王,不是长枪也不是弓箭,而是大炮。而且,今后很久的时间里,这个座次应该是不会变的。
只是,当今的火炮十分混乱,工艺技术也参差不齐。这可能是全世界都有的问题,紫帐这边也不例外。所以,他一直在试图寻找现有技术条件下,最优秀的火炮,把它规范下来。
之前,他和朱文奎等人,做出了几门备选品。虽然其中一些,在吴王府的攻守战斗中,已经损坏了,但好在大家已经有了经验,还可以造新的出来。
这年头,欧洲很多地区,还在使用老式的射石炮。大型射石炮很难移动,几乎没有野战的价值。而小型射石炮又五花八门,威力和命中率普遍都很堪忧。相对而言,他们新设计的火炮,在轻便性和威力方面,找到了不错的平衡。
在郭康的期望中,这种火炮应当由大队和战团装备,可以用战团自己能维持的畜力牵引。一方面要能压制敌人的弩炮和其他火炮,一方面也要能在火枪和弓箭的射程外,摧毁敌人的车垒,以及城头的女墙、战棚。目前看,这个要求已经能够做到了。
基于这种形制,他们铸造了一批大小不等的火炮,分为几类。其中大的有八百多斤,需要畜力牵引;小的只有一百多斤,能被步兵直接抬着走。不过具体列装哪几个级别,还得进一步测试,乃至在实战中检验才行了。
作坊旁的空地上,工匠们已经把准备展示的大炮都安装完成,按大小排成一排,等待他们查看。
“这个架子有点意思。”脱欢一眼就看到了最大的火炮下,那个形状明显不太一样的炮架。
“哦,这是新设计的。”郭康说:“之前的炮架太笨重了,结构也不够合理。之前我就给兵部说过,但兵部的人在武器方面,都很是保守,觉得现在这些用用也没问题,不理我。不过这次,既然连炮都换了,又搞到了好材料,正好也一起更新下。”
“这样么?”脱欢走上前,敲了敲木头。
“对啊,这可是好木头。之前审查城内叛乱人员的时候,我们抓到了几个和黑帮有牵连的罗斯走私商,从他们的仓库里收缴了一批上等木材,就是这些。”郭康告诉他:“商人交待说,这木头产自诺夫哥罗德东北,延绵不绝的寒冷森林里,很是坚固耐用,本来是给王家的老爷修大宅子用的。现在那人已经完蛋了,木头就被我们顺手收走,拿来做东西了。”
“哎,只能说,这些人确实很会享受。”他摇摇头:“我找了些木匠来,他们都说,这确实是挑出来的上好的材料,材质很结实,之前处理的也不错。我们做好了架子之后,试射了几次,支架很稳定,没有什么问题。”
“那不错,总算是没有浪费啊。”脱欢点点头。
“为了行动方便,我特意设计了这对大轮子。然后,为了瞄准的时候,能更快调节,还加上了方便俯仰的支架。”郭康继续介绍起来:“另外安放炮身的位置也是算好的。我专门研究了下重心,这样能让炮身更稳。开炮的时候,会向后一座,但不会翻车的,很安全。”
“然后,还有这个东西。”他从旁边拉来一个双轮小车,只见那个车上放着个大货箱,还带个钩子:“这个小车是和炮车配套的,把炮尾往这个铁钩上一套,就能变成四轮,这样能减轻长途运输时对牲畜的压力。可以节约畜力,方便运输。”
“炮身和炮车虽然很重,加起来得有个一千斤吧。但因为自重重心离轮子比较近,所以,借助杠杆的效果,靠人力就能把炮车撬起来。”他指了指炮架长长的尾部:“炮组临时短距离移动的时候,只要两人合力,把支架尾部抬起来,就能直接推着走了。”
“真的?”狄奥多拉说着,走上前:“我试试。”
“你又不懂这个吧……”郭康还没说完,她就拢了下长裙,弯下腰。炮架末端有个支架,能抵住土地,支架两边的木梁上,各自装了个铁把手,供炮手们握持。狄奥多拉双手抓住那俩把手,吸气运力,稍稍一抬,果然给拎了起来。
“好像真的很轻便啊。”她高兴地说:“不愧是康斯坦丁的设计,真的很精巧啊。”
