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456/ 为您提供双鹰旗下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在攻占了察里津之后,白卫军的首领们便汇集到了罗斯托夫,召开顿河军政府和志愿军的联席会议,商议组成一个统一的政府事项,奥伦堡的杜托夫和外高加索的邓尼金也都派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战乱在俄国境内接二连三地发生。
在西伯利亚,爆发了捷克军团的叛乱,由五万捷克战俘组成的干涉军团,在别津楚克附近的一次大战中粉碎了红军。从奔萨到塞兹兰一线,所有的军车都在暴动。白军正在向萨拉托夫和阿斯特拉罕进军。捷克人则占领了萨马拉等地,切断了铁路交通。
在克伦斯基执政时期,为了得到英美的物资支持,克伦斯基同意把在俄国的捷克战俘交给流亡了伦敦的一个所谓的“捷克政府”去指挥。在美国人和日本人的帮助下,以这批捷克战俘为主组建了一个“捷克军团”。
实际上在欧战爆发初期,一些居住在俄国的捷克斯洛伐克人就被征召加入俄国军队,其后沙皇又将这些人和在战争中俘虏的捷克斯洛伐克人一起组成西伯利亚志愿师,用来和奥匈帝国的军队在东线作战。一小部分捷克和斯洛伐克人则在英国人所支持的独立分子鼓动下,聚集在波希米亚旗帜下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战。
根据克伦斯基与英美所签订的协议,捷克军团将通过西伯利亚铁路从海参崴运送到波斯战场,继续同德奥作战,并帮助英国人保卫印度。大约由5万多人组成的捷克军团开始经由库尔斯克、奔萨、车里雅宾斯克和萨马拉向西伯利亚行军。
在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后,由于失去了美国人的支持和国内陷入到混乱,捷克军团的转运工作停止了,这些捷克军被迫滞留在俄国的铁路沿线。德国人和奥地利自然不希望看到这五万多人出现在小亚细亚战场上,在《布列斯特条约》签订之后,就要求把捷克军团移交给奥匈方面。
在德奥双方的压力下,乌米扬诺夫命令西伯利亚铁路沿线的苏维埃政权将这些捷克人重新送回战俘营或是就地消灭。在西伯利亚铁路沿线的捷克军不愿被缴械,于是了生了叛乱。动乱首先发生在伊尔库斯克,捷克军在战斗中击败了赤卫军,并占领了伊尔库斯克。几天之后又击退了当地赤卫军的反攻。
暴乱随之沿着铁路线开始蔓延,捷克军团很快同各地的反苏维埃政权站到了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反社会民工党力量。仅仅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捷克军团和叛乱的杜托夫白军一起占领了从伊尔库斯克到奔萨铁路之间所有的车站,并推翻了当地的苏维埃政权。
罗斯托夫会议最终不欢而散,会晤的气氛冷冷清清,纳扎罗夫希望把顿河军与志愿军合编,建立起一个统一的顿河政府和统一的军事指挥机构,但却把邓尼金排除在外。邓尼金则在会上指责纳扎罗夫背叛了俄罗斯的事业,投靠了德国人。
现在邓尼金人多势众,手下的高加索军团拥有23万人,比纳扎罗夫和科尔尼洛夫的人马加起来还多。他现在野心勃勃,想坐到最高司令官的位置上,但纳扎罗夫和科尔尼洛夫却不买他的账。
德国和奥匈方面也派出自己的代表参加了罗斯托夫会议,不过很快就被俄国人自己的争吵搞得晕头转向。
克拉斯诺夫则在会议上和邓尼金的代表,高加索军团参谋长罗曼诺夫斯基将军吵了起来,克拉斯诺夫毫无保留地支持纳扎罗夫建立一个所谓的“大顿涅茨-顿河区共和国”的主张,而邓尼金则希望能恢复对罗曼诺夫家族所有领地的统治,重建大俄罗斯。
克拉斯诺夫表面上很镇静、很客气地回答着罗曼诺夫斯基的质疑:“在决定我们整个事业的关键时刻,即使是原来敌人的帮助我们也没有理由拒绝。我认为顿河军政府是整个大顿河区1200万哥萨克人的代表,是一个独立的,不受任何人支使的独立政府,我们有权决定哥萨克人的未来。我们相信,我们的决定是符合哥萨克人的利益的,而且我们建立的这个独立的共和政府的使命就是要保卫全体哥萨克人的利益。你们用不着站在俄罗斯人道德的角度,对我们横加指责。”