“你别乱动啊,那都是重要军械。”脱欢连忙试图制止她。但狄奥多拉似乎很有兴致,反而推着炮车,来回走动起来。
等前后都试了几下,她又把炮尾拖过去,搭在小车上,用挂钩套好。然后拽着小车前面的绳子,用力一拉,走了起来。
“……”
郭康和脱欢一脸无语,看着她拉着炮,在那儿走来走去。又转了一圈,她才舒了口气,擦了擦汗。
“好久没这么活动过了,感觉挺好玩的。”见其他人都在看自己,她连忙解释道。
郭康也不知道,拉个大炮哪里好玩的,不过反正她乐意就行。他想了想,决定丢下狄奥多拉在这边撒欢,自己先忙活正事得了。
“我们先看看后面这些枪炮吧。这里头的工艺,我觉得是有普及条件的。”他直接继续介绍了起来。
城外,又增设了几座新的营地,一批北衙精锐也调到了这里,计划参与接下来的作战。
这将近二百个士兵,是从帖木儿萨莱万户调来的,大部分都是当地的钦察和高加索游牧民,和埃及的马穆鲁克算是老乡。所以,汗廷才特意抽调了他们,组成三个中队,准备到时候用作政治上的展示。
这次,除了郭康和脱欢,狄奥多拉也硬挤出时间,赶了过来,说要看看。几人站在那片平坦的草地旁,看众人演练骑射。
此时,北衙士兵们已经跑完了,正在进行各种余兴节目。在他们前方,李安宁正骑着马,左右开弓,干净利落地把两边的靶标都射落下来,给众人炫技。人群中次爆发一阵欢呼。
“真是似曾相识的场景。不过一转眼,居然就已经发生这么多事情了。”脱欢感慨道。
“怎么是个人都比我射箭准……”旁边,郭康则关注起别的事情来。
“没事儿,忽鲁不花应该没你射箭准。”脱欢直言:“奶奶教过的这么多姑娘,就她学习兵器最不认真。我就没见她练过几回射箭。”
狄奥多拉似乎有些不满,不过大概是早就习惯了脱欢损她,也没去管。她只是瞪了对方一眼,又来回看了看,说:“李玄英呢?他小情人又让我帮忙送信了。”
当然,这些都不是主要的事情。他和朱文奎现在主要的工作,是试图多生产一些火器,这次带脱欢他们来看,也是说这些事情的。
而且,军歌这东西,在传统军事思想里,也属于不尴不尬的境地。有时会被视为不入流的行当加以贬斥,有时官方又会采集和创作军歌。当然,从结果看,士兵确实有唱点歌谣的需求,没人管也会自行进行创作,从先秦开始,就有歌谣流传下来了。
士兵们还是比较喜欢这些浅显曲词的,不过,也有人对此不能理解。
哪怕到了20世纪,拥有同样信仰的红帐汗国,军队里流传的歌曲,也是多少带一些斯拉夫人特有的抒情与惆怅的。而中原的新一批军歌,反而大部分都是另一种情绪,就比较少见了。他给李玄英作参考的,已经是些相对舒缓的歌曲了,要不然大家估计会觉得这人精神有问题,打个仗怎么还这么积极、欢乐的……
“在大帐那边写东西呢。”郭康说。
“又有新东西了?”狄奥多拉明显有了兴趣。
“我们还是去作坊看看。”郭康抓紧时间说道。
闲聊间,演练很快结束,脱欢又跑去和那些士兵聊天,慰问他们。郭康得知,这次,万户府安排的带队军官,就是李安宁的表弟,所以她才跟着来玩的。估计,就是耶律欣致仕之后,他家推荐的新人。
每天训练完,他就回到营地,蹲营房里琢磨歌词,倒也不去纠缠别人,只是天天写完之后,就在那儿对着史惠贞和努尔哈赤唱。等琢磨的差不多了,就去找郭康交稿。
像汉代的鼓吹乐,除了几个专门给皇帝歌功颂德的曲子,几乎都是士兵对于战争的抱怨,里头连《战城南》这样的经典曲目都有。很多歌词里都充满对战争艰苦的抱怨,还有对战斗血腥残酷的直白描述,听了之后别说鼓励士气,没把人吓跑就不错了。而这,已经是官府采集筛选之后,收入乐府的正式曲目了,其他的都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朱文奎自己都对郭康说,他太爷爷当年的军令里,就有禁止军士学唱的条目,因为军队毕竟不能一直当要饭团,要是正规起来,肯定得主教杜绝这些耽误训练、破坏风气的行为。不知道现在这样开了个口子,到底好不好,他自己也不懂练兵,希望郭康多想想。
郭康跟人家就没见过几回,也就打了下招呼。脱欢倒是跟谁都自来熟,让侍从拿来两把良弓,给他们姐弟俩一人送了一个;又告诉士兵们,今天他请大家喝好酒,已经运到营门外,待会儿就拉进来。因为之后还有事,他也没有多逗留,就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先行离开了。
不过,郭康抄来的,他那个时代的军歌,风格其实比较特殊。和很多人的印象不同,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很少有“昂扬”氛围的军歌。士兵互相鼓励,或者军官鼓励士兵的内容倒是有,但也只是少数。
一直到明朝末年,当乞丐的太祖早已远去,太祖的乞丐都还在保卫大明,实在是太忠诚了……
而这种情况,也不罕见。或者说,这种抱怨性质的歌曲,才是士兵之间传唱的主流。这会儿的欧洲,那些雇佣兵唱的歌,一样都是哀叹和讽刺为主。
至于朱元璋那个规定,他不知道当时情况,也不好说。而且明军到后面,状态也和要饭没啥区别了。唯一值得称道的,大概就是军户的意志力。他们在常年缺乏军饷的情况下,都能坚持作战,乃至饿着肚子去勤王打仗。对朝廷的忠心,高到能让宋、元、清都羡慕死。
郭康则解释说,这是特殊情况的特殊办法。这些罗斯人底子太差了,让他们背军法和各种训练要求,那是肯定记不住的,只能找其他办法。各個宗教,都喜欢吟唱经文,因为唱诵算是个辅助记忆的常用手段,全世界都会。从这个角度来说,在今后招募新兵的时候,这种手法会挺有用的。
这段时间,李玄英爆发了极大的创作热情。之前的事情结束后,狄奥多拉就把欧多西娅带走,请太后帮忙看管。后来朝廷开始整军,也就不让他俩再见面了。可能是因为见不到小情人,李玄英就把多余精力发泄到了写歌上,郭康也乐见省事,没有去管他。
在外人看来,古典时代的中原人估计是相当精分的,虽然天天发表厌战言论,但也没见军队缺人,反而一堆人挤破头去参军抢首级……
“也不算新,就是把之前的设计定型了,希望你们能帮个忙,让大都周围的军械所,都生产这些武器。”郭康回答。
“我们还来得及么?”脱欢问。
“有多少就拿多少吧。”郭康说:“后续也不用停下来,这种火炮,优势还是挺大的。”
“哦,就那个‘八八炮’是吧。”脱欢想起来了。
“嘘,别当他面说。”郭康连忙提醒道。
几人一边走,他一边介绍起来。
他告诉众人,在他看来,这年头的百兵之王,不是长枪也不是弓箭,而是大炮。而且,今后很久的时间里,这个座次应该是不会变的。
只是,当今的火炮十分混乱,工艺技术也参差不齐。这可能是全世界都有的问题,紫帐这边也不例外。所以,他一直在试图寻找现有技术条件下,最优秀的火炮,把它规范下来。
之前,他和朱文奎等人,做出了几门备选品。虽然其中一些,在吴王府的攻守战斗中,已经损坏了,但好在大家已经有了经验,还可以造新的出来。
这年头,欧洲很多地区,还在使用老式的射石炮。大型射石炮很难移动,几乎没有野战的价值。而小型射石炮又五花八门,威力和命中率普遍都很堪忧。相对而言,他们新设计的火炮,在轻便性和威力方面,找到了不错的平衡。