克拉斯诺夫说这番话之前,得到了德奥代表的支持,他把哥萨克人和俄罗斯人区别开来,意思已经很明白,大顿河区的事务,他们不想让不是哥萨克人的邓尼金插手。
谈判很快就破裂了,罗曼诺夫斯基气匆匆地返回了外高加索,顿河区的事务他们已经无法插手,而且德国代表霍夫曼将军也隐晦地表达了不想让邓尼金的军队进入顿河区的意图。
现在的问题是,纳扎罗夫和科尔尼洛夫谁会成为顿河军的首领,双方为此争执不下,谁也不愿意把军权交到对方手上。最后,双方达成了妥协,老迈的阿列克谢耶夫成了大顿河哥萨克军的总司令,纳扎罗夫和科尔尼洛夫依旧各自行事。
俄罗斯开始分裂了,在罗斯托夫会议上,邓尼金和顿河军双方心里都怀着仇恨和敌意分手了。从这时开始,高加索军团和顿河军之间的关系就不断地恶化,急转直下。
在德国和奥地利人的支持下,白卫军在顿涅茨和顿河南部地区成立了以阿列克谢耶夫为首的所谓“大顿河区哥萨克共和国”,德国、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随之承认了“顿河哥萨克共和国”的独立,并在罗斯托夫派驻了外交使节,虽然这些所谓的外交官实际上是一些军事代表团。
与此同时,顿河军政府正与盘踞在奥伦堡到阿斯特拉罕地区的杜托夫公爵领导的“护国军”政府谈判,准备建立起一个共同反苏维埃的同盟。在乌拉尔山以东,以建立起了一个以孟什维克主导的西伯利亚临时政府。在北方,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尤登尼奇在摩尔曼斯克也成立了新的临时政府。
整个俄罗斯已经四分五裂,红色苏维埃目前只控制着原来莫斯科公国和喀山公国的部分,这是李海顿所期望的最终结果。
可是,白军能够顶住红军的反攻,最终守住哪些地方?
现在根本无法知道,最终还有可能还需要德军和奥军出面,帮他们维持住局面。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白军势力大涨,杜托夫甚至还喊出了打到彼得格勒的口号。
i1153
你正在阅读,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我们纠正!
战乱在俄国境内接二连三地发生。
在西伯利亚,爆发了捷克军团的叛乱,由五万捷克战俘组成的干涉军团,在别津楚克附近的一次大战中粉碎了红军。从奔萨到塞兹兰一线,所有的军车都在暴动。白军正在向萨拉托夫和阿斯特拉罕进军。捷克人则占领了萨马拉等地,切断了铁路交通。
在克伦斯基执政时期,为了得到英美的物资支持,克伦斯基同意把在俄国的捷克战俘交给流亡了伦敦的一个所谓的“捷克政府”去指挥。在美国人和日本人的帮助下,以这批捷克战俘为主组建了一个“捷克军团”。
实际上在欧战爆发初期,一些居住在俄国的捷克斯洛伐克人就被征召加入俄国军队,其后沙皇又将这些人和在战争中俘虏的捷克斯洛伐克人一起组成西伯利亚志愿师,用来和奥匈帝国的军队在东线作战。一小部分捷克和斯洛伐克人则在英国人所支持的独立分子鼓动下,聚集在波希米亚旗帜下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战。
根据克伦斯基与英美所签订的协议,捷克军团将通过西伯利亚铁路从海参崴运送到波斯战场,继续同德奥作战,并帮助英国人保卫印度。大约由5万多人组成的捷克军团开始经由库尔斯克、奔萨、车里雅宾斯克和萨马拉向西伯利亚行军。
在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后,由于失去了美国人的支持和国内陷入到混乱,捷克军团的转运工作停止了,这些捷克军被迫滞留在俄国的铁路沿线。德国人和奥地利自然不希望看到这五万多人出现在小亚细亚战场上,在《布列斯特条约》签订之后,就要求把捷克军团移交给奥匈方面。
在德奥双方的压力下,乌米扬诺夫命令西伯利亚铁路沿线的苏维埃政权将这些捷克人重新送回战俘营或是就地消灭。在西伯利亚铁路沿线的捷克军不愿被缴械,于是了生了叛乱。动乱首先发生在伊尔库斯克,捷克军在战斗中击败了赤卫军,并占领了伊尔库斯克。几天之后又击退了当地赤卫军的反攻。