在郭康的期望中,这种火炮应当由大队和战团装备,可以用战团自己能维持的畜力牵引。一方面要能压制敌人的弩炮和其他火炮,一方面也要能在火枪和弓箭的射程外,摧毁敌人的车垒,以及城头的女墙、战棚。目前看,这个要求已经能够做到了。
基于这种形制,他们铸造了一批大小不等的火炮,分为几类。其中大的有八百多斤,需要畜力牵引;小的只有一百多斤,能被步兵直接抬着走。不过具体列装哪几个级别,还得进一步测试,乃至在实战中检验才行了。
作坊旁的空地上,工匠们已经把准备展示的大炮都安装完成,按大小排成一排,等待他们查看。
“这个架子有点意思。”脱欢一眼就看到了最大的火炮下,那个形状明显不太一样的炮架。
“哦,这是新设计的。”郭康说:“之前的炮架太笨重了,结构也不够合理。之前我就给兵部说过,但兵部的人在武器方面,都很是保守,觉得现在这些用用也没问题,不理我。不过这次,既然连炮都换了,又搞到了好材料,正好也一起更新下。”
“这样么?”脱欢走上前,敲了敲木头。
“对啊,这可是好木头。之前审查城内叛乱人员的时候,我们抓到了几个和黑帮有牵连的罗斯走私商,从他们的仓库里收缴了一批上等木材,就是这些。”郭康告诉他:“商人交待说,这木头产自诺夫哥罗德东北,延绵不绝的寒冷森林里,很是坚固耐用,本来是给王家的老爷修大宅子用的。现在那人已经完蛋了,木头就被我们顺手收走,拿来做东西了。”
“哎,只能说,这些人确实很会享受。”他摇摇头:“我找了些木匠来,他们都说,这确实是挑出来的上好的材料,材质很结实,之前处理的也不错。我们做好了架子之后,试射了几次,支架很稳定,没有什么问题。”
“那不错,总算是没有浪费啊。”脱欢点点头。
“为了行动方便,我特意设计了这对大轮子。然后,为了瞄准的时候,能更快调节,还加上了方便俯仰的支架。”郭康继续介绍起来:“另外安放炮身的位置也是算好的。我专门研究了下重心,这样能让炮身更稳。开炮的时候,会向后一座,但不会翻车的,很安全。”
“然后,还有这个东西。”他从旁边拉来一个双轮小车,只见那个车上放着个大货箱,还带个钩子:“这个小车是和炮车配套的,把炮尾往这个铁钩上一套,就能变成四轮,这样能减轻长途运输时对牲畜的压力。可以节约畜力,方便运输。”
“炮身和炮车虽然很重,加起来得有个一千斤吧。但因为自重重心离轮子比较近,所以,借助杠杆的效果,靠人力就能把炮车撬起来。”他指了指炮架长长的尾部:“炮组临时短距离移动的时候,只要两人合力,把支架尾部抬起来,就能直接推着走了。”
“真的?”狄奥多拉说着,走上前:“我试试。”
“你又不懂这个吧……”郭康还没说完,她就拢了下长裙,弯下腰。炮架末端有个支架,能抵住土地,支架两边的木梁上,各自装了个铁把手,供炮手们握持。狄奥多拉双手抓住那俩把手,吸气运力,稍稍一抬,果然给拎了起来。
“好像真的很轻便啊。”她高兴地说:“不愧是康斯坦丁的设计,真的很精巧啊。”
“你别乱动啊,那都是重要军械。”脱欢连忙试图制止她。但狄奥多拉似乎很有兴致,反而推着炮车,来回走动起来。
等前后都试了几下,她又把炮尾拖过去,搭在小车上,用挂钩套好。然后拽着小车前面的绳子,用力一拉,走了起来。
“……”
郭康和脱欢一脸无语,看着她拉着炮,在那儿走来走去。又转了一圈,她才舒了口气,擦了擦汗。
“好久没这么活动过了,感觉挺好玩的。”见其他人都在看自己,她连忙解释道。
郭康也不知道,拉个大炮哪里好玩的,不过反正她乐意就行。他想了想,决定丢下狄奥多拉在这边撒欢,自己先忙活正事得了。
“我们先看看后面这些枪炮吧。这里头的工艺,我觉得是有普及条件的。”他直接继续介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