暴乱随之沿着铁路线开始蔓延,捷克军团很快同各地的反苏维埃政权站到了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反社会民工党力量。仅仅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捷克军团和叛乱的杜托夫白军一起占领了从伊尔库斯克到奔萨铁路之间所有的车站,并推翻了当地的苏维埃政权。
罗斯托夫会议最终不欢而散,会晤的气氛冷冷清清,纳扎罗夫希望把顿河军与志愿军合编,建立起一个统一的顿河政府和统一的军事指挥机构,但却把邓尼金排除在外。邓尼金则在会上指责纳扎罗夫背叛了俄罗斯的事业,投靠了德国人。
现在邓尼金人多势众,手下的高加索军团拥有23万人,比纳扎罗夫和科尔尼洛夫的人马加起来还多。他现在野心勃勃,想坐到最高司令官的位置上,但纳扎罗夫和科尔尼洛夫却不买他的账。
德国和奥匈方面也派出自己的代表参加了罗斯托夫会议,不过很快就被俄国人自己的争吵搞得晕头转向。
克拉斯诺夫则在会议上和邓尼金的代表,高加索军团参谋长罗曼诺夫斯基将军吵了起来,克拉斯诺夫毫无保留地支持纳扎罗夫建立一个所谓的“大顿涅茨-顿河区共和国”的主张,而邓尼金则希望能恢复对罗曼诺夫家族所有领地的统治,重建大俄罗斯。
克拉斯诺夫表面上很镇静、很客气地回答着罗曼诺夫斯基的质疑:“在决定我们整个事业的关键时刻,即使是原来敌人的帮助我们也没有理由拒绝。我认为顿河军政府是整个大顿河区1200万哥萨克人的代表,是一个独立的,不受任何人支使的独立政府,我们有权决定哥萨克人的未来。我们相信,我们的决定是符合哥萨克人的利益的,而且我们建立的这个独立的共和政府的使命就是要保卫全体哥萨克人的利益。你们用不着站在俄罗斯人道德的角度,对我们横加指责。”
克拉斯诺夫说这番话之前,得到了德奥代表的支持,他把哥萨克人和俄罗斯人区别开来,意思已经很明白,大顿河区的事务,他们不想让不是哥萨克人的邓尼金插手。
谈判很快就破裂了,罗曼诺夫斯基气匆匆地返回了外高加索,顿河区的事务他们已经无法插手,而且德国代表霍夫曼将军也隐晦地表达了不想让邓尼金的军队进入顿河区的意图。
现在的问题是,纳扎罗夫和科尔尼洛夫谁会成为顿河军的首领,双方为此争执不下,谁也不愿意把军权交到对方手上。最后,双方达成了妥协,老迈的阿列克谢耶夫成了大顿河哥萨克军的总司令,纳扎罗夫和科尔尼洛夫依旧各自行事。
俄罗斯开始分裂了,在罗斯托夫会议上,邓尼金和顿河军双方心里都怀着仇恨和敌意分手了。从这时开始,高加索军团和顿河军之间的关系就不断地恶化,急转直下。
在德国和奥地利人的支持下,白卫军在顿涅茨和顿河南部地区成立了以阿列克谢耶夫为首的所谓“大顿河区哥萨克共和国”,德国、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随之承认了“顿河哥萨克共和国”的独立,并在罗斯托夫派驻了外交使节,虽然这些所谓的外交官实际上是一些军事代表团。
与此同时,顿河军政府正与盘踞在奥伦堡到阿斯特拉罕地区的杜托夫公爵领导的“护国军”政府谈判,准备建立起一个共同反苏维埃的同盟。在乌拉尔山以东,以建立起了一个以孟什维克主导的西伯利亚临时政府。在北方,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尤登尼奇在摩尔曼斯克也成立了新的临时政府。
整个俄罗斯已经四分五裂,红色苏维埃目前只控制着原来莫斯科公国和喀山公国的部分,这是李海顿所期望的最终结果。
可是,白军能够顶住红军的反攻,最终守住哪些地方?
现在根本无法知道,最终还有可能还需要德军和奥军出面,帮他们维持住局面。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白军势力大涨,杜托夫甚至还喊出了打到彼得格勒的口号。
i1153
你正在阅读,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我们纠正!